香水

韩国剧韩国2019

主演:申成禄,高媛熙,车艺莲,金旻奎,河在淑,金珍京,金基斗,赵汉哲,申惠晶,李汉伟

导演:金尚辉

 剧照

香水 剧照 NO.1香水 剧照 NO.2香水 剧照 NO.3香水 剧照 NO.4香水 剧照 NO.5香水 剧照 NO.6香水 剧照 NO.13香水 剧照 NO.14香水 剧照 NO.15香水 剧照 NO.16香水 剧照 NO.17香水 剧照 NO.18香水 剧照 NO.19香水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5 12:23

详细剧情

  该剧是一部浪漫爱情喜剧,讲述了曾为了家庭献出自己了整个人生,结果家庭却惨遭掠夺而陷入绝望的中年女人和一个因无法鼓起勇气而犹犹豫豫不敢往前迈出一步的男人迎来“第二次人生”的故事。

 长篇影评

 1 ) 香水

这电影吧,尺度有点大,无论是恶心程度还是裸露程度。后面的大场面,简直让我目瞪狗呆!!!!!三观碎裂!!!

结局也是挺意外的,从前期对男主的厌恶到后面倒也变为有点同情了。

其实男主还蛮可怜的。如果能有个正确的人来引导他,他大概能成为享誉世界的香水制造师。他也绝对拥有这方面的天赋和能力。

可惜啊可惜,总是遇人不淑,从自己的母亲,到收养他的修女,到赎买他的工头,到教诲他的老师……哪一个不是在利用他?或者说,哪一个有真正给予过他“爱”,真正教导过他如何去爱,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没有,真的没有。

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他。理所应当的,拥有的,只是像真菌一样顽强的生命。生命里充斥着最最原始的,出于自卫,出于生存……的野心。

他的人生真的可以说是一个奇迹,也是一场悲剧……

 2 ) 完美的视觉

我所迷恋的是电影中Goya油画般的光影和轮廓。适合脏乱的丰富感,极端的贫穷和极端的奢华。
用电影语言去表现嗅觉,这本来就是很让人屏息凝神的。我很感激演员们的表演。无论是做香水的、还是被害的女人。

在故事后半段,隐秘的行为渐渐疯狂,越来越多的女人被杀害,抛尸的现场被拍的越来越华丽,纯洁的肢体美丽地扭曲着,和教堂、石墙这类环境做着鲜明的对比,几乎是很值得定格去看的画面。
完美的视觉,去演绎诱人的嗅觉。这是此番感官上的享受。

这个故事尚且是文字的时候,我就很赞赏故事里模棱两可的道德观。甚至于是颠覆所谓道德观,用其对美的偏执态去颠覆。
香水最后所达到的令人震惊的效果,绝对是虚构艺术的张狂之处,让人为之惊、为之叹、为之恨、也为之窃喜。在那个颠狂痴乱的场景中,人性中所有青睐于美、于放纵、于沉溺的本质都在肆意。忘了声讨罪孽、乃至迷醉进去的时刻,便是极致了。这故事只不过用香水来做喻体。世间最美的,就是这样最不符法规的。
便是用群体的迷醉,去讽刺一个天才的罪过。这是此番良心上的忐忑。

 3 ) 一部为仇女屌丝洗白的男权丧失片

我觉得此片就纯粹是一部给仇女吊丝洗白的片子,但是豆瓣影评下面还有很多跟风的装X者
说不喜欢此片就是“智商不够,艺术修养也还没到一个层次而已”
艹,男人杀死活生生的女人做成所谓的艺术品就叫艺术吗?那如果是一部女吊丝杀优秀男人做成死物的片子,各位觉得舆论还会这么评价吗?



