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之子

动画片日本2019

主演:醍醐虎汰朗,森七菜,小栗旬,本田翼,倍赏千惠子,吉柳咲良,平泉成,梶裕贵,木村良平,柴田秀胜,野泽雅子,花泽香菜,佐仓绫音

导演:新海诚

播放地址

 剧照

天气之子 剧照 NO.1天气之子 剧照 NO.2天气之子 剧照 NO.3天气之子 剧照 NO.4天气之子 剧照 NO.5天气之子 剧照 NO.6天气之子 剧照 NO.13天气之子 剧照 NO.14天气之子 剧照 NO.15天气之子 剧照 NO.16天气之子 剧照 NO.17天气之子 剧照 NO.18天气之子 剧照 NO.19天气之子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2 16:23

详细剧情

高一那年夏天,帆高(醍醐虎汰朗配音)离开位在离岛的家乡,独自一人来到东京,拮据的生活迫使他不得不找份工作,最后来到一间专门出版奇怪超自然刊物的出版社担任写手。不久,东京开始下起连日大雨,仿佛暗示着帆高不顺遂的未来,在这座繁忙城市里到处取材的帆高邂逅了与弟弟相依为命,不可思议的美少女阳菜(森七菜配音)。「等等就会放晴了喔。」阳菜这样告诉着帆高,不久,头顶的乌云逐渐散去,耀眼的阳光洒落街道……原来,阳菜拥有「改变天气」的奇妙能力……

 长篇影评

 1 ) 关于世界系但绝非世界系的《天气之子》 ——此时此刻的“我们”,不再沉默

原文首发:轻之文库:【轻库娘的放映厅】关于世界系但绝非世界系的《天气之子》 ——此时此刻的“我们”,不再沉默

我要用不同于教科书、不同于政治家、不同于评论家的语言来叙说。我要以不同于道德或教育的标准来写故事,这才是我的工作。如果我因此挨批,那也是无可奈何的吧,我只能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成故事。也许决心来得有点迟,但《天气之子》就是在这样的心情下写成的故事。 ——新海诚,《天气之子》小说版后记

绪论:关于世间评论的评论

丑话说在前头,《天气之子》在我心中绝不是最好的新海诚电影(打四星也是非常私人的理由),而这也是新海诚最受争议的电影,正如新海诚所料,这是一部会“挨批”的问题作。

日本雅虎电影某代表性差评如此写道:“主人公因年轻气盛的作为也要有个限度,我不认为他们的行动可以让电影升华,不如说我觉得这是陈词滥调。”

那么中国观众又如何?“三观不正”、“中二至极”是淘票票用户差评中最常提到的词语;豆瓣用户中某条高赞差评也如此写道:“拜托,不要再自私的给大家添麻烦了……”。

可见,不少观众对于该片的差评很大程度是因为主角所做出的抉择:男主角帆高奔向女主角阳菜身边,劝说她不用为这个世界的天气乱象而牺牲自己,最终导致三年后东京成了被雨水淹没的水城。为此,帆高甚至还把世间的大人们(包括警察)视作敌人,犯下不少违法行为。对此,有人说,这种为了“你”与“我”的个人幸福而舍弃世界的故事,新海诚无疑只是又把他那一套“世界系”重演了一遍。而世界系这个有十余年历史的、日本ACG作品特有的故事类型,从《你的名字。》引发社会现象以来被人多次重提,不绝于耳,就连笔者也因多次为新海诚撰文而解释多次——“将主角们与世界毁灭等抽象庞大的议题联系起来,然而整个外部社会被解构成模糊的背景,故事只聚焦于渺小的‘你’与‘我’(一般指男女主角),简单的说就是将‘你’与‘我’的两人世界和世界毁灭的庞大设定结合,牵一发而动全身,非常依赖青少年的自我意识。”诸如此类云云……

在此,需要稍微回溯一下世界系这一词汇的历史。根据维基百科资料所显示,该词最早出现于2002年,但对此进行权威性定义的,则是由文化评论家东浩纪在2004年发表的相关刊文,为此他选出了三部代表作(这三部作品稍微查查就知道,在此不累叙),其中就有让新海诚在业界打响名声的《星之声》(ほしのこえ,2002)。而新海诚作为新千年初出茅庐的动画创作者,因为他区别于科班出身的外行人身份(此前他是游戏行业)却做出直接震惊动画业界的独立动画,新海诚也被评论家们誉为“零零年代的想象力”的代表。如今他的作品有如此商业号召力,也证明他的想象力反映的正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取舍。

很显然,“世界系”这个名词的诞生与变迁几乎完全贴合新海诚在业界初出茅庐到扬名四海的过程,这个名词原本是对《新世纪福音战士》(新世紀エヴァンゲリオン,1995,下称《EVA》)这一类“自说自话”的作品的概括与戏谑,从诞生初就由观众界定,是世间对作品、创作者从结果上作出的评论,是受众侧赋予的作品类型定义,很少有业内人士对该词作出评论,会谈及的业内人士大多数和评论家走得很近,甚至本身既是作者又是评论者(如山本宽、舞城王太郎)。而作为被称为是“世界系源头”的《EVA》也掀起了区别于感想性质的文艺批评热潮,这种ACG批评在零零年代后规模变得更大。那么,为何是《EVA》?我认为,这是因为《EVA》从企划立案起,该作就具备了对此之前的巨大机器人动画的批评性,该作企划书如此写道:

巨大机器人动画的魅力是什么?“巨大机器人动画”是孩子们的潜在欲望具象化,即是说,“巨大机器人动画”是孩子们所拥有的形形色色的压抑与情结的补充、抵抗的手段、代价行为。……通过(动画里的)所有人物都是“画”出来的这样一个世界观,孩子们没有了虚构与现实的不协调感,并(向世人)传达出其纯洁的一面。这就是“巨大机器人动画”所拥有的最大的魅力。
《EVA》企划书

这一段话不仅对应了后人对该作“自说自话”的评价,而且也指出了为何日后被称为“世界系”的这种“自说自话”的作品类型必须是ACG而不是其他形式——因为动画的一切都是人造的,在想象力的加持下表现形式更为自由,可以更加纯粹地表达现实无法企及的、不被世人理解的欲望。

在此,请允许我谈一件身边事:《你的名字。》(君の名は。,2016)热议期间,我的某位朋友曾经给面向电影观众的学术刊物投稿议论世界系作品的文章,然而主编看文后如此说道:“写的不错,但这东西有观众吗?”

因为世界系作品包含的是一种长不大的孩童心态的表达,注定与成熟的社会主流意见相悖,是较为小众的。若将这样任性的表达展现在世人面前,无疑会引起争议。《天气之子》就是这样一部大众商业作品。《你的名字。》可说是把世界系特产第一次如此大范围曝光于大众眼前,获得了和世界系的身份不相符的关注度,这是因为新海诚本身也在发生了转变,《你的名字。》不再是原汁原味的世界系作品——这大概只有某些评论家与御宅族才会注意到的——以至于曾经对该类作品下定义的东浩纪如此评论:“《你的名字。》与其说是一个时代的开始,不如说是宣告了一个时代终结的作品。”那么《天气之子》还是世界系作品吗?我可以很明确告诉你:不是,但它可以是关于世间评论世界系作品的作品

化身城市空间的世间

《天气之子》被许多动画观众误以为是世界系作品,原因是因为该作确实出现了新海诚前作的许多元素。如阳菜的设定,与《你的名字。》中宫水三叶既是巫女的身份、又是大灾难的牺牲者相似,皆为被献祭者,因典故自“活人献祭”而被赋予日本神话传说色彩;阳菜的身体作为与天空相连的小小媒介,掌握着世界的天气,也有《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云のむこう、约束の场所,2004)的女主角泽渡佐由里的影子:佐由理与该作故事世界中直通云霄的一座巨塔有关,且关系着世界存亡。无疑,《天气之子》的主角掌握着与世界存亡,阳菜与天气的骤变息息相关,帆高更是在成年人面前“自说自话”,但不同的是,《天气之子》中社会的描绘并未如经典世界系作品那样被失焦,被置于后景,被缺席,片中任何一个成年人对少年少女们作出的评价、行为皆组成了少年少女眼中的“世间”。

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表露如是思想:世间即个人。也就是说,个体组成的社会形成了所谓“世间”,包括自我也是世间的一部分,人活于社会无法摆脱世间对自己的评价、影响,个人也会影响世间的他者。在《天气之子》中,少年少女眼中的世间不仅仅是他们所对抗的成年人,这个由冰冷的钢筋混凝土组成的东京大都会。

在新海诚许多作品中,大都会与故乡经常同时存在,但两者并非是平等平衡的关系。如《秒速五厘米》(秒速5センチメートル,2007)中,虽然故事时间的一头一尾都在东京(男女主角贵树和明里在东京的小学相遇,成年后在东京擦身而过),但真正的归宿却是乡下(贵树乘坐电车到栃木县寻找曾经亲密无间的明里);这种情况在《言叶之庭》(言の葉の庭,2013)又不一样了,该作中,乡下才是遥不可及的远方,是相对于东京的外部空间(雪野百香里最后去到了乡下当教师,成为了秋月孝雄心中所念之地)。

