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女孩

剧情片英国,美国,比利时,丹麦,德国2015

主演:埃迪·雷德梅恩,艾丽西亚·维坎德,本·卫肖,塞巴斯蒂安·科赫,艾梅柏·希尔德,马提亚斯·修奈尔,尼古拉斯·伍德森,皮普·托伦斯,克劳斯·布埃,埃默拉尔德·芬内尔,理查德·迪克森

导演:汤姆·霍伯

播放地址

 剧照

丹麦女孩 剧照 NO.1丹麦女孩 剧照 NO.2丹麦女孩 剧照 NO.3丹麦女孩 剧照 NO.4丹麦女孩 剧照 NO.5丹麦女孩 剧照 NO.6丹麦女孩 剧照 NO.13丹麦女孩 剧照 NO.14丹麦女孩 剧照 NO.15丹麦女孩 剧照 NO.16丹麦女孩 剧照 NO.17丹麦女孩 剧照 NO.18丹麦女孩 剧照 NO.19丹麦女孩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2 12:23

详细剧情

 长篇影评

 1 ) 形神兼备背后的遗憾

这是我看的第一部讲述变性人的电影,它讲的也是历史上第一个做变性手术的人。

大多数人可能难以理解他(她)们的感受。变性手术十分痛苦,无法被理解十分痛苦,忍受异样眼光和议论十分痛苦,而这些加起来,都不如人格和身体的性别分裂带来的痛苦。否则,他(她)们也不会做此选择了。想象一下,我是男性,如果我一直被迫穿女装,以女性的身份组建家庭和参与社会生活,将是多么的痛苦。而他(她)们,在此基础上还要忍受身体上的倒错,那比起服装和身份,又是何等的变本加厉。不用说更深的心理层面了。这便是我如何理解这部分人士的感受的。

除了变性的话题性,本片的另一焦点便是去年的影帝Eddie Redmayne在本片中的表现。一个男演员,要演好一个女性角色(看了上面那段你应该明白这是女性角色),同时为自己的男性躯壳而痛苦,以及对本该属于自己的女性身份的渴望。他确实做到了形神兼备。对妻子的丝裙的摩挲,涂上口红那一刻的满足,面对镜子顾影自怜,然后悲哀地隐藏自己的器官,以及最后心愿已了的满足。这些着力的表演点自不必说,更见功力的是,在每时每刻的眼神里的渴求,眨眼中的羞涩,走路坐姿的举手投足,也算是把方法派发挥到极致了。小李被熊啃豁出去了,小雀斑的成果似乎更反映在了“演技”上。当然,奥斯卡并不只看演技,去年得了,除非是天神下凡,今年还是让给别人吧。



然而,形神兼备了,我还更想知道莉莉心里都在想些什么。我们看到了她对服装、躯体的渴望,看到了他转换身份后对异性的情感投射,但作为一个女人,貌似应该还有更多?作为一个男性的观众我不懂,作为男性的导演汤姆·霍珀也不懂。再看艾纳/莉莉的伴侣格尔达(Alicia Vikander是我最近爱上的女演员),有过困惑、痛苦,但更多的是一个大爱无疆的无私女性。虽然十分感人,但怎么嗅到了一丝直男癌的气味?

我们来看看真实世界中艾纳/莉莉和格尔达是怎样的吧。让艾纳扮女装,格尔达的确是始作俑者。然而在唤醒了艾纳心中真实的莉莉之后,格尔达并没有如电影中那样困惑痛苦,而是更加投入到这个三角关系般的游戏中,并把这一切纳入他们的艺术创作中,比如格尔达的大多数作品(不仅是片中的肖像,还有很多黄色小插画)。可以看出,他们不仅不闹心,反而十分豁达地享受这一切。这才是艺术家的自如和奔放啊。当莉莉完全战胜艾纳后,艾纳去做了手术,随后,他们的婚姻被宣布无效。他们也劳燕分飞,各自有了新欢。看到了艺术家的随性不是?最后,当莉莉因手术并发症去世后,格尔达悲痛欲绝,和新丈夫离了婚,回到和艾纳故居郁郁而终。又看到了艺术家的浓烈了吧。