小说中的男主角,是个奇丑无比的怪物
外加上他的出身跟对待美女的畸形态度,应该是个典型的屌丝
但是电影里的男主角长得挺帅的,我觉得有些误导人了

用长得好看的男人,很多时候跟电影想要表达的东西,都是矛盾的
比如男主角杀死那些女人,是因为活的女人会产生痛苦的情绪从而影响香水质量,如果他真的很迷人的话,那么女人看到应该产生愉悦情绪而不是痛苦情绪吧。对待受女人欢迎的男人,活着的女人自然比死了的好,对待不受女性待见的男人,女人还不如女尸更能满足他的需求,让我想起了我朋友对恋尸体男的分析,恋尸体的人,几乎都是男性。


我看了这个电影,发现男主角杀女人的原因大致分为三种:
他杀第一个少女的时候,是因为他第一次迷恋一个少女的体香,可他的样子吓到了少女,于是他为了避免少女喊叫把他误杀了,在电影中,这个女孩似乎是他唯一爱过的人,他还为了她流下了泪水,一个因为贫穷丑陋得不到爱的可怜虫
他第二次杀女人,是发现一个女孩在草房里偷情,这个女孩死的最惨,被他给煮了。抛开别人对这个人物的解读不看,单从潜意识方面分析,不难看出,他似乎嫉妒别人有正常的爱情跟性。
他第三次杀女人,是他出钱找一个妓女做实验,可连妓女也不愿意配合他,于是他把她给杀了,其实他提炼香水的方法并不用杀掉女人,只需跟女人沟通好就行了,但自从杀了那个不愿意配合她的妓女以后,他就不愿意跟女人沟通了,直接杀掉女人处理尸体。这或许代表了某些男人因为跟异性正常交流有障碍,就对女人产生了仇恨的心理吧
影片最后,广场上的人们闻到他用杀了13个少女提炼出来香水以后,都开始群龘交了,这证明他从那些少女身上提炼出来的,不是爱!而是欲望!但此时的他却不断回想起第一个少女,可见他还是挺渴望爱的,但是他已经爱无能了
然后总结一下就是,这是一个得不到女人爱的挫男,因为憋精而对女人产生了扭曲的态度,进而极端的对待女人的故事,可怜可恨可悲。但更可恨的是很多看客似乎把这种行为合理化?我认为写这书的作者,很明显是包含了那么些不好的心理的,可惜很多文艺女青年没有发掘作者潜意识层面的东西:

《香水》这部片子里面有个细节:就是男主角尽管“嗅觉灵敏”,但是却闻不到自己身上的味道,这使得他觉得自己没有存在感,所以变的不安起来。但那些美丽的女子们呢,身上的味道倒是如此的浓郁,于是他杀了那些女人做成了香水,最后又把香水倒在了自己身上,使得向来被人嫌弃的自己,成为了大家蜂拥而至的对象,最后竟然被大家吃掉。
其实这个看似荒谬的情节,反应的也是一种务实的屌丝现象,又名“屌丝的逆袭”:在我们这个社会,很多杀害女人跟儿童的男人,都是生活中的失败者,他们找不到自身的存在价值(没有气味),也只能通过杀害比自己美丽善良的人(有香味的人),这样一来,自己也沾了受害人的光,变的有价值了一般。比如日本的那个食人魔,就是这样的人,之前是一个矮小瘦弱没有人关注的loser,因为杀了一个美丽的外国女人,所以竟然成了受大众关注的名人,还频繁的出书上节目,如此荒谬的情节看来现实中也不是不可能发生。



以前听过男人说:“美女是艺术品”
看过《香水》这部电影,再想想这句话,顿时觉得恶寒!
那些推崇男主角行为的男人,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们觉得他干了一件他们想干却又不敢干的事情呢?所以他们才会说那些反对男主角的人都是无聊的道德家,难道除去道德因素,男人为了体现自己的艺术才华就去把活生生的女人做成没有生命的艺术品的行为就是可以被理解的吗?
再来说说男主角的所谓艺术天赋,也依然摆脱不了屌丝YY的典型套路:
他真的是一个“气味天才”吗?
各位不觉得把美女做成香水本来就是一件男性视觉本位强奸嗅觉的YY吗?就好比男人偷女人内衣YY一样,所谓的嗅觉享受不过是建立在视觉yy的基础上,男人对视觉的依赖远大于其他感官,而对于我这种各方面感官比较均衡,即使关灯也不影响我欣赏所爱的男人声音美,气味美,手感美的女人来说,爱人的内裤其实并不是体味残余最多的物品。我曾经闭眼嗅过很多爱人的日用品,结果发现残留体味最为明显的竟然是一支被他握了一个多月的笔壳,而被他穿了一天的内裤呢,上面残留的体味竟然还比不过贴身的T恤。

