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士浮生录

记录片其它1999

主演:孔拜·塞贡多,埃利亚季斯·奥乔亚,莱·库德

导演:维姆·文德斯

播放地址

 剧照

乐士浮生录 剧照 NO.1乐士浮生录 剧照 NO.2乐士浮生录 剧照 NO.3乐士浮生录 剧照 NO.4乐士浮生录 剧照 NO.5乐士浮生录 剧照 NO.6乐士浮生录 剧照 NO.13乐士浮生录 剧照 NO.14乐士浮生录 剧照 NO.15乐士浮生录 剧照 NO.16乐士浮生录 剧照 NO.17乐士浮生录 剧照 NO.18乐士浮生录 剧照 NO.19乐士浮生录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00:54

详细剧情

  这部记录片是《德州巴黎》,《柏林苍穹下》的著名导演文德斯拍摄的,源于他的音乐伙伴莱德库的一次古巴旅行。莱德库在旅行中发现了当地一支乐队背后感人的故事,在他的力劝下,文温德斯在1988年率领摄影组来到古巴,开始了这次著名的拍摄。    他用记实的手法拍下了这部电影,于是,早被人遗忘及冷落的这群古巴艺人,随着电影的热卖及专辑CD的出版,重新被人提起。世人彷佛自睡眠中苏醒,再次看见、听见古巴,了解了古巴音乐动人的魅力。    这群古巴老乐士用音乐跨越了政治的藩篱,破例获邀进入纽约的卡内基音乐厅演奏。演奏完毕,与会者一致起立鼓掌,让这些老乐士们感动流泪。事后当他们在美国想打电话回古巴报喜,却怎样都打不通,原来两国无邦交……    他们的纯真、可爱,都被文德斯生动捕捉。影片一经问世,受到绝大多数人的肯定,尤其在国际大小影展上共获得13座最佳记录片奖,包括欧洲影展、金球奖、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纽约、洛杉矶影评人协会、西雅图、入围奥斯卡最佳记录片等,是近年来国际知名度很高的一部音乐片。

 长篇影评

 1 ) 敬古巴,敬音乐,敬自由

这部片子躺在我的「想看」列表里快十年了,有生之年能在大银幕上与它相遇真是完美。

很难把这部古巴爵士乐纪录片,与文德斯这个知名欧洲大闷片导演联系在一起,就像很难想象《柏林苍穹下》里的天使,和咆哮的元首、海蒂爷爷是同一个人一样。 杰作,完美。虽然开始时不断吐槽糟糕的胶片摄影对焦,但看完还是恨不得和古巴老乐手们在安可时一起舞动哼唱,最好手里再来一杯莫吉托。

片子是很清晰的双线叙事,一边是台上的阿姆斯特丹音乐会和纽约卡内基音乐会,一边是台下老乐手们游走在古巴的大街小巷,在vlog中介绍自己的人生。 1998年的古巴,和刻板印象一样的斑驳彩色洋楼,满大街老爷车,人手一支雪茄,随时随地就能弹起里拉琴来一曲爵士。

也有想象之外的,脏旧的城市,街上游荡拉屎的散养狗,早已化为荒芜的旧俱乐部,古典建筑里和着破钢琴练体操的孩子,街上切格瓦拉的头像和标语涂鸦,卷雪茄的工厂人人以贩养吸,还有大街上和歌迷边打招呼边唱,随意如同邻家婶婶的歌后。

人们像活在过去华丽腐朽的巨大躯壳中,似乎看不到未来,可也有年轻外国人来到哈瓦那,他说这里就是音乐界的麦加。 后半段这支东拼西凑的前歌王歌后乐队,终于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卡内基演出。在纽约逛街时,他们踏着脚下的柏油马路,不断赞叹着“真美,这里真美啊。”剪辑闪回了哈瓦那破旧的水泥路,而这边是纽约高到望不见天际的大楼。

有的人50年前时来过纽约,爬到了自由女神像头上,有的人在街边电话亭不断投币,想让家里人也来看看。镜头带到了911之前的世贸大厦,如同《柏林苍穹下》记录下了柏林墙。都说音乐与政治无关,但人并非生活在真空,谁又能逃离政治的影响? 在卡内基演出的最后,有观众送上了一面古巴国旗,这群海外的乐手们惊喜地接过,举着古巴国旗摇曳了起来。不知怎么我想起了张悬,一个类似的情景,一个类似的事件,却成为她在国内声量渐息的标志。

最近看了很多双琴侠,也在经常考虑这方面的事。对我们来说也许是幸运的,可能你不一定喜欢这个国度,但当你出门在外,你无需纠结于身份认同。可对出生于对岸的张悬来说呢?对出生于对岸自小移民的TSV来说呢?你的外貌、你的中文名、你家里的中式装修、你家长严厉的教育都显示出你的出身,为双琴送上澳大利亚国旗,他们会开心吗?

