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极

记录片大陆2015

主演:内详

导演:曾海若

 剧照

第三极 剧照 NO.1第三极 剧照 NO.2第三极 剧照 NO.3第三极 剧照 NO.4第三极 剧照 NO.5第三极 剧照 NO.6第三极 剧照 NO.13第三极 剧照 NO.14第三极 剧照 NO.15第三极 剧照 NO.16第三极 剧照 NO.17第三极 剧照 NO.18第三极 剧照 NO.19第三极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1 16:26

详细剧情

  首部全面反映青藏高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纪录片《第三极》,每集46分钟,共6集,以近40个故事的体量讲述青藏之美。影片展现了生活在全球海拔最高地区青藏高原上的人类,个体的生存与家族的幸福,人与自然之间的令人惊叹的平衡,以及在这种极端严峻的自然环境中人类生命的坚韧,和由此锻 造出的心灵的善良、智慧和友爱。

 长篇影评

 1 ) 《第三极》:一道藏式“乱炖”

  我对这部央视高调出手的涉藏纪录片很失望。藏区有亘古的自然之美、深厚的宗教文化和独特的风土人情,它承载了太多人的崇敬与向往。作为一部致力于展现藏区人文与自然的纪录片,《第三极》不知所云,既没抓住藏区的灵魂,也未触动观者的内心。   在2014年的预告片发布会上,导演曾海若说:“一年多的漫长拍摄过程里,我……总是感受到它(西藏)的日常与熟悉。”然而,获得了高投资的摄制组自然不会割舍宏大场景和秘境传奇。再者,央视出手之涉藏纪录片必是鸿篇巨制,而国务院新闻办的策划又更添了一层政治和国际传播的色彩。   于是,在这层层期盼与重任之下,我看到了一部制作精美(比如它是4K高清)却主线杂乱、叙事浅薄的纪录片。它就像一道“乱炖”——各式或精或糙、可有可无的食材一勺端,估计因为海拔高所以也没怎么炖熟,而“藏区”这一主题如同起锅前加的一块酥油,成了这道菜唯一的卖点,那神圣的六字箴言被悄悄压在了锅底。   论厨艺,我自然是比不了掌勺大师傅,但这并不妨碍食客对菜肴挑剔地评头论足。街边烤串之流我也懒得评,米其林的菜品才值得我们挑剔。正因为认可《第三极》编导之敬业、摄制之艰辛、情怀之广博,我才惋惜它竟有令人失望的水准。 对宗教信仰欲言又止?   离开宗教,藏区便无从谈起。《第三极》讲述的所有藏区故事都试图让观者被藏民的内心世界所感动,却又刻意回避了宗教对藏区精神文化起到的决定性影响。于是,我们看到了桑杰喇嘛在珠峰下独自守护寺庙,看到了次旺和同乡们虔诚自律地转山苦行,看到了藏区牧民对狼崽的怜悯……但看不到他们为何做出这样的选择。当宗教内涵被过滤,故事们就没有了灵魂,只剩下碎片式的猎奇。   在《第三极》的花絮片中,编导谈到了拍摄僧侣制作坛城过程时对宗教内涵的取舍:“我们不去谈更深层次的宗教层面的含义,它(坛城)几乎可以做任何事情的比喻,就像我们拍摄的每一天一样。”对不起,这层宗教含义的窗户纸不捅破,我对坛城就只能一知半解,更无法体会其背后的宗教含义如何影响着藏区的每一天。   坛城沙画浓缩了藏传佛教最核心世界观——僧侣们极尽辛苦之能事用一掬掬细沙捻撒出一个圆满的佛陀世界,仪式结束后,这大千世界又被毫不犹豫地瞬间摧毁。在创造与毁灭的轮回中是永恒的无常——这正是藏文化宽容、慈悲、宁静的根源所在,也是《第三极》中所有藏区故事背后的精神答案。   《第三极》躲不开宗教,但又选择不深入宗教。