接下作为一名对男人体香特别敏感的女人,我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个“嗅觉天才”的扯淡之处:
首先,自然界里面能够提炼香味的动物,如麝鹿等,都是雄性而不是雌性,至于人类,也没有理由证明美女就比美男更有提炼香水的价值。
其次,无法证明女人的体香跟她的美貌就成正比,而这个片子里被此男杀死的女人,却都是视觉上的美女。
最末,就算美女的体味对男人更有吸引力吧(可惜目前为止,我只看到女人可以通过男人体味来筛选男人的科学研究,至于男人通过体味判断女人,我只找到一则男人偏爱排卵期女性体味的研究,这只能证明同一女人不同时期体味对男人吸引力不同,无法证明美女比普通女对男人更为体味上的吸引力),让我奇怪的是,片末的那些女人们闻到从女人身上提炼的香水,也会跟男人一样产生欲望,太不照顾直女的心理了

所以吧,这本质上就是一部屌丝YY“美女其人必香”的故事,跟YY美女不长腋毛不拉大便的YY没有区别,看来这点上中外屌丝都一样。
 如果男主角这就叫气味天才的话,那么让D8十万给美女跪舔黑丝臭脚的吊丝们情何以堪!

 

男人打着成就艺术才能的幌子杀死女人做成艺术品的时候,可曾想过被他杀掉的女人有可能也是一个有着艺术才能的艺术家呢?
假如我是一名天才烹饪家,我把男主角那奇特的鼻子割下来,做成比象鼻更美味的菜肴,吃到他鼻子的人都觉得很快乐,那么算不算是更好的体现了男主角的价值呢?


《香水》这部淘汰男打着艺术的名义屠杀优秀女的电影看的我好憋屈,所以我想写个番外篇反转一下,大致内容是我跟对象都穿越了,我成为了一名拥有天才厨艺的女孩,无奈我对象患上了丧失味觉的疾病,即使我采用象鼻猴脑这样珍贵的食材,也不能让他恢复味觉。这时候我听说,在遥远的西方,有个奇怪的男人嗅觉超级灵敏,然后根据我们东方人吃啥补啥的跳跃性思维,我认为把嗅觉特别灵敏的男人鼻子割下来做成菜肴给我对象吃,说不定能使他的味觉也变的一样的灵敏。于是我戴上红色假发,假装成猎物去引诱《香水》的男主角来猎杀我,并趁机反扑,一棍子打晕了他,然后把他的鼻子活活割了下来,空运回去用最精益求精的厨艺烹调,在烹调过程中发出了奇异的香味,使得方圆百里地以内的人们都愉悦的跳起来了舞蹈,我对象吃了我烹调好的鼻子以后,味觉也全部恢复了。而那个杀女人做香水的“天才”呢,因为被我割掉了鼻子,所以再也不能受鼻子驱使去干坏事咯,我的厨艺进步了,而他的香水配方,却一直没法完成。
那些喜欢《香水》这部电影的人总说,把少女杀了做成香水,要比让她们活着更能体现她们的美;那我也可以说,把那位天才主角的鼻子切了做成美味佳肴,要比长在他脸上更能体现他的美,不知道追捧这部电影的男人是否会同意我所说的。