当然,本质上双琴与谷爱凌、LMM一样,都是成长于新世代的世界公民,她在海淀补课但有美国式思维方式,他黑发黑眼但从小接受西方古典音乐教育,他加勒比海出身却在美国国父身上找到认同,他们英文比母语更流利,他们的舞台与受众是全世界无拘国籍。 而我在中国边境小城的周六下午,看完了1998年欧洲导演拍的古巴音乐纪录片,为爵士乐倾倒,准备去便利店买点什么喝一杯。敬音乐,敬古巴,敬世界公民,敬文化交流,敬自由。

 2 ) 会音乐的摄影机

文德斯的电影总是有音乐的,这就是关于古巴音乐的纪录片。
文德斯的电影当然还有公路和建筑,电影有非常好的哈瓦那街景。
第一部拍于1998年,不仅是因为拍的都是年老音乐人,一群可爱的老头子。更因为镜头与音乐,结合得天衣无缝。
镜头是有情绪的,每当音乐一起,镜头就仿佛受到了感染,跟着飘浮、移动、旋转、畅游,运用得无比熟稔,酣畅淋漓。
据说文德斯随身带了一台小DV,亲自拍摄细微景色作为串场镜头。
古巴人,想唱就唱,快乐真实,我喜欢。

 3 ) Brief even as bright

“我玩的乐器叫诗琴,源自阿拉伯。摩尔人把它带到西班牙,它在那里蜕变,颈开始变长,比原来的尺码要大。等到中古行吟诗人把它带到古巴,发生第二次蜕变,最后变成古巴的诗琴,就是我现在玩的这个。”说完巴巴利度把诗琴别到了背后,炫技似地弹了两句:杜娜的睡房着火了,她睡着了没有吹息蜡烛,快叫小芳原来,多带点救火喉。《乐士浮生录》有一搭没一搭地看完了,一个没有煽情成分的纪录片,看到最后三分之一,竟然被巨大的无明和无常弄得鼻子发酸。这些被共同遗忘的古巴音乐家,有生之年被请到卡耐基音乐厅演出,兴高采烈地上街打电话回家,一个一个硬币投进去,却发现两国没有邦交。周五晚上开着电视作伴,买着浪迹天涯的机票,也突然被一首歌唱到差点落泪,那声线、歌曲和侧脸,分明都是一个人,却又无法说出。有多少打不出去的电话和没有邦交的家园。
The flower that smiles today,
Tomorrow dies;
All that we wish to stay,
Tempts and then flies.
What's the world's delight?
Lightning that mocks the night,
Brief even as bright.

 4 ) 很多皱纹的古巴老头子

Buena Vista Social Club由几个很多皱纹的古巴老头子组成, 音乐风格轻快而略带沧桑, 这部片子中间穿插了很多前几年导演和乐队在古巴城市和乡村录制的访谈, 有颜色明快的市井风情, 穿得破破烂烂的当地人... 有那个老头子Omara Portuondo在一间空屋子里弹钢琴, 他的手全都是骨头啦, 可是配着钢琴键好看极了... Guest singer Omara Portuondo的歌喉很不错, 老太太在故居前面一边走一边讲起旧事, ——然后就唱起来了. 这歌声和风景总让人想起一段漫长悠闲的假期, 边说边唱的老人家目光炯炯有神, 提起生死完全不为所动. 我们说起这电影, 决心将来一定要搬去南美, 先趁着还有力气爬一下patagonia的山, 然后在山上摔断腿, 回来小镇上写程序.