这也许不仅仅是编剧在技术层面的取舍,还有意识形态的压力。在这个不能把宗教放到主流媒体上讨论的社会里,舍弃“信仰”这一藏区的灵魂,也许是无奈之举。   “中国故事,国际表达”?   《第三极》播出后,屡屡被媒体引用的一句专家评论是这样说的:“以讲故事的方式,从小切口切入,引人入胜。”可这正是我最不喜欢的地方。   官方出品的纪录片近年来总担负着政治、文化外宣的责任,创作团队当然也希望制作精良的纪录片能杀入被BBC、National Geography和Discovery等巨头垄断的国际市场。为了让中国纪录片走向世界,“中国故事,国际表达”的小切口叙事方式开始流行,甚至被滥用。   《第三极》试图通过一个个独立的小故事来讲述藏区——230分钟,30多个故事,分成五集正片。事实上,用平均6分钟左右的时间讲述一个故事是很难做到叙事清晰、深入浅出的。短故事们蜻蜓点水地涉足了各式博大主题——人与自然、人文情怀、亲情爱情、宗教哲学、文化传承、精神坚守……五彩斑斓,浮光掠影,贪多嚼不烂。   切口是小了,但串起故事的主线也乱了,有那么好几次我都以为是穿越到了《动物世界》或者《舌尖上的中国》呢!五集正片试图给故事们分类,却显得如此勉强无力,我都替导演头疼。例如,为了把《上善之水》一集充实起来,藏香、辩经和坛城被生硬地塞进了“水”这条主线,逻辑是这样的:   藏民次仁多吉用“水”车打木泥制做藏香;藏香主要用于供佛;(话题一转)敏珠林寺的主持当曲丹增是寺内藏香传人;制香是寺内僧侣的课外活动(此处偶遇辩经);众僧在香火缭绕中念经时丹增喇嘛提着桶去山上找沙子;沙子用来制作坛城……一场凌乱的串接过后,浅薄的故事与“水”已相去甚远,更别提“上善”了。   中国故事,不能为了国际而国际。无论我们的纪录片用何种结构叙事,深入关注故事本身才是最大的魅力。 用生命换来的镜头留不留?   “(全球)首次在海拔5000米以上湖泊冰潜拍摄”一直是《第三极》的一个宣传亮点,所以首播前我充满期待。当我在第一集羊群过冰面的故事中看到了短暂的冰潜镜头时,并不以为这就是传说中拿命换来的画面——说实话,那冰下景色无奇,更重要的是这些镜头既没能渲染气氛,也无助于情节的展开。   直到在接下来的影片中再未看到冰下画面时,我才讶异到冰潜摄影师的冒险竟是如此可有可无。向着那湖中小岛的丰盛牧草,堆村的羊群冒险穿过冰面,“为了更加立体地表现这个场景”,摄制组使用了冰潜拍摄。然而,冰下的情形无法预料,拍回的镜头“全景就是草……透明度有限”。导演也许应该意识到这样的镜头无法完美服务于情节,但珍贵镜头难自弃,只好草率而突兀地把它们剪进影片了。   《第三极》的总摄影师孙少光曾说:“不炫技,尊重故事才是好的纪录片摄影。”可是,也许身处极端环境、设备高端的摄制组也难免技痒。当炫技和叙事冲突时,抉择不易;当“全球首次”这个名头摆在面前时,抉择更不易。 结语   关于《第三极》,我还有很多想吐槽的地方——它的观点、解说词、剪辑都有硬伤。我原想针对技术细节写更多篇幅,但终究觉得多说无趣。毕竟,连“信仰”这一藏区的灵魂都已经被意识形态淡化了,故事的结构都混乱了,别的问题也都不重要了。《第三极》中的许多硬伤源于我们这个转型社会的弊病——媒体和艺术在政治和宗教上的审查与自我审查、我们想说国际语言但又尚未摆脱思维定势、我们想被世界承认的欲望……   无论如何,《第三极》仍是目前国内大型纪录片的佼佼者,这里能看到一群纪录片人的坚持和努力。艺术从来就是在寻求突破自我和社会的束缚。在这个并不那么好的文化环境下,艺术家需要自我救赎。 (2015年4月 于北京)