在《你的名字。》中,东京又是另一番风景,三叶通过与东京少年泷交换身体,通过泷来“代理上京”,相信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新海诚当年放弃家业、背井离乡上京的经历。虽然《天气之子》中帆高同样有上京的动作,但新海诚却在两部作品中展现了东京的两面性,这个地方也在两部作品中承担着不同的故事作用,对新海诚电影中的东京的分析非常必要。

东京对于日本人来说有着特殊地位,上京也是许多日本人的共同记忆。简单来说,当东京还被称作江户时,就已经发展十分繁华的城市文化,而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以及战后重建,让东京城市文化两度翻新。尤其是当日本刚走过了战后复兴时期(1945-1955),社会走向腾飞发展时期,国家资源和发展集中于东京,根据数据显示,在1955到1970年期间,每年有20-40万人流入关东地方。该现象被称为“东京一极集中”(東京一極集中)。而这种现象让东京成为了都外日本人的憧憬之地,随之而来的是东京出现在各种文艺创作中,或作为舞台,或作为话题,最终东京成为了一个不可替代的符号。

《秒速五厘米》是新海诚第一部以现实日本为舞台的作品,然而新海诚的作品如许多日本作者一样,“3.11”东日本大地震成为了他创作生涯的分界。创作于“3.11”之后的《言叶之庭》中的东京明显与此前的不一样:《秒速五厘米》和新海诚世界系作品一样,东京随着社会背景一同被失焦,聚焦的是两个主角从小到大的心象世界,这种内敛某种意义上该作是世界系的现实延伸;《言叶之庭》则加入了更多处于学校这个“盆景”(几原邦彦语)的外部的社会角色,包括男女主角的师生恋也明显承受着社会压力。对此,新海诚也曾坦诚,“3.11”从他塑造自我封闭、自我投射的角色,转而将目光投向自身以外的人与事,也自此,新海诚的东京城市空间才逐渐明晰,从而完善了电影世界里的具备整体性的“世间”。

《你的名字。》中的三叶是一个典型的生于乡村、向往东京的少女。笔者曾经以同样是东宝夏日动画电影的《烟花》(打ち上げ花火、下から見るか?横から見るか?,2017)对比:

三叶和小荠(《烟花》的女主角)皆生活于乡村,三叶生活的糸守镇被万重山隔离(新海诚家乡长野县小海町也如此),而小芥生活的茂下镇则是被无垠的大海限制。这两人的生活空间都是因自然环境成为独立于外部的空间。三叶的母亲早逝,父亲离家;小芥的母亲则是因私奔而生下她,并独立抚养,父亲是缺席的。两人的家庭皆不完善。这样的两人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去东京。

对于不熟悉东京的两个角色来说,东京是模糊的,是意义中空的符号。虽然三叶通过泷的身体来到了东京,但从电影中描绘的三叶首次透过泷的身体,第一次看到的东京景观,是完全正面美好的,亦即片面的。而当三叶真正踏出乡村去东京寻找泷的时候,早已通过代理的身体熟悉了东京景观的她,东京对她来说才不再是属于奇景,东京第一次成为了“存在”。而相比之下,直到故事最后也没去成东京的小荠,东京依旧只是存在于玻璃球的美好幻象。

《你的名字。》中三叶第一眼看到的东京景观

然而,同样是上京的帆高,新海诚给了他一个相反的东京:虽然该作的东京几乎细致到连城市的商标(视觉上,如被新海诚当作新宿地标的麦当劳)、宣传广播(听觉上,如某风俗业招聘网站的“Vanilla之歌”)——这是《你的名字。》中未曾达到的细致——但隐藏于混凝土钢筋中的冷漠也毫无保留地展现给帆高。而阴雨绵绵之下整体灰色调的城市,也是新海诚对后“3.11”景观的诠释。何为“后”?“3.11”和战败一样,迅速在一年内成了大和民族的共同记忆,对日本近代历史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3.11”对日本人来说已经成了空气一样的存在,在同一片空气下呼吸,对如此当代“空气”的反馈与表达不多不少、有意无意烙上“3.11”的印记。而《天气之子》故事设定在了“3.11”的十年后,更有意加强了该事件的“后”的概念:如此灰蒙蒙的城市景观既利于影片情绪、氛围的塑造,也是象征灾难与危机已经翻越了曾经所处的后景,成为了的司空见惯的日常的一部分。而这样不友好的城市景观,在这样一个取《麦田里的守望者》之典故的青春故事中,严密规划的城市空间与未成年人所对抗的、服从于秩序的成年人联系起来,如此联系尤其体现在影片后半帆高等人的逃亡。

《天气之子》中经常出现大广角镜头下人与城市并置其中的画面,且人物置于下端中间的对称构图最多,因广角镜头作用景深小,即使作为背景的楼宇或天空也清晰可见。在阳菜利用能力让天空放晴时,如此构图,广阔的空间自然让人豁然开朗,然而在逃亡一段情节里,这样的构图又是另一种意义。

逃亡一段情节中,八月飞霜的异常天气宣告东京正式进入了非日常状态,重新提醒日本人身处的伴随危机的日常——“3.11”在电影中未被提起过,只有收留帆高的圭介的事务所中的电视上贴着的标签(2011年生产)提示着这个特殊年份,但这个年份的字眼又仅与电视这个关于虚像的载体一同出现,宛如随着虚像,一同成为脱离了亲历之体感的媒介之物,灾难一度成为了被放置于过去的记忆——帆高他们与躲避天气灾难的市民一样,在慌乱中乱窜,只不过他们躲避的是象征着权力的警察机关。几个空镜头下,少年少女们再一次被置于线条密集的城市空间之中,尤其是再次出现的大广角镜头:巨型的大厦似乎要将从夹缝中逃亡的少年少女们覆盖,大厦不说话,只是履行义务般闪着它该闪的亮光。虽然在《秒速五厘米》中,新海诚用过同样的手法展现长大后在东京的贵树的孤独,但《天气之子》中,原本在天晴时反射着阳光的大厦,在危机来临时,如象征集体、权力的机构(警察)、如象征秩序、氛围的世间一样,变成了巨大沉默物体(Big Dumb Object),“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令少年们恐惧生畏。

《秒速五厘米》剧照

而电影中的东京城市空间越是细致,少年们对抗的成人群体形象也借此越发清晰。因此这部作品不再是处于世界系中央以一己之力互换整个世界,而是站在世界系的外部旁观。毕竟,电影中的成年人劝告着帆高他们不要再任性,以及帆高面对警察的一番辩解后,换来的却是警察一句“要进行精神鉴定”,也许,这不正如我们曾评价新海诚作品以“矫情”、“中二”么?

近乎缺席的乡土

宛如两个极端一样,当《天气之子》的东京越发清晰时,乡土的景观近乎缺席。

帆高的故乡是一座小岛(根据日本网友考据为八丈岛,是伊豆群岛中的一个岛屿,位于东京南方海上287公里),然而除了故事结尾帆高回到故乡,这座小岛只出现在帆高的梦境中。影片并没有告诉观众帆高离开故乡的理由,只留下了令人遐想的线索——在梦境故土中的帆高脸上带伤。新海诚在小说版给出了答案:帆高在家受到了家暴;然而这在漫画版又是另一个理由:在漫画第2话中,帆高对圭介说,他因不想家而烦恼,又因家乡待他不坏、他却想离家出走而烦恼,其离家的原因归结为“待在那里感到窒息”。

新海诚认为电影如此隐藏信息让帆高的动机不受特定的限制,能让更多观众代入其中,而漫画版给出的令许多(尤其是国外的)读者感到“莫名其妙”的理由,实际上对日本人来说也有着共性,且不少作品同样有反映,如2013年的晨间剧《海女》(あまちゃん)中,从未去过东京、却对东京“云”到了如指掌的程度、想去东京当偶像的少女结衣就曾不想过多参与家乡活动,原因是“想要出去时会很容易被家乡的人际关系纠缠住”。(事实上直到结局,她也因各种原因未能前往东京。)这是因为日本的村落空间大多是封闭的,日本作家加藤周一认为“村落的封闭性也就是日本国内的封闭性”,村落共同体的成员村民会约束村民之间以及村民与外人之间的交往,也就是一种空间内部的人际关系的约束;精神分析家土居健郎也认为“日本人用‘内’、‘外’来区别人际关系”,待人接物的礼仪内外各一套,他进一步得出结论:“在日本既没有确立脱离集体的个人自由,跟缺乏超越集团或个人的所谓的‘公共精神’。”