 5 ) 比音乐更美的,是人生

我开始以为全篇最棒的情节在于Guest singer Omara Portuondo在哈瓦那的街头唱起她成名的歌曲,结果旁边闲着待着的大妈大伯,全都围拢来,有个胖乎乎的女人甚至在街边跟着她走,陪她唱完了整首歌。后来我觉得最棒的情节在于Omara Portuondo在一个空旷的大体操房里弹琴,旁边是一群练体操的小孩子。华丽而残破的建筑,Omara Portuondo 满是皱纹的手和红黄相间的彩条衣,嘻嘻哈哈围绕在他身边,随着音乐起舞的小孩子,以及那些绝世的音乐-----
最后我发现最精彩的部分在于他们全体来到纽约,准备在卡耐基音乐厅表演,他们对“美国”这个地方陌生而惊奇,两个加起来超过150岁的老头对着橱窗里的玛丽莲梦露等的人偶指指点点,“这个是谁啊”。
引用滚石杂志的评语“Behind every magnificent song is a beautiful story”,让这部片子屡获殊荣的并不仅仅是那些几乎被人遗忘的音乐,而是一些人的人生,以及整个古巴过去几十年历史变迁的缩影。
我老爹对古巴情有独钟,卡斯特罗简直是他的偶像。老爹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我想因为美国对古巴的持续制裁,美国人对古巴的好奇心也从未停息过,而老爹也深受影响。他常常津津乐道古巴的阳光沙滩,尤其是那里的保健医疗,“全世界最棒的”,老爹说,“你看看卡斯特罗”。的确是,全世界人民对卡斯特罗的棒身体都报以极大的好奇,在卫斯理的小说,卡斯特罗就是那个老跟外星人做交易买克隆身体的独裁者。
但是你看看这个片子,你便知道为什么在古巴那么多人长寿。不仅仅是音乐,他们其中有人抽了85年的雪茄(从5岁给奶奶烧雪茄顺便抽开始),有人虽然是最伟大的钢琴师,但仍会去买彩票做小贩,有人说,女人鲜花是世界上最美妙的事。有人大叫“我还没有活够”。他们热爱生活,并且享受生活,无论生活给与他们的事什么。
所以片尾才会特别出色,在古巴的岁月里,他们并没有被作为伟大的音乐家被尊重,被供奉,但是他们仍然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获得了疯狂的掌声。也许他们一生困苦,但当他们漫步在繁华的纽约街头,仍然试着每一个电话亭,想要“打个电话回古巴”。而且他们在耄耋之年仍然保持无比的童心。
文德斯无愧于他的盛名,镜头运用极其出色。我最爱他安排的场景,每一个老头都被安排在一个特别空旷的地方,空旷的体操排练厅,空旷的公园中央的长凳,空旷的无人的酒吧,空旷的街道,让人不得不将视线完全集中在主角身上,这种空旷导致的距离感,正像他所想表达的“向音乐前辈致敬”。
其实纪录片是很看功利的,第一没有情节的曲折,二没有演员的帮助,三没有假布景的宏大。每一个纪录片的故事当然都很棒,但是如何真的把这些棒的地方讲清楚,就要看导演肚子里的货色了。当然,这是文德斯,所以哈瓦拿的街景那么艳丽,镜头跟随和DV的运用如此娴熟,以及那些音乐厅与日常镜头的切换那么严丝密缝。
我预备去下这张碟的原声大碟,走在路上听上去,简直忍不住摆动腰肢跳莎莎呢。

http://blog.sina.com.cn/u/5419f9a3010007ii

 6 ) 古巴的歌

2007年9月10日 《乐满夏拿湾》

原来夏拿湾就是Havana,亲切的古巴,可爱动听的民歌。海浪直接拍打到公路上来。有切.格瓦拉的照片,有西班牙文的标语“革命是永恒的”,“我们相信梦想”……

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纪录片之一。拍那片的时候是1998年,有个老头1907年出生,91岁(其实片子里全是老头)。91岁的老头唱了一首很可爱的歌。

在一棵树的树干上
一个少女欢天喜地刻上她的名字
那棵树从心坎里感动出来
掉了一朵花给女孩

我是树,既忧郁又感动
而你就是伤我的那个女孩
我会一直珍惜你的名字
但告诉我,我那可怜的花儿怎么了


古巴的民歌真朴实,就是在讲故事,说大白话。

我家旁的公路上
常有个司机经过
他像开心的乡下孩子般深情地唱
我要去铁路交叉道卸货
我要去铁路交叉道卸货
一直做到辛苦的工作完毕
让我们骑马到山上去
让我们骑马到山上去
让我们骑马到山上去