 2 ) 永恒的虔诚

最近才观看完《第三极》,很留恋,很向往,很安静。本来是带着那种观看一般纪录片的心情去观赏的,却渐渐地被吸引,无法自拔。总是回看一幕幕广阔草原,湖泊,沙漠……无言的喜悦,宁静保留在脑海中。专属于高原的动物和藏民们和谐的生活着,他们融为一体,相互依存,不再孤单,这是世世代代的相传,是自然的安排,是人类最本真的生活状态,所以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纯朴,善良,勤劳,敬畏自然,虔诚地沿袭着祖先的传承。在最后一集的花絮中,正如导演所说,本来以为内心会感到十分震撼,但在拍摄完所有场景后,却感觉到一种人类的本真状态,很平和,很安宁。我想每一位观看过这部纪录片的人,应该都会有一些类似的感受。经过现代化建设的改革,我们在慢慢改变,渐渐丢失内心本真的纯朴。但,凡事无绝对,有利有弊,在进步的过程中,必然会有丢失,这是自然的发展规律。但可以从中探索出更适宜的发展方式。例如,藏医在古老的有上千年历史的山洞中利用电子产品研究藏药,帮助藏民。即使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外面世界,他依然始终一人研究寻找药材,虔诚地完成自己的使命。…………西藏,神圣的土地,一直向往的西藏之行,还未实现,在观看完这部匠心巨制,更加向往。无论如何变化,我们都在自己的位置,履行自己的使命。

 3 ) 我们是自己,也是众生

    对于未生活在西藏的人,那里很远。对于生活在西藏的人,那里就是生活。我们或许被美景感动,被平静感动,被明亮的眼睛和阳光一样颜色的笑容感动。感谢这些让我们感觉到还存有一颗可以被感动的心。我们渴求的是那些我们需要的却在慢慢失去的东西。看过万水千山,我们认识了自然的平静,与内心的安宁。
    天地生养万物,让我们不感到孤单,在耸立起高山的同时也雕凿出了河流,它让树木花草掩映着牛羊。让我生他生互相陪伴,它通过四季轮回生死凋亡让我们得以休息。人们从未能离开过这里,我们在是自己的同时也是众生中的一员。
    自然悲悯万物,授以道且自行之,万物当同享之!

 4 ) 神仙纪录片『第三极』这几个故事令人泪目

当灵魂渐渐麻木,以为自己再也不会轻易被触动。熟悉的高原美景重新映入眼帘,突然间,久违的感动涌上心头,让人忍不住泪目。心中重新对自由的高原,燃起向往。

心中这一只鹰,它在哪片天空翱翔。

心中这一朵花,它开在那片草原……

伴随着许巍的歌声,再次打开央视高清纪录片《第三极》

没记错的话,这是第三次看。

当灵魂渐渐麻木,以为自己再也不会轻易被触动。

洁白的雪山

湛蓝的圣湖

纯净的天空

辽阔的草原

这些熟悉的高原美景重新映入眼帘,突然间,久违的感动涌上心头,让人忍不住泪目。

心中重新对自由的高原,燃起向往。

终于找到一个词,准确形容雪山的美

2018年第一次去西藏,一个人坐火车从西安出发经甘肃青海到达拉萨。

列车开始进入西藏,目光就被辽阔的草原、湛蓝的天空、还有连绵的雪山吸引,盯着看了一路。

尤其是雪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它庄严、神圣、肃穆、壮丽。后来每次对朋友讲起来,都会用其中的一个词去形容,但又总觉得不够准确。

直到看见“巍峨的雪山”这个表达,瞬间狂喜,赶紧告诉了身边人。

相比南极北极,第三极拥有更丰富的色彩。连绵的山脉,巍峨的雪山,平静的湖泊,装点起美丽的高原。 —— 第三集《高原之歌》开篇词

真的只有“巍峨”这个词,能完美形容青藏高原的雪山

比起威武的将军,雪山更像一位历经沧桑的爱人,从你靠近它开始,就毫无顾忌地向你敞开了包容而温暖的拥抱。

双胞胎姐妹相聚,善念是最好的陪伴

羊湖湖畔,两位老姐妹背对着镜头窃窃私语。原来她们是一对双胞胎姐妹,两位老人都已经快八十岁。

姐姐一人在羊卓雍措圣湖边的小屋修行,已经有好几年。这天,妹妹带着精心制作的美食,儿子开着车送她去几十公里外的羊湖看望姐姐。

一见面姐姐就迎上去拥抱了妹妹,从见面开始姐妹俩就一直手拉着手聊家常,她们似乎有着说不完的话。

妹妹说,现在她唯一的烦恼就是,看不清电视上新闻里的字幕,眼睛不太好了

姐姐说,她另一只眼睛也看不清楚了。但是她现在已经习惯了和自然相处的宁静,到了这个年纪该修心而不修身

姐姐的一句“唯有善念是最好的陪伴”不论看几次,都让人忍不住落泪。

修行一生才明白,人生最大的智慧是善良。

看着两位老人搀扶着道别,告诉对方要保重,又没忍住眼泪。这一次,打动我的是那浓厚的姐妹情。有一天,我也七老八十头晕眼花,是否能够这般幸运有好姐妹陪在身边?