相比之下,《你的名字。》反而是乡土更为细致清晰,三叶家乡的景观、当地习俗文化一一展现。这里需要注意一点的是,新海诚和许多前辈动画作者一样,他的女性角色是充满母性的,且乡土是母亲的象征。如宫崎骏的《风之谷》(風の谷のナウシカ,1984)的娜乌茜卡,《幽灵公主》(もののけ姫,1997)的桑,这些女主角们对自然万物的博爱宛如海纳百川的大地母亲;如从《星之声》就开始对新海诚大为赞赏的富野由悠季也同样在多部作品中设置了真实的母亲与非实际的观念上的母亲(比如被夏亚称作“可以当自己母亲的女人”的拉拉·辛)。

《星之声》的女主角长峰美加子就和富野作品中的非实际母亲有着相似性:她被选中当宇航员,上太空抵御外星文明的攻击,她的恋人寺尾昇只能通过手机短信来和美加子交流,然而随着距离扩大,小昇接收美加子的短信时间越来越久,最终一封短信得经过8年才能收到。对于少年小昇来说,他的归宿是有美加子在的远方的宇宙,尤其是难以联系到的美加子因他日思夜想,美加子和《高达》世界观中逝去的女性一样,成为宇宙中漂泊的意识的一部分,伴随这些有着母性的女性,宇宙也成了另一乡土。

孤身一人处于宇宙的美加子

而这种“非实际乡土”,在《你的名字。》中却成为了实际的存在,因为还是学生而无法踏出家乡的三叶,被固定于这片土地上,与传统的日本母亲形象一样是留守故地的存在,但又因为她是少女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母亲,她拥有走出去的力量,虽然这种“走出去”是代理式的,即通过和泷交换身体。漫画版《天气之子》的帆高也正是烦恼于他采用了“非法的”方式(通过坐船离家出走)离开故乡,他其实想“靠自己的力量”(如通过升学)但却等不及。换一种说法是,这些未能通过“正当”途径踏出乡土来到东京的少年少女,是未能摆脱家乡的阴郁的,东京对他们来说是寻找印证自我价值的灯塔,然而他们的不正当途径让他们即使来到了东京也未能如愿。私以为,这和文化评论家宇野常宽的观点是相似的:他认为,在宫崎骏作品中,钟爱飞行设备的宫崎骏,飞翔是他作品一直以来的主题,然而他手下的少年没有母亲的帮助是无法飞行的,比如,《天空之城》的巴鲁借助了希达的飞行石,希达因为来自天上,与他心中远方的故土——父亲照片中的天空之城是重叠的;而在巨大机器人动画中,少年们则通过父亲力量(如《魔神Z》《高达0079》中父辈们给予的机器人)强化自己,甚至飞上天空。只不过在《你的名字。》中,泷用来拯救三叶的宫崎骏式母亲力量变成了三叶的口嚼酒;在《天气之子》中,帮助少年到达彼岸的巨大机器人变成了现实中的船只,甚至是原本属于成年人的手枪。

更甚者,《天气之子》中阳菜的母亲形象暗示更为明显。阳菜脖子上的饰品原本是母亲的首饰,她的母亲病重时,却通过城市中废弃楼上的鸟居获得了操纵天气的力量——这是母亲赋予她的力量,母亲的遗物到了她手上便意味了这一点。除此之外,鸟居的另一边是天空的世界,那里有着一片草原般的积雨云,影片在后面也告诉观众故人逝去会通往天空,同样暗示了鸟居后的天空世界是母亲的存在。而片中也从未交代阳菜从何处来,是否是东京本地人,对比仅存符号的帆高的家乡,她的过去、源头是直接缺席的,她和帆高是东京荒野的漂泊者,因此或说,天空上的积雨云是阳菜的非实际乡土。

可以说,片中的主要角色的乡土都近乎缺席的,包括同样是离家出走来到东京发展的圭介也如是。顺便一说,而帆高和她与她的弟弟凪组成了“拟似家族”,实际上,圭介和其侄女夏美同样与帆高组成了拟似家族——片中三人撑着两把伞的一个镜头便有家族之暗示。新海诚说该作所展现的人际关系是是枝裕和导演的《小偷家族》(万引き家族,2018)的浪漫化。其中,想要长大的少年少女用“不正当”的途径给自己揠苗助长,又与片中不想长大的大人形成强烈的对比对应,土居健郎如此写道:“大人小孩都在相互依赖,没什么区别。……人在青春期中盼望早点成熟,而不愿让人视为不懂事的小孩,可最近年轻人似乎变了,他们不那么想长大。”“母庸质疑,现代是幼稚的时代。”(记载这段文字的书最早出版于1971年。)

不再沉默的水体空间

影片的最后,帆高劝说阳菜不必为了世界而牺牲自己,他们回到地面时,突如其来的大雨倾泻而下,宛如对日渐忘记了这里曾经是水城的人们发泄一般,最终雨水占据了城市空间。

水与城市空间在电影中早就被赋予一种孪生关系。90年前的电影《雨》(Regen),导演就捕捉到了各种各样的雨的身影:“活生生的雨滴在悄然坠落”、“积水中荡漾的圆晕在绽放”、“云朵流淌下的氤氲在默默隐退”……(来自豆瓣简介)因为雨水的灵活,全片没有一个镜头是静止状态的,因为流动的水是情绪化的,绝非沉默的。雨让城市空间不再静止,雕刻着时间,记载着空间。新海诚的《言叶之庭》似乎复刻了这种关系:雨在同一个时空中见证光阴流逝,见证人与人在时间中互相了解,互相依偎,在迷惘中互相牵绊。雨真正地包围了时间与空间里的人与情。而到了《天气之子》,则以雨领头,描绘更为广泛的天气,该作继续沿用《言叶之庭》的美术监督泷口比吕志也不难理解了。

《天气之子》中的水从连绵不断的雨到最终成为海,这种水体空间的变迁也多亏了片中对东京城市空间的细致刻画。帆高在影片高潮跑过的铁路山手线,笔者已在下图的东京都地形图中用黑线标注出(大概是从北边的池袋跑到南边的代代木)。从帆高奔跑的过程中,熟悉东京的观众可以发现背景的代代木地区的大厦。这是因为这一段路线在幕府时期,主要被大名、组屋敷占领,也就是领主、武士等高层阶级的领地,而平民居住的町家、长屋则分布在低处的冲积平原,随着现代化进程,领主、武士的领地变成了经济发达区,高楼大厦集中于高处,而城下町依旧大多地方作为居民区存在。在影片中,立花泷的奶奶则住在低处的城下町,根据网友的考据,立花泷住在千代田区六番町(白色圆点处),也因此影片最后,东京成了水城时,处于较高处的立花泷家得以幸免。

而通过地形图也可发现,东京都内有不少陆地是低于水位的(深蓝色部分),这是因为400多年前的江户时期,东京就已经开始填海造地,东京的城市化发展实际上就是填海造地的进程。日本建筑史家阵内秀信曾将过去的东京下町区类比威尼斯,然而如今下町区的“水城”结构几乎完全消失。而1923年关东大地震让下町区经过了大规模的重新规划、改造重建,战后更进一步让曾经作为交通运输使用的无数条运河“成了无用的长物”,“它们成了城市里‘病态’的东西,远离了人们的视线,成为了被现代化遗忘的‘羞于见人’的污水沟。”

在《天气之子》中,雨灾让被现代人埋没的水体重新出现于人们眼前:即将将井盖喷开的水渠,被泡水的地下空间……新海诚这部将东京城市空间描绘得最为清楚的作品中,令笔者惊讶的是这部作品中的想法又与押井守的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与新海诚不同,押井守生于东京大田区,是东京原住民。押井守作品中描绘的东京有着“湿润的气候、雨、闷热的夏天、沉淀的水和泥土的气味”等元素,是无国界的——既是东京,又非东京,而是亚洲的他处,《攻壳机动队》(1995)中新港市便是作为水体空间的东京与香港的混合物。他认为真正属于他的归宿的东京,就是几百年前曾经存在过的水乡东京。在《机动警察剧场版2》(機動警察パトレイバー 2 the Movie,1993)中拓殖与旧情人南云见面,队长后藤与荒川见面,这两场见面皆是角色之间甚至押井守对观众敞开心扉“说真话”之时,也皆设置在水体空间上进行;而最后拓殖被捕前,他说:“从这里看那个城市,就像海市蜃楼一般……”此时的场所则为东京城市化的滥觞人工垃圾岛上,可见押井守对如今钢筋混凝土组成的东京空间之不信任。类似的场景,同样出现在《鲁邦三世》(ルパン三世,TV第一季,1971)由高畑勋、宫崎骏担任演出职位(实际上是导演)的最终话,这一话中,鲁邦最后将赃物藏于东京湾的垃圾岛上,鲁邦是一个满世界跑的怪盗,最后一集却回归了作品的源头日本,相信绝非是无意。

《机动警察剧场版2》的东京水体空间

东京的城市化进程改变了人们日常使用的交通运输工具,铁路得以发展,阵内秀信认为“铁路的发展意味着城市从傍‘水’朝着沿‘陆’发展”,水体空间渐渐消失。曾经作为江户人的记忆不再存在,水体是东京这片土地的记忆中的乡土。《天气之子》让水体空间复归原位也是原始乡土的复归,而且这是伴随着少年少女的行动的。