这么精彩灿烂的真实故事,为什么要改编成充满拘束的老派爱情故事呢?是编导因循守旧,还是为了投奥斯卡所好,怕这样具有特殊话题的电影太过前卫?真是可惜,论开明,21世纪的汤姆·霍珀和奥斯卡评委,还不及20世纪初的两个丹麦画家。

由此,在《万物理论》的霍金之后,Eddie Redmayne再次做到了神形兼备,惟妙惟肖。但我们也再次看到了一段明显被漂白的历史,一个略显苍白的故事。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2 ) 仅是一幅严谨漂亮的油画

布景是美的。造型是美的。音乐是美的。人都是美的。
只是对于我,这是一个无比揪心,孤独,凌乱,黑暗,甚至是丑陋的故事。所有小心翼翼的遮掩,都像片中Lily和Gerda中间挂起的薄纱,明知世界已经崩塌却还详装镇定。

剧中Lily走在路上被两个男人言语挑逗,最后被拳打脚踢。导演将这一切最后设定在一个环形露天剧场,Lily倒在中央,构出又一幅美丽的油画。

全片自始至终Tom Hooper在借Eddie Redmayne之口,反复问那句"Am I beautiful?"
But the story deserves so much more than only being beautiful.

-------------华丽的分割线-------------
update:
看片前特意没有读任何关于真实故事的东西。

看完了怒写上面,然后读了一些日记和相关真实故事的文章,觉得Einar/Lily更像是双重人格,Einar最后被Lily压倒。而Lily就是一个追求浮华和美丽的人。(说Lily是双重人格一定会触到很多人的神经)