花三四天建造坛城,摧毁却在挥手之间

坛城是佛的宫殿,也是佛的住所。对寺庙中的僧人们来说,也是一项复杂的手工活动,他们往往需要花三四天时间才能制作完成。

藏历四月十五,也就是藏传佛教佛的吉祥日,人们完成祈福活动之后,精心制作的坛城,在一瞬之间原地摧毁。被僧人们清扫干净后的地面,仿佛还是原来的样子。

用相当的时间投入,却只用一瞬之间毁灭。坛城被毁灭的那一幕,令人深深回味。

世间万物,生命轮回,也是同理。热闹喧嚣着奔向前,却终有一刻要轻轻放下。

因此,享受过程,不执着于结果,才是免去烦恼的法门

小情侣草原约会,高原美景传情意

藏族小情侣草原约会,姑娘带了温泉水煮的鸡蛋。

两人同是在外读书的大学生,男孩已经在乡里工作,女孩子也快大学毕业。两人席地而坐,分享着温泉蛋,女孩告诉男孩自己毕业后打算回家乡。

两人在草原上散步聊天,男孩带女孩到清澈的措普湖边,远处是深山与森林,近处是清楚的措普湖,男孩大喊一声许多鱼儿来到面前

羞怯的男孩突然把用来祈福的风马纸,撒向空中。他并不擅长表达感情,但漫天飞扬的风马纸说明了和心上人约会的心情。

山有情,人有意。藏族小情侣表达情感,没说一句我爱你,但眼前的美景却说出了一切。

和心上人在家乡的美景里徜徉,还有什么更美好的事情呢?

青藏高原,生命的和谐家园

制作唐卡的喇嘛停下手中的画,为了救治一只受伤的牛上山采药,忙前忙后。

因为青稞有消炎作用,学生们便从家中带来了青稞杆。在老人和学生的悉心照料下,牛的伤口渐渐好起来。他们赶工制作的唐卡,也顺利完成。老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学生善良重于一切

要画佛,先做人。有一颗善良的心,描画唐卡的笔触才能柔和,画中的佛陀才能充满慈爱

牧民的羊群遭受狼群攻击,二十只羊被咬死,他们非常痛心的报了警。第二天在草原上碰到三只小狼崽,却舍得把羊肉拿出来喂狼群的后代。

对于长大后凶残异常的狼群感到痛恨,但他们对诞生在草原上的小生命也同样爱护。他们善恶分明,也懂得爱护和尊重生命。

或许是因为高原生存环境严峻,任何一个生命能在这里繁盛生息都不容易,高原牧民如此,狼群也同样值得尊重。在青藏高原,每一种动物都是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明白狼群对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

爱护幼小的生命,就是在守护家园和青藏高原的未来。

第三极,山的顶点,水的源头,也是生命的和谐家园。
——《第三极》

我被人们慈爱的心深深打动,因为他们懂得,世间万物,每一个生命都弥足珍贵,值得守护。

在这里,动物和人类是邻居,也是朋友。人和动物达成了一种巧妙的和谐。

青藏高原

令人无限向往的圣地,那里充满自由和慈爱。

因为在那里,一切都回归了最原始的模样。

雄鹰在最高的天空翱翔,花朵在最纯净的草原盛开。

地球的第三极

永远是我最向往的土地,在那里心灵能够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宁静。

我永远在这里,涌着爱面朝沧海~

 5 ) 心中有佛,所见皆佛

千山之巅,万水之源,这里是世界的第三极。

壮丽巍峨的雪山、大气磅礴的云海、清澈圣洁的湖水、一望无际的草甸……高原的美景赏心悦目,让人叹为观止、如痴如醉。

但真正打动我的,是高原的人民,是人与人和气融洽、人与动物和睦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一个女人,收容了一只断腿的鹤。临别之际,她流泪了,担心它吃不惯救助站的食物,拿出一百斤小麦为它送行,还不忘叮嘱,“喂它时记得掺点土”。

一户牧民,家中的羊刚被狼咬死了许多只,但在外出之时,看到一窝狼崽被冻得奄奄一息,却还是毫不犹豫救了下来,带回家里,用被它们同类咬死的羊喂养它们。“只要是生命,就应该被拯救。”