帆高沿着山手线跑向大厦森林里的废弃楼,来到鸟居前。为何鸟居的另一边是象征着水源的积雨云?根据阵内秀信的考据,当时江户的下町区,“所有重要的寺社都位于朝向水岸突出的基地上,并且都有开阔的水体作为陪衬”,并且“跟城市街巷的世俗空间拉开一段距离”。因此,废楼上的鸟居也成为了在东京漂泊的少年少女的心灵故土。这个通往天空的空间被赋予多层意义,至此,母亲、乡土、天空、神圣空间的鸟居、水体空间终于形成了互相对应、来回滑动的能指与所指,少年的愤怒化作水的一部分冲垮了这个经过严密设计的城市空间,情绪化的水是他们不再沉默的证明。

无独有偶,在细田守的《怪物之子》(バケモノの子,2015)同样对东京的繁华地区涩谷进行刻画,在最后,失控的愤怒少年一郎彦同样对这座被成年人“掌控”的城市施暴——以水组成的鲸鱼形态。

《怪物之子》剧照

《天气之子》最后,东京以灾难的方式变回了原来的水乡,秩序被重组,巨大沉默物体被不沉默的水淹没。而阳菜在最后,母亲的遗物首饰断了,她不再需要依赖母亲的力量,或说,她从母亲的阴郁走了出来,无需承担以母性对待这个世界的责任。但少年最终还是输给了秩序,帆高不得不回到家乡,在受到监管的情况下念完了高中。而当他再次回到东京这片土地时,却又被圭介泼冷水:“世界并非因你改变的。”圭介的这句话就像是将新海诚以往的世界系在本片中最后一根稻草折断。

《天气之子》的东京回归水乡状态

那么,那一天少年少女们改变了世界了吗?

少年最后自己得出的答案是肯定。《你的名字。》中,少年少女也确确实实通过自己的力量来撬动成年人的力量,拯救了那些组成“世间”的人们。

或许,看完本片,许多观众得出和圭介一样的理性结论:“别傻了,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来说,历史的演进、社会的发展怎么可能单独靠一个个体呢?”

在最后,世界裂变成了两个:一个是少年少女们确确实实靠自己的力量从那个精神上的“东京”踏入了不再只是乡土的延伸、而是实实在在的那个东京;一个是世界依旧一如既往沉默地运转,从未被谁改变过、动容过。那么你会选择相信哪个世界?

在2021年的今天,新冠疫情已经侵袭全世界,我们的现实世界早已经和电影中的东京一样,进入了另一种模式的日常状态,然而,在日本电视台首播《天气之子》的特制短片中,新海诚留下了这样一段话:

“世界一眨眼间变了。可能回不到原来的世界了。就算这样,我们也要在这世界活下去。只能活下去。所以至少,吃着、笑着、陷入恋河、哭着、生气、吵架。即便如此,哪怕多笑一秒也好。只要你珍惜那一瞬间。没关系,我们,我们的世界,一定,会跨过这道坎的。”

我依旧相信新海诚会选择站在“我们”这一侧,选择前者。

(最后四段更新于2021年1月4日)

参考资料:

1. 宇野常宽,母性のディストピア(Kindle版),集英社,2017;

2. 土居健郎,阎小妹译,日本人的心理结构,商务印书馆,2006;

3. 加藤周一,彭曦译,日本文化中的时间与空间,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 阵内秀信,刘东洋、郭屹民译,东京的空间人类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5. 清濑六朗,押井守作品のなかの「アジアの都市」,发表日期:1996.12.29,收录于《WWFNo.16 押井守特集号》(同人志),原文地址:http://www.yk.rim.or.jp/~h_okuda/wwf/asiatosi.htm

6. 东京都区部编绘,1:25,000デジタル標高地形図,绘制日期:2006.3,原图地址://www.gsi.go.jp/kanto/kanto41001.html

7. izumi,监督|翻云覆雨只为晴 《天气之子》专题之监督新海诚谈《天气之子》,发表日期:2019.10.31,原文地址:http://www.anitama.cn/article/e49836264d7384cc

8. 摘抄自微博@名作之壁吧_圆盘评论家 译文版,原文地址:@名作之壁吧_圆盘评论家 的微博: “世界一眨眼间变了。可能回不到原来的世界..... weibo.cn

 2 ) 社会你诚哥

(冷静了下,豆瓣上四星改了三星,索性捻长了写一点)

少量剧透。

整个故事以女主能力真相的揭露为分界线的话,剧情发展到这时候我兴致已经消散得差不多了。不过后续的展开(包括结尾的小花招)还是偏离了一些我基于前述伏笔的料想。

通常情况下,观众很乐意看到自己的预测被打破,一则这提供了面对未知的兴奋感,二则也是创作者突破自我、有野心的证明。

前提是,这样的破坏对于作品来说是成功的。

为了厘清这一点,我们先要看前半段。

总的来说,前半段是个标准的都市恋爱喜剧。新海诚用了很多擅长的功夫,比如大量都市实景照片的处理,以及打蛋切葱这样的细节来表现两个黑背景小屁孩共同生活的真实感,至于生活的经费则来自靠贩卖女主能力谋生。这样的细节是否有真实感见仁见智(对三个接近独自生活的小孩子来说未免欢快过头,对主人公情感的培养也不够深入),但节奏是不错的,很多有趣的小设计也充满了新海诚过去所不常见的娱乐感甚至……嗯,工口感。

当然前半的无忧无虑就要后半来买单了。

乍一看,随着真相的揭露,后半的展开应该围绕着救人-救世界的选择题来展开,这里无论结果是世界系的无力还是传统boy meets girl的大团圆,都是可以接受的。结果来讲其实更接近后者,因为新海诚刻意忽略了连绵暴雨所必然造成的人员物资的巨大损失,而尽可能地将其表现成纯粹心情意义上的糟糕,从而促使救人的选择不会对社会造成什么伤害,以抹去这方面的任性。

作为一部娱乐电影,这样的处理虽然使得矛盾失去了该有的力量,但也足以讨好一般观众。真正的问题是,新海诚连救人的动机和过程都刻意草草略去了。与其说男主在事情发生后突然成熟,不如说他在看到戒指后依然是全凭感情立刻做出了选择;而除了一个模糊的许愿机制和空中世界的画面炫技外(事实上,对空中世界的描述也是近乎没有的,这部分该有的刻画也被略去了),一切都进行的实在太过容易。

这样处理的目的,在开场介绍男主东漂经历时就已经做下了铺垫。在略显直率的导引下,叙事篇幅以及后半段的核心被置换成了人情-社会法则之间的矛盾——基于我基本没读过什么访谈或介绍性的资料,我更认为是受了《小偷家族》的影响。

无疑,这是新海诚过往所不曾挑战过的内容。当然考虑到君名的大火,他想法上发生这样的转变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当他付诸于剧本安排时,这种不成熟转型带来的粗暴和潦草暴露无遗。

人情一面上,对比有着相似情理矛盾的《小偷家族》,前半生活的真实感此刻就显得远远不足。几乎没有社会过去的主人公二人想法过于天真:之前女主暂时的消失一大部分的原因来自男主的任性,因而使得救人多少带了些赎罪而非恋爱的味道;之后又缺少二人心态转变的层层推进,迅速陷入了和警方及云鱼(?)的游戏。以片中一段著名的长跑戏为例,新海诚的描写既无助于表现男主付出之巨大(缺少真实感,甚至没有对竭尽全力跑的半死的特写),也无助于表现男主形象之转变,甚至缺少该有的铺垫,造成这段的表现力除了让人哑然失笑外,远不如《穿越时空的少女》来的动人。

代表社会法则的警察一面的刻画也是远远不足的。警方既不愿相信民俗的真实性(男主也没有告知),也不愿相信男主的决断,甚至都没能进行该有的交流,就同样迅速地转变成了完全敌对的关系。因此,除了抓人时的无能狂怒以及像笨蛋般被人玩弄外,几乎完全成为男主壮举的铺垫,直接抹去了该有的正义性和身为大人的成熟之处。同时,作为影响整个东京的天气现象,其他都市人的态度也被理所当然地直接忽视了。

平心而论,弱化其中一点而为另一点做铺垫,也是完全能够成立的。但当新海诚刻意将两种矛盾联系、对立起来的时候,这个问题彻底变得无可救药。

最核心的一点,即在于民俗意义上的救人-救世界矛盾,和社会意义上的人情-社会法则矛盾,是截然不相干的。在其他一些作品里,这里完全可以处理成警方和大众相信人比天气重要(考虑到女主多次给他们带来晴天),然后齐心协力,帮助男主送入天空、突破困难救出女主,并让主人公建立信心更好地面对社会生活的模式,虽然俗套,却光明正大。