 4 ) 这是最完美的香水

这将是最完美的香水。以少女的绝妙体香为基底,含苞待放的芬芳为主干,他将用这瓶香水,把她们的味道永永远远地收藏……
       这是我第二次看这部电影,再次看完后的感觉还是:震撼……
        他是一个残忍却又伟大的人,虽说艺术无罪,但他却残酷地用别人的生命来成就了自己的伟大。先说他的出生。香水是香的,他却出生在最脏最臭的地方,这就体现了反向形成。他的生命力非常旺盛,她母亲生了5个都死了,他却活了下来;他一开始从事的皮革工作只能活5年,别人活不下去,而他能活下去;他语言发展很慢,甚至5岁还不会说话……他动物的本性非常厉害、顽强,在人类的社会里,他用兽性顽强地与社会抗争。
       香水的实质是掩盖人类的气味。人类的气味某种意义上是罪恶的。因此,他第一次杀人不是有意识杀人的。影片中他非常的天真,只是为了闻她的味道,却在无意识中构成了第一次杀人。是一个少女迷人的味道使他疯狂,也使他能够继续活下去,是他发现了自己有这个特殊的能力。他通过味道来了解这个世界,他要把味道蓄积起来,作为他将来的经历。
       电影在叙述过程中一次次挑战受众道德的底线。一场场谋杀的得逞,一次次病态的占有欲望的满足被铺陈而出。而最后,因为最美的一瓶香水的散发,使被害人的父亲、主教、行刑者和所有义愤填膺的人们都与罪犯一起疯狂,罪恶的道德意义被消解殆尽,对天才行为的宽容淹没了一切死者的生命痛苦、社会秩序和道德良知的价值。
      影片中他没有闻到自己的气味,他觉得失去了自我,他甚至感到恐惧。人有没有自己的气味?人是有气味的。人的香味来自于自然。影片中所有被害的女性都是贞洁的,除了妓女,都是纯洁的。纯洁当中所得到的这种爱,这种原始的东西,才是真正本质的东西。香水的发明就是为了掩盖它。影片最后的情节很重要,他香水一洒,人们都被迷惑了,一迷惑,就回到了生命的本初。

 5 ) 夸父!他的死亡方式证明了他就是上帝,一口气写完的“道德文章”

人的终极追求即是如此。赤条条活,赤条条走。《香水》的高度,或者说作为一种“独眼巨人”式的审美架构,它的意义已经超越了一个故事所能诠释的局限。如果你是一个喜欢雪莱、喜欢济慈等那一些早期浪漫主义诗歌的人、如果你是波德莱尔的崇拜者、如果你是一个曾经为凡高、海子、甚至太宰治之死而感动得落泪的人,那么,这部电影一定会正中你的下怀。一个不可能有任何道德观念的人,只要他存在一天,所追求的东西永远是那样可怕。他内疚了吗?不,不仅仅如此——在成堆醉生梦死的人中,他理解了悲剧的意义。这是一场“伟大的尼采式的探索”,它来自直觉、来自体验、来自你我从娘胎就隐约能感觉到的那种可怖的下场。纵欲吧!生命的礼赞!当“酒神”尽情地嘲笑“日神”的时候,人,这种原初的形态,究竟有什么道德可言呢!一切的一切统统是都在奔向同一样方向,谁能拥有这样的“美”,谁就是圣灵!人归根到底是什么?或者说是什么造就了一个人?难道真的是绝对的理性吗?!宗教是什么、世俗是什么、法律是什么、文明又是什么呢?!一场荒谬的秩序的炼狱,从起步的时刻就已经注定了毁灭的结局。《香水》的故事揭穿了人类社会的一个天大的骗局,那便是“一切之虚伪、虚伪之一切”。这个人到底在追求什么,或者说什么能阻止他的追求。这一点,我们应该问一问人性,也就是人之所谓为人,人之所以存在的基础究竟是一个客观的、理性的、互相参照的物质世界,还是那个非理性的,主观的,完全可以超越一切的“隐秘存在”,说得再直白一些,那就是人究竟是社会的产物,是适应社会的被动者;还是自然的产物,一个创造社会的缔造者;是社会造就了我,还是我造就了社会。一个能够忍受环境之极限的人,在他无限接近死亡或者极美时刻。人的存在之意义是否还有他固定的价值,我们是否该“重估一切价值”,尤其是这满口的“道德文章”。海德格尔曾经关于“存在”的晦涩注脚,荷尔德林一贯的神秘幻想,还有福柯永远也挥之不去的爱欲癫狂。有时,我时常会想起推石头的西西弗。这是“人”最形象的隐喻!一个永远不知道自己是谁,却又要不断地向前步履蹒跚的生命体。如果说我们的“守护神”本就赋予了我们“成为自己”的能力,可是又有多少人在争取与它交谈呢,什么才是灵魂的终极?!闪亮的词句在自由的哲学探讨面前忽然变得具有了强烈的文学色彩,文学是什么?文学就像这穷不尽的宇宙奥秘一般。它可以像数学一样描述一切之美,却永远无法用唯物主义者能理解的方式证明一切。其中的宏伟感,曾经在歌德的《浮士德》、贝多芬的音乐、甚至格列柯痛苦扭曲的肉体中闪现过。那是一种虚空到死,狂想至迷的野蛮,它孕育了勃勃生机的所有生灵,却与所谓一般的“人文主义”精神背道而驰。这点用中国人最容易理解的“夸父追日”的故事去描述也许最为确切了。《香水》所要塑造的正是这样一种抛弃一切之无畏的、纯粹的奔跑者、守望者。存在于他头脑的唯一之念——就是“保存美”,然后再亲手毁灭它(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把神圣撕毁给所有人看。一个“纯粹的人”完成他一生的“纯粹的不朽”,所以他是一个超人!一台昼夜不停,直到死去的“永动机”,或者说是一个经典的、符号化的白痴。在被乞丐们分食的那一刻。他的死亡方式证明了,他其实就是上帝!上帝就是这样把自己的血肉分给大家的,美——最崇高的牺牲。正是如此。于是,人们有了幸福感。这个体验令“它们”终生难忘。同时上帝也是一个人,一个完全知道自己是什么的,无所不能之人。因此,本片在“探索伟大的人”之余甚至可以说还被裹上了一层殉道的含义,这个象征物就是一个奔向太阳的、赤身裸体、最后壮烈而死的夸父。人间最为歇斯底里的浪漫,终于完成了一次电影体验!——狂想吧!赞美吧!那才是一个真正的、理想的“大写之人”,在精神领域,我们永远崇拜这样的人,但我们永远做不到“一样”。因为,我们永远是被现实捆住手脚的“大多数”,甚至连犯罪、去杀人都要怀揣一份可笑的“罪恶感”,这真是太可悲了!看穿《香水》这部电影的人,也许是非常危险的一群人。因为,本片的核心价值就是要证明:即使是像希特勒这样的人,也是美丽的……