我毫不休息地工作
赚钱娶老婆
愿望成真,我就是个幸运的乡下人
让我们骑马到山上去
让我们骑马到山上去
让我们骑马到山上去

我是个乡下货车司机
活得开心
乡下就像伊甸园,全世界最美丽
让我们骑马到山上去
让我们骑马到山上去

在山坡上耕种,在田地里耕种
收获你辛劳的成果
在山上劳动,在田里耕种
收获你辛劳的成果


唯一的那个女生(70多岁的老太太),唱了这首歌,忧伤而美丽。走在大街上,人人应和:

假如我爱你
你不再爱我也不要紧
逝去的爱情不应再怀念
很久以前 我曾是你的最爱
但如今我已属于过去 虽然我不想
若我们想要的东西,都在掌握之内
那么你便会像二十年前一样爱我
我们悲哀地看着浓情转淡
我们一部分灵魂也随之逝去


全片的第一首歌,就是这个女的和主角老头对唱的情歌:

安睡在我的花园中
唐菖蒲和玫瑰,白色的百合花
而我的灵魂,那么忧伤沉重
我希望把痛苦隐藏
我不想花儿知道
直到生命给我的折磨
因为它们要是知道,我多么痛苦
它们也会同声哭泣

安静,它们在沉睡
唐菖蒲和百合花
我不想它们知道我的悲伤
它们见到我哭会伤心死


这些歌词全是我生生从VCD上反复慢进快倒抄下来的,累死了,最后一首:

拉蒙的牧场有个party
猪已烧好了,所有本地人都去了
拉蒙生日,他们要玩到房子塌掉
舞蹈演员正在路上,所有路都塞车
舞蹈演员正在路上,所有路都塞车

小手鼓,七架钟和锯琴仍在奏
因为这是乡村音乐,是这样奏的
他们没有特定的停止时间
对于玩音乐的农民,这是玩的时间

 短评

文德斯真不错,纪录片都拍得像散文诗,感人之处不在刻意制造而是流露在每个音符里和歌词的字里行间。原来古巴人也是在街边摆桌子打牌的!

5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原声值十星了,高超技艺炫目,随性、灵动、曼妙、轻盈,令人沉醉不知归路;南美丰沛的物候滋养了乐观幽默风趣的民间艺术家,音符与节奏仿佛契入血液与基因,音乐是他们精神的支柱,是生活的图腾,是融入日常的相随;摇滚青年文德斯终于圆一回大梦,以镜头记录了珍贵的历史瞬间。

8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终于看了这部。片中提到,他们甚至觉得去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演出是件不可能的事,“很多人促成了这件事”,艺术弥合政治裂痕的意义是非凡的。古巴有如此富有魅力的音乐值得思考,尽管他们实施文化管制,统治者仍算有较高艺术品味。

12分钟前
  • 南悠一
  • 力荐

资料馆2013.8.8.7pm 最后的段落将两场音乐会交叉剪辑,亮的欢快和暗的沉稳,重获名声和寂寂十余年,纽约街景和哈瓦那浪花,那歌声和镜头足以让人沉醉、摇摆到酥脆,却又终归有点悲意。对老音乐人们的逐一呈现看似随意,实则很有层次。Social Club、开头相册里的卡斯特罗与切,被淡化又被突出的革命。

17分钟前
  • xīn
  • 推荐

很少见的,资料馆放映大叔没有一出字幕就亮灯,直至最后字幕全部滚完

20分钟前
  • 木卫二
  • 力荐

在贫瘠大地生长出平凡而充满奇迹的音乐。神剪辑和回环结构巧妙,不过最后来到纽约部分太发力了...270p标清放巨幕厅简直宛如👀进沙子...

23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在另一个社会主义国度。没有被摧毁的民族。

25分钟前
  • cowsumy
  • 力荐

看到鲁宾弹钢琴,就好像祖父出着神发着呆,抚摸、梳理着陪伴了他一生的猫的毛发,他用手指把她弄得很舒服,所以她也温顺不胡闹,躺在祖父怀里发出好听的声音来。音乐没什么特别,只是生活很普通的部分而已,他们就像生活一样玩音乐,所以里面充满了生活的全部力量和整个人生。Pure, quiet, powerful.