但为了强行让二者对立起来,新海诚唯有通过粗暴的干涉(如让男主直接开枪)和弱化大人方面的判断力(这部分也是残存的世界系特点)来过渡到他想要的结尾。而众所周知,新海诚又是一个长于叙情弱于叙事的监督,缺乏在针尖起舞的能力的他不得不在有限的篇幅放弃自己擅长的利用风景气象细腻地烘托、刻画人物情绪的优势,转而将这些时间用来完整地叙述矛盾,反而更加恶化了观感。

(体现出来另一点就是细节上有不少呼应,但叙事处理上失之粗糙,小栗旬在废弃大楼上态度的转变和老警官的走访即是两例)

在经历了如此糟糕的后半段后,结尾无论如何已经无法拯救全篇。

新海诚在结尾上依然运用了他完全错误的省略法。社会真正残酷的三年(男主被遣送回岛,女主极可能被迫和弟弟分离,进入儿童福利院;小栗旬也因伤警而被逮捕)被一笔带过;再次回到东京时,大雨虽如初,所有人却仿佛业已成熟,所有事云淡风轻,主人公们重逢之际,充满浪漫精神地喊出大丈夫。

对比坂元裕二在《Mother》和《即使如此也要活下去》结尾的处理,这样的收尾也是缺乏力度和说服力的。如果没有篇幅阐述主人公对社会规则和理解,他们的反抗自然也成了纯粹青春期般无因的反抗;如果作品不能在社会范畴下像他过去在世界系里把应有的伤痛展示得淋漓尽致的话,这样的“社会派”只是隔靴搔痒,无法带来更深入的思考;这样的“大丈夫”也无法给观众任何信心,毕竟男主你三年你住岛上又不淋雨(最后走出校门的时候是阴天没撑伞,推测男主上学的地方应该没下雨)……

在上映后,有不少评论认为本作是新海诚回归初心之作,但新海诚想做的显然不是舒适区内简单的老调重弹,他对真实社会中一些言论的不满想必也是他选择突破自我的契机之一。遗憾的是,在紧张的制作进程和票房的压力下,他还是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社会是比少男少女二人小世界远为复杂的环境,过于粗枝大叶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只会失去应有的真实感。

唯一的掌声献给田中将贺,在田村篤的补正下,天气之子无疑是他人设工作的新高峰。虽然女主以及她弟弟中途几次让我出戏到小草莓,不过在该有的时刻,微表情将色气、觉悟和各自性格都传达得比较到位。

最后讲下音乐。RADWIMPS当然不是一支社会派乐队,不过某些时期,他们所展示出的阴暗的部分比天气之子想表现的可残酷多了;而当野田洋次郎想做些愉快的曲子的时候,又变得难以和新海诚失败的叙事合拍。除了主题曲勉强有点印象外,中间没有一首给我留下了印象(除了依然过滥的钢琴音),这点同样不如君名。

 3 ) 一个误读

对我来说,这是个妥协现实,选择前途和「出世」;还是去相信违反客观规律的天气、相信天气神社六百年前天井画上的民俗信仰,「人生を棒に振る」ように、追求“感情/つながり”的故事。

我不断感到来自现实生活的常识,与“超现实”般的感情/つながり相互对立。前半段丰富的生活细节,特别是两位刑警的言行,不仅代表了法体系,还代表了来自现实的社会规范与各种价值体系的制约。

这种“现实”,与超现实的雨、“控制天气”的巫女能力、迷信般的神隐和祭品,相互对峙。在前者/“现实”的提醒下,让男女主之间的感情/つながり,显得像民俗信仰般虚幻。而男主为了追求虚幻的感情,做出一个个选择的时候,前者的“现实”又以刑警追捕的形式,不断追赶着做提醒,提醒这些行动将面临严重的现实后果。

当两者交锋,男主对刑警说,是女主拯救了天气,因而牺牲了自己,还有那个神隐的梦;而在代表现实的刑警面前,不过是在痴人说梦。在两位刑警所代表的现实看来,男主所做的一连串癫狂行动,是个脑子想不清楚的少年,在毁掉自己漫长人生里的众多机会。

男主孤注一掷的选择,用年老刑警的话说,就是“白白浪费人生”,也因此,不顾一切地追求爱,显得非常有勇气。

充满勇气地“逃狱”,在地铁线上一路奔跑,在废墟里颤抖地开枪 → 冲破现实,走进超现实的民俗世界,追求虚幻的つながり。那里有迷之生物,有龙,有不可知的神隐、人柱力等生活规则。

最后把妹子从虚幻的民俗世界带回现实,两个人在晴空中下坠,那时候既是甜蜜,也是绝望的。这虚幻短暂的美好与甜蜜,在落地后不得不再次与“现实”对峙。天气怎么样,世界今后会如何,都无所谓。可是男女主自身,身边的人还要继续生活下去。带女主回来后,每个人的生活都糟糕透了。

男主:本来就解释不清的非法持枪状态,最后拒捕、逃狱,甚至做出袭警的行动。等待他的,一定是进少管所和前科,然后是备受苛责、充满坎坷的未来生活。女主:回归,然后就要强制与弟弟分开,被送往不同的儿童保护设施,在儿童保护设施里孤独地受限制地生活。小栗旬:也因一时有感,袭击警察,因为这段つながり没办法通过审查,失去了接回女儿和女儿生活的机会。

在各种恶性条件下,还能否继续保持单纯的爱,温柔地相互体谅?“三个人”一起笑着生活?恶性天气,像海洋生物和龙一样的生物雨水,荒废的东京,都无所谓。这些现实才是下了三年的雨,是不能承受的「神様の悪い冗談」。

剧情从下坠再次回到三年后的现实,是一段温暖的故事。新海诚说,不要想太多虚无缥缈的问题,现实没什么可怕的。东京就算连续下了三年的雨,还是政令指定都市,就算本所上野等下町全被淹了,还是地方高中生毕业后想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就算有过短暂的不好时光,也都是可控的,每个人都还好好活着。「ホッとさせた」

对我来说,这大概是现实规则与民俗信仰规则的对立,感情和つながり在现实规则面前,无疑像民俗信仰一样虚无缥缈。这个故事被我误读为,新海诚在鼓励怂人勇敢地去做选择,勇敢地突破现实,并且不要怕重回现实。后果都是可控的,每个人都会继续活下去。

 4 ) 一个完全无关的故事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我也没辙

住在上海的小红在一年前获得了一个超能力,她可以凭意愿把垃圾完美地分类,可是当时的她并不知道这能力有什么用,所以这一年也没怎么展示过这能力。

小红刚刚失去母亲,一个人带着一个上小学的弟弟,为了供他读书,又不与他分开,小红到处打工,可她自己也不过刚刚初三。

小刚是一个小城市的初中毕业生,为了一个目标来到了上海。他在上海打拼过程中机缘巧合认识了小红。小红带他走到路边一个垃圾桶前,给他展示了她的能力,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一切都在眨眼间被分到了该去的地方。

这时的上海刚刚开始实行垃圾分类政策,大家都被搞的焦头烂额。小刚对小红惊为天人,有商业头脑的他提出跟小红和她弟弟一起开公司,专门帮人分类垃圾。

公司开得很顺利,有人因为忙着工作而发出委托,有人因为第二天婚礼不方便而发出委托,有人因为要带孩子第二天去郊游而发出委托...小刚与小红很享受这个工作,二人也在相处中互生情愫。

直到有一天,小刚和小红在散步时,小红突然不知被什么力量送进了路边的垃圾桶,小刚十分震惊,得知了小红如果继续使用这个能力,迟早会永远被神秘力量掩埋于城外的垃圾处理厂里,二人决定不再接活了。

可天有不测风云,相关部门发现了这两个初中学历却独自在外生活的未成年人,以及没有正经监护人的弟弟,于是决定把小刚送回老家父母那,把弟弟送到福利院。同时不知为何,上海市的垃圾处理厂工作效率完全赶不上垃圾产生速度,街道逐渐被脏乱的垃圾堆和异味占领。

小红觉得自己要负起责任,帮助上海市进行垃圾分类,以便于处理,可这么做会导致她永远消失,小刚坚决反对,可小红还是坚持使用能力,最终消失了。

小刚备受打击,他逃脱了有关部门的追捕,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在垃圾堆深处找到了小红,他对小红大喊:“去他🐎的垃圾分类吧,我只要你!”,把小红救了出来。

失去了小红的能力,垃圾的增长越发无法控制,三年后,上海的大半都被垃圾覆盖,人类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

小刚还是被送回了老家,高中毕业后,毅然返回上海。时间回溯到他去上海之前,原来当时他是因为有一天自家的垃圾突然被凭空分类,随即飘向上海方向,才决定来到上海的。上天注定了他与小红的相遇。

他在原本是居民区的巨大垃圾堆旁见到了小红,她还是那么美,那么温柔。

二人幸终。

**写这个故事之前我有一个强烈的冲动,那就是给男主加上个带着武器的设定,但是写着写着发现这个设定实在太不适合这种剧本,太沙雕了,所以为了对自己写的故事负责,我放弃了这个念头。

 5 ) 新海诚拍了宫崎骏想像的东京沉没

《天气之子》这个WTF结局看上去是不是有点《横滨购物纪行》前传的意思哈哈。

1

十年前写《押井守与宫崎骏的战争》的时候,看到宫崎骏说过的这么一段:

我希望再活30年。我想看到大海淹没东京,NTV的电视塔成为孤岛。我想看到曼哈顿成为水下之城……我对这一切感到兴奋。金钱和欲望,所有这一切将会走向崩溃,所有这一切将被绿色的杂草接管。

新海诚第一部长片《追逐繁星的孩子》充满了八十年代的作旧感,静下来的大段独白还是短片时的新海诚,动起来的时候感觉就非常吉卜力了。想不到这次居然拍了宫崎骏想像的东京沉没。

这确实有点有生之年的意思了……就是不知道是针对谁而言的哈哈,可能是宫崎骏,可能只是新海诚一偿宿愿,终于找准了致敬的形式不在面子而在里子,也可能压根儿他也没想让人看出来。当然,更大的可能就是我这个观众的过度联想了哈哈。

每次有像样的作品登场,大家就急着讨论谁能成为宫崎骏的接班人,新海诚能不能成为宫崎骏的接班人我不知道,倒是率先在票房上继宫崎骏后成为日本影史上第二位拥有两部百亿日元票房作品的本土导演。

2

《追逐繁星的孩子》的时候,虽然在艺术层面的展现力(不限于设定主题及视听的结合程度)还欠缺磨合,有点高畑勋拍《太阳王子霍尔斯的大冒险》时的感觉,粗糙,但确实是可以看出一点东西的,特别是电影感方面……可能是对于写实的追求,另外包括急进的剪辑和运镜,让它看上去与一般的日本动画若即若离,更像是作为电影人身份寻求的东西。

《你的名字。》确实是给了新海诚一个天赐的机会,这样才会有《天气之子》的出现。不单单是说他在《天气之子》进行串烧搞了个新海诚大宇宙,在《天气之子》里他还把自己的视觉美学臻于完美,另外在视听结合方面——不单单是指声画同步,而在音乐对主题的加成——也做得极为出色,毕竟是曾搞出《星之声》“Through the Years & Far Away”的家伙。

《Through the Years & Far Away》-《星之声》主题曲 【MAD/AMV】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追逐繁星的孩子》《你的名字。》我都给了四星,《天气之子》我是觉得更上一个台阶了的。新海诚的进化还没结束啊,有种这样的感觉。但没想到啊,一看评分,《天气之子》居然比《追逐繁星的孩子》还低……因为《你的名字。》,观众心理落差太大!?

《追逐繁星的孩子》因为设定上的特异性,有种他跳出自己原来既定题材的尝试意味,所以,其实下一部,下一部长片仍是高中生恋爱,还是其它可能性的题材故事,才是决定新海诚是不是能再进化一次的关键。

anyway,他不拍动画,还能干什么?回去经营继承家业(建筑世家)吗?但感觉这次把所有房子都沉了,有点破釜沉舟的意思。

3

川村元气这次真是压对宝了。

还有,就是这样的感觉。

川村元气在细田守身上已经压过很多次了,在新房昭之身上也压了一次(《烟花》)……直接导致他担任制片的这些作品存在着某些似曾相似的元素——从海报上来说,就是碧空系吧,包括上个月上映的长井龙雪×冈田麿里,标题就直接叫《知晓天空之蓝的人啊》。真是司马昭之心啊。

当然也可能是偶然。

总之,说真的,感觉是可以跟细田守的《未来的未来》放在一起进行讨论的。

川村制片的细田的三部《狼的孩子雨和雪》《怪物之子》《未来的未来》,单单看来可能没什么,但连起来看,体系感觉就相当明显。

另外,《未来的未来》吧,看着其实有种“这差不多算是细田守的《龙猫》吧”的感觉吧,而《怪物之子》是千与千寻版哈利波特,《狼的孩子雨和雪》里为什么没有狼了,因为母狼都变成女人了——有点针对《幽灵公主》哦……所以绕到我们开头这段,让我自圆其说一下:

这果然是川村元气的宫崎骏致敬系列!?宫崎骏爱好者齐集号!?


至于《天气之子》这个标题……为什么不叫《100%的晴女》呢?这样搞不好还能拉到一波村上春树(《遇到百分之百的女孩》)爱好者贡献票房。当然,叫“爱自己,其他人都是雏狗”也可以哈哈。

 6 ) 【春天的放牛班】观影团周限定观影——《天气之子》

这是一首简单的小情歌

当我们谈论新海诚时我们在谈论什么?是可以一帧一帧截下来当壁纸的画面,还是赚足那些少男少女眼泪的故事。继《你的名字》票房和口碑大获成功之后(豆瓣截止到现在的数据是175.8万人看过,评分8.4),三年后同样讲述奇幻爱情故事的《天气之子》却收获了两极分化的评论,拥趸者众多,批评者更甚。确实与《你的名字》相比,《天气之子》少了叙事上的精巧,它讲的只是一名高中生帆高的故事:他离开位于离岛的家乡,独自一人前往东京生活,在那里他邂逅了有着特殊能力的少女阳菜,并在这之后面对着艰难选择。

美如画

电影名为《天气之子》,自然少不了关于天气的描绘,而新海诚“壁纸狂魔”的优点在最后所呈现出来的效果依旧让观众们不停地赞叹。电影的开头里打在窗外的雨滴和那一束象征着希望的光柱,随着镜头的推移东京城市的面貌渐渐浮现,当晴女能力得到展现时的壮丽太阳,瓢泼大雨中的孤单身影,一幅幅画面在我们眼前略过,几乎难以克制住截屏的冲动。更不用说最后最具有想象力的段落,天气变换,云海之上,两人双手紧握,雨水幻化成鱼。而东京城市景观的的展现,更是无时无刻不在激起人旅游的冲动,简直比无数旅游宣传片的效果好上千倍万倍。

刺破阴霾天空的壮丽

瓢泼大雨下的孤独

少年的你:“就算大雨让整座城市颠倒,我会给你怀抱”

除了几乎全无差评的画面,《天气之子》广受批评的地方大概是所谓单薄的故事,"矫情" "狗血" ,常见于评价国产青春电影的词汇被用来形容这部电影,但这一次你们都没有懂新海诚,无可救药的浪漫才是他最大的特点,他一直都没有变,这里面的故事是只属于少年的情感。

故事的开始我们就知道这是属于少年的故事。帆高义无反顾逃离家乡,即使独自一人在东京艰难生活也绝不想回去。或许这是某种冲动与莽撞,但这种一往无前也是异常可贵的,只有在少年身上出现的宝贵品质。故事的高潮是阳菜牺牲自己想要换取东京天晴,而这是也是少年最闪光的一刻。帆高决不允许失去阳菜,他拼命奔跑只是为了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即使结果是暴雨淹没东京也不愿意放弃再见她,想要救回身边的那个人。很多人批评这是三观不正,是不负责任,但这是属于少年人特有的意气,是萌发于少年之时那种纯真爱情的浪漫,是建立在相处之时的深切情感。做一个不恰当的类比,就如“一见杨过误终身”那样,少年人的情感是直接深刻的,认定一个人就不愿意放弃,whatever it takes。

从阳菜第一次遇到帆高给他汉堡,到阳菜对帆高说谢谢你让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少年人的关系就这样连接起来。于帆高来说,阳菜是是在他最困窘的时候第一个施予援手的人,即使只是一个汉堡;于阳菜来说,帆高帮她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即使付出的代价是帆高不能承受的。说到底,两人萍水相逢再到命运连接再到奋力挽救,都只是因为这个再简单不过的原因:谢谢你让我的生命有了意义。这才是最重要的。

在这里我无意批评那些警察们,尽管某种程度上在电影里他们被塑造为了反派,但我认为新海诚不过是想要做出一个强烈的对比,即成年人的思维与少年人的感受不会相通,反而会成为阻拦。也正是因为这样的阻拦,才会让帆高最后的奔跑让人感动不已。成年人只看对错而不会思考背后情感的意义,当然这是维持社会运转所需要的,但为什么你遇到这种少年人的疯狂,反而要批评呢,难道这个世界不允许浪漫的爱情故事存在呢? 你可以不愿意相信,但情感上的浓度就是让你无法忽视。

喜闻乐见的“日剧跑”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就算要与全世界为敌,我也想要站到你身旁”,大概是这种感觉,这也是我被完完全全击中的原因。有多少人有机会去说出这种类似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呢。

背离与奋起:“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

小标题的这句话出自法国国王路易十五,虽然从语境上看并不适合形容《天气之子》,但当你再回忆起两位主角的故事,这句话恰如其分能够用来形容故事里面的强烈情感冲突:激进的态度和决绝的行动,与其被批评为不负责任,倒更能被认为是对这个社会的某种反抗。