一位藏民,前往参拜被誉为“神山之王”、“世界的中心”的冈仁波齐。他选择用藏传佛教信仰者最至诚的礼佛方式——磕长头进行朝拜,绕着海拔近6700米的神山,三步一拜,朝行夕止,用整整一个月,完成了自己的朝圣之路。“他的表情不见悲喜,只有平和,平和得就像是西藏的天空,一尘不染。”

一座寺庙,数十位僧人用各色的彩沙,精心建造坛城,那是佛的居所、佛的城市、佛的宇宙。耗费多时,终于造出一座色彩斑斓的城市。然而,萨嘎达瓦节当天,坛城在一分钟之内被摧毁,不断变换、消失,沙子变回了沙子,又一个轮回,一切归于尘土。“可以辛苦地拿起,也可以轻松地放下。一次次被抹去,因而一次次建立。”

这里是世界的第三极,这里有世代居住在此的可爱的人们。他们心中有佛,所以所见皆佛。

 6 ) 只有善念是最好的陪伴

第三极 (2015)
导演: 曾海若
编剧: 曾海若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藏语
首播: 2015-03-25(中国大陆)
集数: 6
单集片长: 46分钟
又名: The Third Pole
西藏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这句话被很多人说过以至于都有点烂了,但我这么说是真心的。
虽说我只在拉萨逗留了五天,但回来以后我一直怀念,怀念什么呢,什么都怀念,风景啊,牛羊啊,人啊,建筑啊,宗教的氛围啊,街头的气息,等等等等,我觉得一切都很新奇,很神圣,恨不得再走一趟。
但走不了,一来没时间,二来盘缠不菲,三来,我深深的知道怀念就够了,故地重游这种事,还是留待以后年岁大一点再做吧!就算要去也不去拉萨而是别的地方,西藏那么大,有的是去的地方。
所以我只能继续想,但很少拿出来说,因为觉得矫情嘛,我是个内敛的人。这不,一周年的时候我做了个短片,一直没发给别人看,今天趁着要说这部纪录片,不怕贻笑大方,拿出来献丑了:
拉萨河日出: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k3MTM2MzA0.html

为什么我说这个纪录片好?因为对味了,看完我就在心里喊,对,就是这个味儿,这就是我脑子里的西藏!
然后我深思,为什么对味?
要说味,其实我去过的那些地方,对吃我是没什么记忆的,因为我逼格很高,去一个地方不会专门找吃的,回程的随手礼也都是临走时匆匆忙忙就近买的,没啥好东西,淘宝都能买得到。我宁可先去历史博物馆,看看这地方有什么牛逼的地方,然后接下来就去这些地方玩,所以我也不做攻略。我觉得旅游就是要把自己置身于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成为那个地方的一部分,最好变得跟当地人一样,那样才能玩的自然从容。在拉萨的时候也是这样。我没有在几天之内玩遍多少知名景点的野心,信马由缰,优哉游哉。这样或许会被视之为效率低,浪费钱,但关你屁事,花你钱了?老子旅游就是图个自由散漫。
这样下来,每个地方在我心里就形成了一个印象,这种印象是专属于我的,和跟团的人截然不同,跟照着网上的攻略玩下来的人不一样,跟绝大多数去过的人都不一样,这种只属于我的印象,就是这个“味”。
所以,可想而知,这部片子有多让我惊喜了。

这个片子的拍摄很辛苦,从第六集可以看出来。但世界上任何一部优秀的纪录片拍摄都是很辛苦的,国家地理频道、探索频道那些摄影师的拍摄日志,哪一个不是把人看的热泪盈眶。当然西藏海拔高,气候寒冷,身体上更受罪,这一点的确很不容易。
本片的音乐很赞,神思者的。以往西藏的纪录片为了体现宗教的神圣,黄钟大吕,晨钟暮鼓,很深邃浑厚,然后再来点藏族的音乐和唱腔,就算完了。这个片子不一样,神思者用了一些电子的元素,不仅没有消除神圣感,还增加了悠扬的感觉,令人回味。本片有很多航拍的镜头,让我想起飞机即将降落贡嘎机场的时候看到的景色,跟看魔戒似的,很震撼。西藏那儿都是大景,本来就该这么拍嘛!你老在地面上拍动物、风景,那就成人与自然了。
说到这里我就诟病一下这个片的解说。我不知道为什么中国纪录片都要这种宣传部长办公室秘书一样的中年人来解说,这种声音给人的感觉是,他是程式化的,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该用什么语气,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他有感情吗?有,但有可能是多年的配音生涯赐予他的声音表演技术做出来的。我真是受够了这种赵忠祥式的中老年解说。
然后有一些解说词也比较煽情,是汉族人在用自己的脑子在揣度藏民的想法,虽然我也不知道藏民是怎么想的,但我觉得这种替人做主的做法不科学,违背了纪录片的初衷。