29分钟前
  • cookie.z
  • 力荐

#资料馆留影##文德斯影展#胶片版,画面感人。看过《我是古巴》再看本片,意外地被那些平民歌者感动。古巴这片非同寻常的热土上,曾经徘徊着格瓦拉和卡斯特罗这样的革命者身影,也经历过深重的苦难,但那里的人都有着宽厚的胸怀与文艺的热忱,听他们“咿咿呀呀”地纵情高歌,你会以为这是一群来自天堂的音乐天使,但其实他们也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ps 如果能更多聚焦那些古巴音乐家所经历的苦难,并且将其和古巴的历史结合起来,相信将更能震撼人心,也更符合《乐士浮生录》这个名字吧?

31分钟前
  • 瑞波恩
  • 力荐

难以忘记Ibrahim Ferrer的话:我们古巴人真幸运,我们很渺小,也很强大。我们学会了反抗,反抗好的,也反抗坏的。片中那条海浪拍打的堤坝好像在《夜幕降临前》里也有出镜?

35分钟前
  • isolde
  • 力荐

南美热土破败街景来来往往旧车辆,深色皮肤的人民鲜衣怒马奏乐歌唱声声不息~看歌词翻译最欢乐了,原来他们唱得那么嗨的是那些东东啊……有个老头都90岁了啊还想要一个娃……当乐手的娃不管好坏,过的日子肯定很不一样。如果如果没有音乐,他们也就路人老头老太而已,一样会白发皱纹秃头发福啤酒肚啦

36分钟前
  • ζωήιδ
  • 推荐

夏湾音乐太美,醉人心脾,难拒酣然入眠。浮生若梦,或许伴着这包裹了历史沧桑的歌声浅醉沉睡过去也是一种正确的“观看”方式,在不知觉中脸上一定也会浮出满足的笑。“好景俱乐部”的名字仿佛已经暗示了好景不长。它一定程度上让我想到《寻找小糖人》,虽然它无关传奇般的寻找过程,但也有被遗忘之被找回的动人。当然他们有没有被世界和历史重新记起还两说(或许根本不存在被记起这个动作),但那个找回自己的瞬间已经具备了如同开场照片中大卫面对哥力亚般的冲击力量。卡耐基的表演谢幕时眼中的热泪与剪入的哈瓦那街景的交织,仿佛让人在高高的帝国大厦上看到了遥远又渺小的自由女神火炬上又有火光跳动。

37分钟前
  • 神仙鱼
  • 力荐

这些古巴的老不死的,差不多已经被古巴人遗忘了,更别提被世界的其他部分知道。他们站在繁华的、高楼大厦的、什么都能买到的、人们行色匆匆的纽约街头,是那么不合时宜与渺小。然而一旦他们接触到各自的乐器,音乐响起,他们一个个成了音乐世界的国王,那么自由、快活、美妙。

41分钟前
  • 容安
  • 力荐

抽了八十五年烟的九十岁老爷子有五个孩子并且正在努力要第六个,他说出这段话的时候简直性感爆了…好想来跟雪茄…为什么不能打十颗星!

45分钟前
  • 吉吉
  • 力荐

载歌载舞的民族,幸福指数总是那样的高。雪茄抽起来,朗姆喝起来,chanchan哼起来,姑娘吻起来,贫穷又算什么呢?跟我去古巴吧,初中地理课本里说它是世界糖罐,那不就是这颗星球上最甜蜜的地方么?

46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推荐

看不见的伟大藏匿于日常的平凡,动人质地常常具有手工艺品般的年份。

47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聆听生命的热情。“只要我活着,就会继续爱。”

52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写给古巴的情书 前有我是古巴 后有乐士浮生录 太美啦~ 我是古巴,我是哈瓦那,我是退潮后礁石上千万干涸的泡沫。我是古巴,我是雪茄,我热爱生活,热爱每天亲吻我的人,我不停地燃烧。

57分钟前
  • Joey的第34任女友
  • 力荐

“到哈瓦那就像进入了时光隧道,路旁的小咖啡馆里人们抽着雪茄,只要有人弹奏起音乐,路边就会有人加入,或跳舞或唱歌……”太动人了,热爱音乐的人永远年轻、幸福。

1小时前
  • 起床,吃饭
  • 力荐

"革命是永恒的",这个国家街头的标语上写着,摄影机运动被音乐赋予了Tango特质,所有人的经历就这样被直白地自我叙述而出,Buena Vista之于文德斯似乎是一个理想化的"社会主义"模型,无人提起时间、历史与恐惧,它就在这里,在古巴与(第三世界视角下的)第一世界之中。

1小时前
  • 墓岛GRAVELAND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