这样来看影片负责貌美如花的切入点也算是功德圆满。

 3 ) 低级的导演趣味

汤姆霍珀是我比较不喜欢的著名导演,不喜欢他是从《国王的演讲》得了奥斯卡开始,我是挺芬奇《社交网络》的,直到今天我还是觉得《社交网络》更胜一筹。之所以对汤姆霍珀是不喜欢而没沦落到讨厌是因为我还挺喜欢《悲惨世界》的,但可能是因为那里面的音乐而不是电影本身。 《丹麦女孩》真的很难看,难看到我坚持看完是因为想知道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说好,我想看个究竟。究竟是小雀斑演得好所以大家说影片好?究竟是摄影好所以大家说影片好?究竟是小本来客串所以大家说影片好?究竟是tm眼睛多瞎才能说这片好! 讨厌汤姆霍珀不是没有原因的,我认为他是个功利心太强的导演。他的导演能力大概就是《国王的演讲》那种水平,配合上牛逼的美术和摄影还有演员最后是能鼓捣出一个不过不失的煽情片儿的。当他碰上《悲惨世界》这种超级经典的时候效果就会好一些,但碰上《丹麦女孩》这种有深度的题材时就比较悲催了。也就是说他导演符合普世价值的影片时尚还可圈可点,但导演惊世骇俗的有争议的题材时其肤浅就暴露出来了。 你敢说你真的理解艾纳和格蕾塔之间到底是怎么回事?一开始两人的游戏我懂,但艾纳第一次在舞会当着妻子的面跟男人接吻你真的懂?艾纳没事就在家说自己是莉莉你真的懂?艾纳第一次变性手术之后还和妻子躺在一张床上睡就隔着一个帘子你真的懂?我不想继续举例了,反正我几乎从头到尾都不懂。 小雀斑演技是牛逼,牛逼到第一个眼神我就被他震住然后反复感叹这真是个天才,但是他的演技全程都跟所有其他人脱节,只有在他独角戏的时候气氛才对,一旦画面里出现其他人我就觉得他们演的不是一个电影。要么小雀斑是戏霸,要么就是导演出了问题。tm我的小本是来搞笑的么?为毛要来演那个令人尴尬的角色?演不了主角咱们可以不演啊,何必呢!我等粉丝看你那么尴尬那么不走心真是心都碎了啊! 性别倒错这类题材一般有两种主题:一是我也是人,除了性别混淆以外我跟其他人没有什么不同;二是我天生与众不同,我要勇于追求这不同。我通常认为真正的同性恋会倾向于第一种主题,而假同性恋或者同性恋题材的看客们会倾向于第二种主题。所谓的假同性恋就是自以为自己是同性恋的娘炮,毕竟现在同性恋已经成为了一件时髦的事情,还请各位娘炮手下留情,不要再用自身行动污蔑同性恋了。 这里还是忍不住要提一下《卡罗尔》,《卡》明显属于第一种主题,我看完的第一感觉就是除了俩主角都是女的以外我真没觉得这跟其他爱情故事有什么不同,这也是《卡》在我心中评价很高的原因,终于有影片不再用同性恋的特殊性作为噱头,而是认认真真的讲一个同性恋的爱情故事。我不需要看多么惨烈的内心纠葛,我只需要看到她们紧张地互相接近,努力地挑逗对方,认真而笨拙地相爱,我就知道这份感情有多么来之不易,这种举动有多么惊世骇俗,这两个人有多么奋不顾身。所以在我看来真的只有同性恋导演才能真正把握同性恋题材的电影,包括李安,《断背山》牛逼,好看,那是因为他很清楚地想要把电影做成第一种题材,但想要做成和真正做成还是有区别的。李安那么细腻的导演手法高超的人都做不到,何况汤姆霍珀这种人才呢。(当然汤姆霍珀还算人才,不是庸才) 《丹麦女孩》属于第二种主题,但是他的人物实在太片面,立不住。一个角色可以有缺点,只要他是复杂的多面的,那么他的缺点观众也可以接受;但如果这个角色不仅有缺点而且还单薄,那么这个角色就会变得讨人厌,如果这个讨人厌的角色偏偏是主角,那这就是个悲剧了。弹幕里无数次有人发觉得男主太自私了巴拉巴拉,我觉得这是导演造成的。艾纳不是自己主动发现自己性别有问题的,某种程度上算是他妻子引导的;艾纳不是立刻变成莉莉的,他竭力拖延了一阵子,后来也为了格蕾塔接受了各种不靠谱的治疗;当他变成莉莉的时候他甚至连自己最爱的绘画也放弃了因为他想真正做一个女人;他坚持尽快做第二项手术是因为他想借此解放格蕾塔;最有利的证据就是他二次手术前的痛哭,足以证明他的纠结。但是仅凭观感很难得出这一结论。 片中的所有感情线我都不太明白,上学时候有次拍作业老师点评我时用了一个词叫“比划”,我非常赞同。所谓“比划”即是所有应该有的你看似都有了,所有应该做的你看似都做了,但只是照猫画虎而已,没有深入,没有刻画,只是走马观花过了一遍。后来我发现“比划”真的很难改,因为我甚至不知道哪个地方我错了,我似乎都做到了,但又什么都没做到。片中艾纳和格蕾塔应该是相爱很深的,表现方式就是开篇时候他们形影不离人人称羡夜夜打炮,难道不觉得敷衍吗?后来倒是多少显现出来一点了,因为即使艾纳变成那个鬼样子格蕾塔都不出轨甚至还跟他在一起并且时不时还表露出对艾纳的不甘心,但这是整个影片的容量啊,要是连这点都表现不出来那说得过去吗?格蕾塔跟那个代理商,韩剧的套路都出来了我也是醉了。艾纳跟小本,那是什么玩意?真的不是出来开玩笑的吗?艾纳跟代理商,这部分几乎就没说。感情戏不清不楚也就罢了,艾纳本人对性别倒错这件事的态度和转变呢?就反复让小雀斑在那对着镜子对着观众搔首弄姿的就完了吗?这真的不仅仅是没拍出来的问题了,这是一种对观众的误导!同性恋不是矫情逼,导演不应该把自己的意淫当做事实再三地拍出来,这明显是非同性恋对于同性恋的臆想,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偏见。反正这几段真的一点都不美,挺脏的。 真正吸引人的是艾纳和格蕾塔之间的感情,艾纳对格蕾塔需要,有愧疚,需要是叫格蕾塔陪他手术,度过虚弱,愧疚在电影里仅仅表现为莉莉在格蕾塔针锋相对时眨眼睛闪烁的强颜欢笑。 真正吸引人的是格蕾塔对艾纳的爱和理解,以及由于太爱而造成的不理解。我爱你所以我支持你变性,但我看见你就会想起以前,想起以前那个我爱的人,我知道你不是他了,但事实是你就是他,你是从他变来的,你们拥有同一副身躯。这太绝望了,就跟所有爱情故事里有人变心了一样,你还是你,但其实你不是了。这是格蕾塔永远走不出来的困惑,这也是艾纳不再画画的原因,是艾纳一定要进行第二次手术的原因,这才是最打动人的部分。艾纳上火车临走前给格蕾塔的那一吻我差点哭了,因为那是艾纳以艾纳的身份对格蕾塔的告别,格蕾塔在那一刻心里想到了什么?她大概没想到艾纳会突然吻她吧,更没想到艾纳会亲她的嘴,那一瞬间的错愕之后涌上心头的是对往昔岁月和真挚爱情的全部依恋,不是用语言来表达,而是用真实的触觉。难道不想奋力地抓住这最后一吻吗?难道不希望这一切只是一场磨人的梦吗?难道不觉得在热烈的渴望之后浑身被浇了一大桶冰水吗? 真正吸引人的是艾纳发现自己性别倒错后的反应,是早知如此?是错愕震惊?是难以置信?是心怀愧疚? 真正吸引人的是格蕾塔对艾纳坚定的爱之后又爱上了别人,这也许并不是对艾纳的背叛,而是对格蕾塔自己的背叛。格蕾塔不许自己忘记艾纳,所以她不许自己爱上别人。看着莉莉既是对艾纳的忠诚也是对自己的折磨,格蕾塔需要折磨自己产生的痛苦来铭记艾纳。 以后有兴趣继续补充吧,没写的时候还没感觉这片子这么差,真是越写越惨不忍睹啊。不过小雀斑确实是天才演员,虽然在本片中呈现一种诡异的状态,但毫不掩盖他会用自己的全部来演戏这一事实,只不过我觉得表演的度尚需把握,他的问题不像别人,别人是演不出来,他是演得太出来了。