除了上述这些,这个片子还让我看到现代化并没有让藏民和祖先、和自然产生哪怕一丁点的距离。他们制作藏香、石锅、坦城,画唐卡,就和几百几千年前祖宗没什么两样,只有手艺更精良了,态度还是那么虔诚。他们还是那么尊重大自然,大山上那么多野猪,山民上去喊一声,来的都是他一直在养的那几头,他不会弄错,猪也不会听错。在草原牧民的眼里,自己和马是平等的,没有马善被我骑的优越感。画唐卡的老人看到被狼抓伤的牛,会放下手上繁忙的活儿,上山下水给它找药材。边远地区的藏民辛苦捕来的鱼,被拉萨的藏民高价买下,然后到拉萨河放生……这些事情在我们看来都很不可理解,但在他们是千百年来的常识,就跟吃饭睡觉一样自然。
亚东那个医生在治疗了数不清的病人之后,经过思考,领悟到一个终极的道理——科学仪器、药物当然能够治疗藏民的疾病,但都是辅助,真正让藏民恢复健康的,是这里的空气、水、阳光以及生活方式。生于此,长于此,藏民是这个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只有让他们回到这个环境中来,他们的病情才能迅速好转。
这一点让我感动。虽然是解说词说的,但我选择相信是这个医生的真实想法。
你相信什么,你就选择什么,我现在反过来,我选择我愿意相信的。没办法,我所处的环境是充满怀疑的,不值得信任。

他们有自己的文字,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历史,最主要,他们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从牧马人那一段我还觉得他们养育子女的方式更和我们好不一样……
————————
欢迎关注本订阅号“野评人”,公众号搜索goodtobewild或扫描二维码。
更多文章请回复关键词如影片片名、导演或者演员的名字等。也可以到主页点击“历史记录”查看所有文章。

 短评

我觉得拍的很不错,生活在牧区我很明白,这些拍出来的就是这边有的,就是有人这么生活,就是有人不在乎物质生活,就是穷的一逼,就是美的一逼,这些不是一个布景duang!duang!就出来的,你拼命赚钱奔波追求物质生活的人就只有心里羡慕的份儿,展现特色并不觉得有什么错,真的不知道有什么好喷的。

6分钟前
  • tarbatsomo
  • 力荐

其中很多镜头看到泪目,也许那群善良的良民才是人类最高的文明。

7分钟前
  • 派老湿
  • 力荐

我是看了第三极的书,里边图片很美,西藏的天空很蓝,哪儿是永远的朝圣之地,只要心怀敬畏之心,在哪里就是天堂。希望以后有机会去西藏。

12分钟前
  • 孔雀鱼
  • 推荐

很不错的涉藏纪录片,拍摄手法、节奏、故事性都控制得很好!中国的纪录片拍得越来越好了。冰川、雪山、草原、荒野,人文,好想念那片天空和土地,无可否认,影视人类学真的很吸引!

13分钟前
  • siuhan
  • 力荐

“只有善念是最好的陪伴,有了善念,才不会感到困惑与烦恼。”这片洗涤灵魂的净土始终是你我欲望清单里的排头兵,而这片土地的人和其他生命,同样让人着迷。

15分钟前
  • Hachiko
  • 推荐

我就停在那里,跋山涉水后等待。。不是我们没有信仰,只是我们不够虔诚。

19分钟前
  • 扭曲的红色光锥
  • 力荐

在拉萨呆了三年,对藏区的其他地方不甚了解,这个纪录片像是补课,每一集都有动人的点,没有刻意为之的偏冷内容,讲的都是真东西。叙事,摄影配乐都是高水准,配合4k制作的外景选择太棒,难得有这么高质量的国产纪录片,而且干干净净不带政治因素

22分钟前
  • 三炮
  • 力荐

人与动物和大自然的关系,最令人动容那匹被放生的只认主人和融入人群中的羊;那几只被遗忘却又被救起的昨夜还袭击羊群的狼的幼崽;年事已高的两姐妹絮絮叨叨平静地在聊着拍摄和修行悟道;西藏永远有不同的风景,关键你用什么心眼去看。