少年人的感情固然最能打动人,但故事里面的人物设置无疑有新海诚的深意在里面。很显然,帆高和阳菜都属于东京都市里的边缘人,处于底层。帆高离家出走只能寄居与一个小杂志社工作,阳菜无端被开除只能通过特殊的手段来养活自己。而里面的其他角色也并不是所谓光鲜亮丽的都市精英,离婚的圭介,不断应聘失败的夏美,似乎都不是我们眼中的人生赢家,都有种种的不堪。尽管边缘人生活在这个社会生活,但它游离于这个社会。而边缘人对于社会的游离,体现在对于社会规则的不盲从,并没有自觉接受社会的驯化(这种驯化可以说是无意义的牺牲与剥削),在于不被认可的个人价值。于是当男主帆高发现阳菜以自己不断消失的代价来换取天气的晴朗(天气晴朗可视作为社会的正常运转),他的第一反应是拒绝,因为这种的社会运转是要以生命为代价,需要的是牺牲。如果天气晴朗需要的是女主的生命,如果社会运转需要底层去付出所有甚至放弃生命,男主的台词即是新海诚发出的最强宣言:“天气什么的,坏掉就坏掉好了”。

更激进的宣言并不仅仅存在于这种逃避的态度,而是男主角帆高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行动去抵抗这种被剥削被牺牲的命运,意图以生命来证明自己的选择,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最能佐证这一点是对准警察的枪,这是一种决绝的态度,是真正付诸于行动的反抗。

他成功了,世界虽然陷入阴雨之中但并没有像成年人描述和警告的那样垮掉,仍然在某种程度上维持了正常运转,而个人的情感与价值通过这次反抗得以保存。这样的结局大概才是最值得玩味的地方:成年人说世界并没有变,这说明牺牲和奉献似乎是无意义的,是一种谎言,是为了剥削而建立起来的虚幻的观念;世界也确实变了,个人视为最珍贵的东西被保留下来,而这种珍贵之物是通过反抗来获取的。新海诚在这里,通过故事的结局,似乎传达了一种态度,给了我们一种激励。

牛班观影团分数

本期一共23位团员参与,平均分为 6.3/10

我给出的分数是:8.5/10

下面则是观影团小伙伴对这部电影的评价与打分:

奔兔吉尔: 9/10 商业动画版的黑泽清。完美承袭前者标志性特点:末世气息中某种东西的泛滥成灾、简单祈祷就能获得能力(轻架构而重表达)、组装家庭的欢乐时光与原生家庭的缺席、过度滥用的后果是反噬自我献身、打破(天气与人情)固有平衡,在残缺现状中重新洗牌,一切亦重新回到原始,达到另一种“忘我”的和谐。阴雨连绵的东京大都会逐渐失去“壁纸狂魔”的美感,所有不合理之处都在“动画”语境中变得次要,新海诚难能可贵呼之欲出的作者性,这亦是我愿意看到的。

岛蕉菇菇: 8/10 导演用情感的逻辑替代现实的逻辑,用配乐和剪辑的节奏把控叙事的节奏,一切都在为情绪服务,天气则是情绪的重要推手。倘若将此片譬为一出音乐剧,天气则是隐映在人物周围随情绪变幻的背景板,东京的淹落也不啻为大写的天气,一个情绪连绵的时间跨度为两年的蒙太奇,把阴雨从萧靡的意象中挣脱出来,用极致的灾难成全一段爱情,等价的比喻是《搏击俱乐部》轰然倒塌的大楼和《盗日者》殒灭城市的原子弹。阳菜在穿过鸟居的那刻把自己献祭,等待她的宿命似乎是必然的毁灭,但是帆高用相同的仪式扭转了阳菜的命运,并把代价转嫁到一座城市的命运上,用爱情的逻辑反抗超级英雄片的逻辑,这才是真正的“我命由我不由天”。

wild life:8/10 这个剧情,非常的飞,看着像纯爱故事,可那把枪,让我觉得很奇怪,不难看出新海诚在这部里的资金变得更充足,有很多精彩的画面展现,大银幕的细节放大非常震撼,而泷和三叶的出现,新海诚宇宙?不过阳菜和森岛的故事跟他们比,也算足够曲折了,当然,配乐满分,谁敢喷配乐打死谁

要丸:8/10用晴女和天气的神话寓言来指代人和自然的关系,人们总是在自欺欺人,什么世界毁灭。?世界不会毁灭,会毁灭的只有人类自己。地球母亲对万物一视同仁,不管是大暴雨还是大地震,人类只会自取灭亡。祭献掉自己,没有了人类,糟糕的环境会自然而然的修复。大自然的轮回,人类的渺小,这一点新海诚已经讲得够明白了。但他偏执的爱情观,在爱情和世界当中做出选择,真的与我不和,甚至是两个相反。

野凡: 8/10 新海诚的作品一直带有散文色彩,这已然成了他的个人气质,随着这种散文气质在近几部作品中逐步锐减,影片的气质也变得不再那么“神化”。并不是说规整的故事不好,只是规整的故事再带有零散而不合时宜的散文色彩便变得很混乱。希望新海诚能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式。适当放低少男少女恋爱与大时代的宏观背景,往思想和现实意义更深刻或更有意思的方向发展。

嘉措:8/10新海诚其实是没有变的,只是同一批观众不在满足于中二的童话故事和唯美的MV。虽然是单一的男主视角不过确是男女主在交叠彼此的梦,情绪是一切的主宰,"这个世界早已失控,你们根本什么都不懂却装作无所不知的样子",社会也许是属于大人,但那与我何干,我们本就是与之背向而驰,又为何要妥协,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如此不计代价只因那颗悸动的心无时无刻不在跳动,因此我只想见到你。

mdr skywalker:7.5/10 个人观看的第一部新海诚作品,IMAX厅带来了非常好的观影效果,画风和配乐果然无敌,让我没有任何抵抗力,故事也规矩地讲完,这场反叛的爱情故事也确实感动满满,可惜结尾有些崩了,观感一下子泄了不少,前面偏慢的叙事节奏也让我一开始有些不适应

空曲成歌:7.5/10 剧情实在是太中二了 神话元素过多 但依旧被感动哭 画风和配乐无可挑剔 两位少年之间的感情太美好 “最美的不是下雨天 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 我也太讨厌下雨天!如果晴女真的存在该有多好

顗礼:7.5/10 天气的晴雨由祂自己决定,故事到尽头终将回归原点,原本是海的地方,会再次被大雨淹没,偏执反抗下的爱情,亦能开花结果。

新海诚跟李安其实是一类人,谦逊的外在之下蕴含着无尽的能量与叛逆心,随和状态的自然流露是以“对自己能力的足够认可”为基础建立的,自信到对世界有所反叛的人才能真正做到不需要他人认可的谦虚;经历了多年的洗礼之后,新海诚终于找到了合适的载体与突破口完成了一次对传统价值观的逆反,勇敢且能量满满

鱼麦麦:7.5/10 到这部为止看完了新海诚的所有作品,包括短片,学生时期真的很喜欢他,这几年他的审美也一直在线,画风和配乐从未掉过链子。

曾经的中二少女都长大了,造梦的人却还停在原地,但是感谢,如今看还是有曾经的感动。比起深度,我更在乎共情。

“我一直在这里呦。”——“比起蓝天,我更想要在你身边。”

“可是我好像够不到她了。”——“不要放开我的手。”

沩:7/10 相较于新海诚的前作君名简直逊色太多,虽然保持着一贯的精美画风,但其叙事上的平庸难以让人忽视,不过在某些细节还是能够给人惊喜。有人说影片中男主为了挽救女主不顾一切的做法太过幼稚,但我觉得男主做得是最正确的选择,人本就因自己而活,为何要为了他人牺牲自己,这才是青春期中少年最纯粹的情感,既莽撞冲动幼稚,同时又坦率真诚热烈。

贝克街的大盗: 7/10 纯美爱情故事 听BGM看精美壁纸的感觉还是很不错的 故事嘛 稍微有点狗血

亲切的昊子: 6/10新海诚作品的画面和音乐一直都很有保证,每一帧都能当壁纸,每一首歌都极具感染力。只是这次的脚本相比前作稍微中二了一点,观感也差了很多。

Cor cordium:6/10 歌好听。RADWIMPS再一次拯救新海诚。画面美。每一帧都可截图壁纸。

新海诚喜欢的颜色互相碰撞,“蓝”、“红”、“绿”,挤兑在空间里形成新海诚式美学,不过可贵的是,这些借由光和水叠加的画面里多了一丝空灵,是肉体与灵体的净化。“晴女”是一种状态,“阳菜”是另一种状态,联系两者的神秘主义是唯一使得电影变的浪漫的作用力,但其产生的反作用力也在推进电影死亡。我无法在影像中看到更多的诉求表达,剥开精美的画幅之后,电影只剩虚无,正如前面提到的,这是一种“空灵”的状态,是无限接近自我但同时也在失去自我的状态,是新海诚的失态。在盈满水的天空上,那突然倾泻而下,让下面的观众都“湿”望极了。

董小__: 5/10 还是一如既往对新海诚的评论:画面很精致。

Supremacyacron : 4/10仅仅在二次元画风方面深耕的新海诚在叙事方面依旧是没有太大的进步,从海报的设计上与《你的名字》如出一辙。虽然故事的主题与神怪有关,也选择了一个非悲情的非常规式结局要破除创作同质化的桎梏,但剧情的走向也没什么太大的心意,宁愿为了懵懂无知的所谓爱情不惜毁灭世界,而这种感情似乎没经得起什么重大的考验就弄得天崩地裂不是油腻还能是什么呢?