 4 ) 我就是想吐槽,懒得给名字取名字了

这电影算是我2015年度期待之一,看预告片的时候就起了一阵鸡皮疙瘩,小雀斑在一阵钢琴背景音乐中抬头微笑的画面简直让我像中了一枪。鸡贼如我,都决定等到上映的时候无论如何要去贡献票房。
但正所谓期待越大,失望越大。现在看完以后,我甚至没有勇气说我会向更多人推荐这部电影。
Tom Hopper一向擅长于导演这种历史题材,但其实当初去看悲惨世界,我就没法被他折服。对画面,场景的掌控都是一流,偏偏电影最重要的任务——讲故事,他却好像总是没什么才华。
The Danish Girl也是如此,本来最期待的部分就是Einer发现自己的真实渴望,然后逐渐明白接受,继而开始追求。但电影里对这一过程的刻画却严重缺乏,Einer几乎一夜之间醒来就下定决心要从直男变成直女了。这是电影最大败笔,明明前一秒还是能跟老婆调情上床的直男,怎么突然之间就这么娘炮了?完全没感受到他的挣扎,觉得就是一个隐藏了很久的Gay决定出柜。
他老婆更是莫名其妙,换做任何一个正常女人,面对和自己一起生活了六年的丈夫突然要去变性做女人,都会接受不了。其实片中也有这样的情节,Gerda反反复复要求停止这个“蠢游戏,”但她后来突然又转而坚定支持自己的丈夫,同样,没有任何足够有说服力的转折。
总之,这部片子唯一值得赞颂的就是小雀斑的演技,决定做女人后,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都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渴望爱情,千娇百媚的小女人。甚至让我担心,演完这个电影,小雀斑会不会被掰弯?但我开始想这些,说明对我来说,整个故事仍然不够动人。没感受到做历史上第一个变性人的勇气和冒险精神,只是一个异装癖的哀怨与不甘心。