 6 ) 传奇的背后:看《香水》的电影

德国导演汤姆·提克威(Tom Tykwer)之为我们所熟悉,多半因为《疾走罗拉》。他的导演作品中充分展现了活力、叙事能力以及对基耶斯洛夫斯基的敬意。所以他导演《香水》值得我们的期待。

《香水》首先是一部关于气味的小说,是香味的百科全书。它的故事富有传奇色彩。电影在叙事方面很成功,充分突出了小说中的传奇特征。

传奇,《辞海》的解释是“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越寻常的故事”。这个解释差强人意。我觉得传奇至少应当是离奇浪漫,所谓异域风情、奇幻恋情、奇异人物。它是偏向于世俗文化的。它满足我们对神秘的想象,对浪漫的向往,英雄主义情怀,以及对感伤、怅惘、悲情的沉迷。

导演合乎想象地运用各种视觉效果表现嗅觉。与眼前幻化出花园美女、一滴香精如炸弹般绽放相比,那气势如虹驰骋万物之间的深深一嗅,那精准如卫星定位穿山越岭的嗅觉捕捉,红发少女突然有所感觉的回头,才是真正写意。主角犹如恶魔,给任何与他有关的人带来厄运,攫取气味随心所欲操纵人心的奇异能力,吊足我们的好奇心。这一切跌宕起伏在平静的旁白声中娓娓道来,增添了讲述与聆听氛围。电影勾起我对传奇电影的记忆,很久很久以前那些影像形象:电视剧《罗宾汉》雾湿中传教士无望挥剑自杀,北欧神话传说中某个英雄被女妖缠身的幻影,南斯拉夫某传说中喷火口下逃避不了宿命的人们……放到今天不显稀奇,但是当童年充满神秘幻想的时候,它们适时出现,所以它们留下的印记不可替代。而《香水》,再次唤醒了尘封的印记。

导演在有限时间内还原了小说情节中几乎所有细节,而且表现得如此细腻,令人惊叹。可以看出,导演努力忠实于原著。

但是,恰恰是这一点的追求上导致了电影的遗憾。

小说中,主角通过气味感知、理解并处理与世界的关系。为了追求符合他理想的完美香味,他无顾道德规则,漠视生命,杀人只是获取香味的途径。因为谋杀,所以小说的副标题叫做《一个谋杀犯的故事》。这是障眼法,是对故事传奇色彩的附加说明,小说本意并不在道德批判。我宁愿将其当作对“真”的终极追求。小转铃说是“美”的追求。某方面来说,真与美的极至似乎也可以视为一体。