27分钟前
  • Alto
  • 力荐

非常壮观

30分钟前
  • WZM
  • 力荐

说山说水说自然,其实还是说人,人在自然中的各种生存以及情感,这就是人文,自然令人惊奇,而人文令人感动

35分钟前
  • 小幺
  • 力荐

很美,因为青藏高原本身就有与生俱来的美。作为地质学者看到的不仅是自然,可能还是经历数亿年的地层所诉说的故事。纪录片的配乐和某些镜头很棒,然而对于人文和自然的表现却没能让人满意,拍摄手法和人物刻画没有做到极致甚至有点没诚意。好的作品应该对得起制作团队的付出和设备、人和自然的美。

38分钟前
  • 食野之苹
  • 推荐

看着看着,眼泪就掉下来了。才发现去过一次之后,这个地方就会在你心里生根(尽管在那儿时候一直喊条件太差了)。第三极的魅力,西藏给人的震撼,不仅来自气势磅礴的山山水水,更多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对坚韧的生命的敬仰。

42分钟前
  • Le Papillon
  • 力荐

看一集很惊艳,看多了就俗了。许巍的歌不错。

44分钟前
  • 牛三牛
  • 推荐

一部纪录片不是你用几K极清或者请S.E.N.S做配乐水平就提升了,除了西藏,这部纪录片完全没惊喜,所以我的星星都给佳岁和次仁,对了对了,还有我家教主,好吧,看完加一颗星星,感谢辛苦拍摄的那些人,从今以后要善良,不要刻薄,攒人品+1

45分钟前
  • Lotus
  • 推荐

太好看了太好看了!担忧鹤远行的落泪、接回藏獒的烫鼻灰、吃着同一只羊肉的叫人生恨的狼群和被救起的狼崽、寻找一根鹰骨的父亲、人群欢声歌舞齐齐把石子敲打成光滑平地的打阿嘎、手牵手嘀咕拍摄奇怪又辛苦的双胞胎老人、牵着放生羊转经的老者,因为自己的健康召集全家来为这只羊的未来开家庭会议、一粒粒沙建起的坛城再顷刻灰飞烟灭回到原初、狼毒花根制纸、赛马、取蜜、制香、制药、一切都太好了…起初还在想假如这样的人这样的拍摄如果是策划在先的话就减分了,结果最后一集的相遇都给了答案。竟然看到执行制片和音乐监制上写着胡妈个,哦像收到了礼物…一个妙现象:《贡嘎》把红写进旁白反复强调,弹幕在厌烦,但这部全程平淡叙述,却有弹幕主动提到:汉人强大及支持令他们安居如此。别的不说,我曾在林芝得知每户每养一头藏香猪zf每年会补助5k。

46分钟前
  • 小年左
  • 力荐

坛城最震撼,每次听许巍片尾曲,整个人好像入定一般。

49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力荐

太多的记忆点:八十岁的双胞胎姐妹、喇嘛庙修行的年轻僧侣、牵羊转经的老人、草根造纸、鹰骨做笛、牛皮制船、崖壁摘蜂巢、赶羊过冰面、沙粒造坛城、收养狼仔、千里求獒、卖萌的旱獭、打瞌睡的猴子,还有甜茶馆、开耕节、磕长头、泡温泉、打阿嘎、转山、赛马、说唱、藏药、藏香、唐卡……感谢摄制组!

51分钟前
  • 颤颤桑
  • 力荐

已经死去很久了。但从今天下午开始,坐在黑暗的房间里,只望着电脑这一方小小发光的屏幕,有许多个瞬间,就像是神明给我的棺材突然开了个缝,一个死魂灵通过这个缝,看见了生的世界。已经不相信万物生灵很久了,已经失去感动和眼泪很久了,可是看到第六集的时候彻底哭了。我也好想鲜活的,用力的,燃烧的,活一场啊。

56分钟前
  • 我的卡夫卡
  • 力荐

生命之伴,万物的共生;一方热土,馈赠的致意;高原之歌,心灵的传承;上善若水,一沙一坛城;大山儿女,菩萨行世间;高原相遇,因缘和合生。空气充满了信仰的味道,生命活成了诗歌的模样。

60分钟前
  • 希声
  • 力荐

拍的很好啊,感觉好辛苦那里确实很美

1小时前
  • seagullwill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