鬈毛毛 2.5/10:我还是去看成人版吧

笑语在午夜场 6/10

stiles 1/10

Harper Yug 5/10

奇異果殺手3/10

素素素素素丶6/10

NanSLi :8/10

争议巨大评分两极分化的《天气之子》或许是新海诚处于创作瓶颈期交出的一份不甚完美甚至“崩坏”的答卷。新海诚没有变,他的细腻画风,他的浪漫主义;新海诚也变了,他在故事里蕴含了最激烈的态度,完成度不高但我还是依旧喜欢。做不了宫崎骏,那就做独一无二的新海诚,而我们则会继续期待他的下一部作品。

我们下一期周限定再见!

 短评

画面和音乐满分,剧情节奏还是新海诚的痛点。似乎是抓住了大众对于君名喜爱的点,然后把所有的元素都塞进去密集地煽情,丝毫不管人物逻辑的合理性。男主沿着山手线徒步池袋跑到代代木,长达两分钟的双人煽情跳伞,剧本可能是琼瑶写的。新海诚说的很对,这确实会是一部评价两极分化的作品,在画面做到极致的同时,剧情仿佛失忆,灾难性地为了达到煽情目的向前推进。新海还是没有跳出君名的框架——或者他根本没想跳出来。

6分钟前
  • 牛岛若利
  • 还行

7分,画面和音乐还是没得挑。剧情部分似乎被吐槽很多,但我还挺喜欢的。一部特别中二与少年气的电影,甚至有点不懂事一般的不管不顾,这反倒是我最受用的地方。小栗旬的角色恰好就是男主的另一种对应,人嘛,有时候就是该疯一点,顾虑太多就越来越没劲了。当然,剧情确实还是有些没那么顺的地方,但是,有喜欢的部分就够了。

1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这是被抹去前史的春光灿烂猪八戒与小龙女的故事。以前的新海诚是笑中带泪,这一部是破涕为笑,一种荒谬到极致以至于火冒三丈却寻不到愤怒源头的奇妙观感。

16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还行

3.5。诚哥啊 这次文本真的太弱了……开场前EVA的贴片预告都让我虎躯一震 立民党的广告动画甚至让我热泪盈眶 到了正片 能让我感同身受的只有湿乎乎的东京和每天必经的街道。节奏形态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商业的模式化确实带来了不少便利 但我无法被预设好的感动吸引。认真看完所有人员名单才退场 凝聚了这么多人心血的作品 确实是精美的、安全的 值得收回成本。所以下次 来点大胆好玩的好不好……

21分钟前
  • 小南
  • 还行

画面很星海城。他多年的努力也让人敬佩。刻意制造的戏剧冲突看得人很难受。强行感动和强行温情。强行高潮的刺耳音乐。也许已经是现在很好的日本动画。但营销团队不要再拿这种追求商业化的动画片和宫崎骏比了。内涵艺术和审美,创造力和想象力,压根比不上宫崎骏。

24分钟前
  • 寂地
  • 还行

190719涩谷东宝:“你知道,就算大雨让这座城市颠倒,我会给你怀抱。受不了看见放晴天来到。”

26分钟前
  • 困扁头
  • 推荐

看懵了,无法评论这个故事。但第一感觉就是羡慕。随便一个离家出走就能遇到双马尾美少女和nicebody大姐姐,美少女还附送了个会女装的弟弟,更过分的是顺带连猫都有了…我也离家出走过怎么就没这么好的事情,生气了。

31分钟前
  • efuchan♡
  • 推荐

在我心里新海诚作品还是以文学性为代表,我不太接受它的商业片化。这部天气之子的模式化在君名之上更攀一层,讲述了一个并不是特别有趣的故事,同时将以往的内敛的文学性表达将至了新低。虽然一镜一帧还是那样的美,甚至更加美了,但它并没能衍生出更多令人动容的意象,能够触景生情才是最好的美。还是一样的细腻画面,还是一样的插入曲手法,但角色平板化,故事模式化,总不免感到一丝疲惫。不过这次可以明显看出更大胆的剪辑,途中甚至数次出现长达近10秒的黑屏,意在让人沉淀与回味。令我印象最深是第一次开枪时的桥段,表达把握得非常棒.再有就是双人坠落的那一镜,个人认为它是这部剧的核心高潮了,拍得也非常棒,只可惜有些戛然而止。因自己过高期待的落差而打下三星,对情感的挖掘和表达差了《秒五》太多太多,离别也沦为一个没有内核的形式躯

36分钟前
  • CannedFish
  • 还行

画质一如既往无可挑剔,剧情上争议可能会有点大。看的时候京都已经连续下了二十天雨了。俺、100パーセントの雨男😂

40分钟前
  • Saga
  • 推荐

跟“你的名字”相比退步了,依然是画风绝美但讲故事能力为零的新海诚。太多逻辑硬伤、东拉西扯的剧情以及强行圆满的结局。“只要我们能恋爱、哪管洪水滔天”的世界观让我目瞪口呆~

4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有必要泼一下冷水:不是黑,作为期待已久的诚哥新作,很失望。整体结构完全比不上君名,剧情很迷很迷,一如既往精致的画面和比前作更好听的音乐都撑不起这个故事。男女主角的相遇、连接以及彼此之间的感情太过苍白,全靠男主令人厌倦的呐喊来刻意强调。此外,几乎所有的冲突都制造在和警察(剧中反派?)的对立上,显得莫名其妙甚至有点引人不快。看似更宏大的“世界系”设定,最终还是落在了小格局上。

48分钟前
  • 晴蘭
  • 较差

带着很大的期待去看的,完全无法代入感情。怎么看就是一个离家出走的小孩在胡闹啊。首先离开家的原因也没有交代,男女主角之间的感情也很模糊,最后拿着一把枪乱来,不管是什么原因持枪就是不对吧,而理由只是“我要去找女主!”拜托,不要再自私的给大家添麻烦了…牺牲些什么交换超能力也是老梗了吧

50分钟前
  • 小小甜甜猪猪
  • 较差

盂兰盆节跨过魂火,去世的人就能出现;天空之上穿过鸟居,透明的她就能回来。人类习惯用适应与否推断天气的正常,恰是剪断了人类与天空牵连的细线。若你不是治疗天气的巫女,便不必承受透明的命运。若被水淹掉是世界的宿命,我们是否要联手改变天气的形态。你我是天地间的过客,爱才是放晴的唯一条件。

55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打2分的是认真的吗。我觉得比起前几作有很大突破。男主傻缺中二为了爱情宁愿全世界下雨,这种不完美和躁动才是青春期的完美体现,得知女主真实年龄之后不管身边的警察,为了去找女主连枪都使,这种无畏的不理性的自负的看似自私的举动难道不就是那个年纪的爱情吗??这个世界是有很多乖乖娃,但是这不是这部作品想要表达的东西,没看懂的憋插嘴,敢于挑战不完美的角色和剧情才能证明监督的水准,没有逻辑就是最好的逻辑

56分钟前
  • 六道恭弥
  • 推荐

有人看麦田里的守望者写出了攻壳机动队SAC,有人写出了天气之子,人类真是丰富多彩。

59分钟前
  • 伊谢尔伦的风
  • 还行

遇见你之前,我的人生是阴天;遇见你之后,我的人生变成了晴天。比起晴空,我更需要你。只要有你在,每一天都是晴天。

1小时前
  • 朝暮雪
  • 还行

真是有些看够了这种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的戏码

1小时前
  • 亡招菌
  • 还行

写的是什么那是真的看不懂了 我对男主能从池袋跑到代代木是很服气的 他还是在山手线上跑的 蛮聪明的 毕竟不是东京人所以会迷路(本片我觉得最合情合理的地方

1小时前
  • yoko
  • 还行

和《你的名字》近似的世界观,少年荷尔蒙和世界秩序的博弈。《你的名字》以个人意志逆转自然灾害得以动情在于伦理上的合法性,《天气之子》欲破环的却是成人世界的交换原则,责任感的丢失让它的幼稚鲁莽更为刺眼。

1小时前
  • V.Dunham
  • 还行

天气之子又名广告之子,连我国的海尔都强行打了一波广告,海诚哥的电影必有元素,天空,四季,云彩,彩虹,铁路,城市全景。以及放不下对胸的执念。女二号永远都比女一号好看,男主永远都是最艮的。立花泷和三叶强行乱入难不成是要打造新海诚电影宇宙?个人觉得你的名字高于天气之子。

1小时前
  • MAN OF STEEL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