他凭借人的气味来避开所有他不想接近的人,恰如我们凭直觉和面相辨别他人。他可以辨别出万千味道,却发现自己没有味道。没有味道意味着他不存在,或者说不应存在,也可以解释为他为人类社会所不容。每个人都具有独特味道,象征着每个人明确的身份与位置。他能夺取各种气味,借助各种他制造出来的香水来获取任何他想要的身份,甚至用那最完美的香味达到被膜拜,引发所有人的迷狂,随心所欲操纵人们的心,可这些都不是他本身所具有,他不能无中生有,他只能借用,夺取。实际上他一无所有,也就是说,他没有灵魂。这种悖谬中显示出悲剧性,也同时是对不辨真假容易被迷惑被操纵的现实的讽刺。

所以他所经过的地方,所接触的人,在他离去后他们的非自然死亡,并非要显示他的邪恶。着意描绘这些,虽然突出了戏剧性和传奇色彩,却淡化了主角身上的两重性。最关键之处,也是电影最难表现的地方,是他避开人世,在远离一切气味的山洞中度过的七年。这七年是他的自觉完全清醒的时期,这七年只有感觉和心理,没有情节。正是在这个封闭的与世隔绝的环境中,他突然发现自己没有味道,他真正意识到自己存在的荒谬性和缺乏理由,促使他作出人生最高目标的决定。这是整部故事也是主角个人的转折点。它解释了他的动机,传达了他人生的意义。但是因为没有情节,于是电影匆匆而过,用一个噩梦性场景,暗示着他的初恋情结。那么他操纵众人的狂欢场面,对他的造型的夸张就显得过于造作和厚重。电影变得头脚庞大,身体出奇地小。我们可以看到附在肌肤间的细小血脉,甚至里面的血液流动,却看不到他的心。最终电影只演化成一部传奇,原著的精神流不到毛细血管里。

忠实于原著,是否需要大而全,或者围绕原著灵魂进行再创造,这是很有趣的问题。

 短评

观影过程中如果曾有过那么一丝丝对杀手的憎恶, 那么你便是世俗和不纯洁的.

8分钟前
  • SilentTyler
  • 力荐

汤姆提克威做到了库布里克放弃的"不可能任务”,成功把小说电影化。剧本是华丽而阴暗的人性寓言,主角身兼天使与魔鬼,谋杀与制香过程肮脏恐怖却又纯洁浪漫。导演用拿手的快速剪辑与特写分镜、婉转律动的音乐与多重环境声和视觉特效(旋转镜头的桃花源)将嗅觉以视听方式表现。本卫肖演技佳。(9.0/10)

10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每一个毛孔都在颤栗,这样的电影为什么不能以闻的方式来欣赏?格雷诺耶其实并不是谋杀犯,他只是一个醉心于自己试验的孩子,完全不知人间的因果善恶。这种美注定是要自我毁灭的。爱和被爱?那只是凡人的东西。怎么办,本喵已经让我彻底脑残,而我甚至还没嗅过他的气息...

1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汤姆·提克威总是喜欢挑战高难度,总会让复杂变得简单,也许是他作曲家出身的缘故吧。★★★★

16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要是我,我就动手把自己裹在油脂里,自己把头发奉献给香氛之王,然后坐一边等着闻我自己的香味。

17分钟前
  • 露娜peace
  • 还行

这简直就是一部资本主义发展史,出生于最肮脏和腐臭的地方,却追求最纯粹的美,通过杀戮得到迷惑人心的力量,就连最痛恨他的人也甘愿俯首称臣,最后犹如寓言一般消失于这个世界......

21分钟前
  • 皮皮鲁西西
  • 推荐

有人曾告诉我他不顾一切寻找的其实是爱情的味道,爱情也有香吗?他试图拥有世上最奇异圣洁的香水,当世人在广场狂欢,以达爱与欲的颠峰,他却在最后发现他已失去爱人的能力。没有爱情,香味消失了。他仿佛从未存在过。

26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打死我也没想到《香水》会是这样一部电影!我还以为如此浪漫片名之下讲述的是一个温馨美好的故事,结果,先是影片开头鱼市场肮脏无比的画面恶心到我,接着剧情又意外出现了杀人犯罪的情节……我的天…我的天…我的天……打死我也没想到,电影竟然会用如此令我难以置信的高潮与结局来收尾!导演太棒了!-—- 2016.01.23- 有些片子烂得对不起观众,有些观众差得对不起电影!电影院大银幕重温《香水》,实在是太爽了!尤其是高潮段落,“笑High”到!→ 看完电影就深陷于原声音乐的迷幻世界之中,欲罢不能地循环了好几遍,越听越喜欢,越听越喜欢! -2016.01.24

27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力荐

这个故事如何不是比嫌疑犯x的献身要好上数百倍的大气故事呢?巴黎、格拉斯,每个城市里为了香味而忘我且凶残的努力——这并非凶残,而是纯粹的追求人生中唯一至高至圣的目标,找到那个生命中最后的味道。而一旦这个味道得到了,他生活的一切也就失去了意义,反而重拾当年全部细节的美好,最终就回归了起点,在鱼市场的臭味里让一切归位了。

30分钟前
  • 文泽尔
  • 力荐

看到最后原来是个香水广告

31分钟前
  • Xingxing ZHANG
  • 推荐

最大的缺点是:我根本闻不到香水嘛,你在那陶醉个啥?

36分钟前
  • 苏格
  • 还行

如果当作一个犯罪片来看就大错特错了。对白不多,但镜头美的像会说话一般,万人发春的场面堪称经典。这海报跟东野君《变身》的封面有什么关系?

38分钟前
  • Doublebitch
  • 推荐

它是这样的一个故事,讲诉的是有关爱,保留和毁灭的故事.故事的结尾是结束在一片拥有中,或许,当格雷诺耶永远失去了他自己的味道的时候,这个故事就已经结束了.之后他所做的一切的一切,那些美好的妄想,疯狂的举动.那只是一个卑微的可怜虫在力图挽救自己最后的一丝绝望.

42分钟前
  • 奥特小球君-V-
  • 力荐

他们一生中唯一一次确定自己做的这一切是出于爱。终。迷上Ben Whishaw。

45分钟前
  • Hey Johnny
  • 推荐

前面的邋遢置景让我简直想睡,当我想弃看的时候,突然一个个裸女的出现,男主一次次的阴暗的猎杀,太满足我变态阴暗的潜意识了。当我以为这是个恐怖悬疑片的时候,男主用十多条少女的酮体配制成了世界上最淫的香水——万淫水!当我以为他想征服世界的时候,他居然自尽了!WT???8.2

49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用少女的体香,酿造出最蛊惑的香水。只不过是为了留住爱人的气味,他所以为的救赎。而其实,“他本身其实就是一瓶香水,馥郁绽放之后终会随风消散。”

51分钟前
  • 沈书君
  • 推荐

一个单凭体香达到高潮的男人

52分钟前
  • 正统文化代言人
  • 力荐

奇妙邪恶诱惑无情又如童话般有趣的片子。最后那个让人为之窃喜的颠狂场景中,那忘了声讨罪孽乃至迷醉的时刻,是伊甸园的重现。然而群体的迷醉是天才的罪过,人间毕竟是俗人生活的,天使或魔鬼注定不属于这里。影片结尾留下意味深长的隐喻:我们是否纯粹的爱过?我们可以通过世俗的行为达到纯粹的爱吗?

53分钟前
  • Lan~die
  • 推荐

我喜欢影片前20分钟,真实还原了一个肮脏、野蛮、丑陋的十八世纪欧洲;影片高潮部分几乎可算是影史最浮夸的情节。

55分钟前
  • 易老邪
  • 推荐

天才为了才华而犯罪。尤其是这种才华与美相关时更难以定义犯罪本身。整个世界都为了这种美俯首称臣时,犯罪也得以谅解。为了留存美而杀戮,为了延续美而背叛,最终被自己杀死。真正的天才从不为自己的行为做解释,荒谬的行为本身就是对庸人的嘲讽。

57分钟前
  • 赫恩曼尼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