 5 ) 从国王的演讲到丹麦女孩——汤姆·霍珀的男权癌

汤姆·霍珀一直是一位个人很喜欢的导演,从之前国王的演讲到悲惨世界无一不体现着他对场景的操控力,作为一名男性导演,最为不易的是他对观众感情的煽动,每一次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然而之前的作品不论拿的是小金人还是钻石人都掩盖不了一个通病:他作品中的男性主观视角,说人话就是:他直男癌。

国王的演讲——讲诉了约克郡公爵如何在妻子的帮助下克服各种生理心理问题,在公众前完成演讲的故事。为什么这部影片没有看出导演的毛病呢?人家是国王啊,额,对了,人家是个雄性国王。然而,当今社会,观众需要的是:即使你拍女王也要拍出这种视角。现在是唯权/钱至上,而不是唯雄性至上啊。我赌五毛,如果汤姆·霍珀拍女王绝对拍不出来《国王的演讲》的效果。

<图片1>

悲惨世界就更不用提了,本来就是旧时代的故事,直男癌不直男癌几乎看不出来。观众们记住芳汀那张楚楚可怜的小脸就够了。

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么一个热衷直男视角的导演居然拍了跨性别题材的电影!或许是导演本身就对历史题材情有独钟。然而,我宁愿汤姆·霍珀去拍维京海盗也不要去拍跨性别题材。影片全程就像《国王的演讲》一样,我只看到“他”的渴望和需求以及她对“他”的各种帮助和奉献,没有展现Gerda的内心世界,尤其是Einer变性时Gerda的内心演变,这是影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啊,也是最能打动大多数女性观众的一部分,导演居然不带而过了!

如果演员稍微把握不住,故事就成了——丈夫变性抛弃柔弱妻子。你看,即使历史上的Gerda是著名的女同性恋到了汤姆·霍珀手里也能演绎出一个牺牲妻子成就丈夫的狗血故事。

更让人无语的是,本身跨性别的故事受众就小,能够接受此类故事的大多数都是女性和LGBT人群,汤姆·霍珀恰好惹怒了这部分人。《丹麦女孩》,我祝你票房一路走好……

 6 ) 糊掉的丹麦女孩

      跨性别话题于电影其实完全不是新鲜事,无论是小众大众,大牌演员,大牌导演都有涉足跨性别话题的电影,其中也有很多非常优秀的作品,且年代跨度也不小,所以这部丹麦女孩从一开始就备受关注我实在是很无语。好吧,一个新近人气导演,一个新科影帝,从影子都没有就开始锁定各种关注,事实上也因为这样的关注度让一个本来很有看头的故事糊掉了,真心可惜。
      我其实挺喜欢电影的色调,明亮,浓稠,华丽,慵懒,非常符合欧洲人不作死就不会死的格调。但是这个故事到底在说什么,所有的情节都是一抹而过,小雀斑各种美嗒美嗒美美嗒,然后~~~就没然后了。艾纳为什么穿女装了就发现自己的女性内在呢,格尔达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呢,格尔达作为一个文青,30年代欧洲的lady gaga的心情又是怎么变化的,这到底是姐妹,情人,闺蜜还是什么玩意。艾纳和格尔达双方的性取向是怎么流动的。作为世上第一个做变性手术的跨性别,她是如何经历的,她如何适应心理和生理的变化,如果对应身边的所有人,怎么又会近乎于偏执得要去做进一步可以说是高度实验性的手术。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小雀斑的羞答答里面糊掉了,以至于我都觉得小雀斑的表演流于表面,做作得紧,其实后来想想,这是剧本的错,因为我们不懂啊。
      我发现看过这部电影唯一的收获是对格尔达的兴趣,有没有什么导演有兴趣发掘一下这位画过好多情欲画作,尤其是拉拉情欲画作的女性画家的一切一切,这次不要再糊掉了,一个就够了。

 短评

片子放到一半的时候听到了好多人吸鼻子的声音,雀斑痛哭,女主的挣扎和最后一幕也生生把我逼出了眼泪,大概是期待值并不高的原因真正看完了成品感觉却十分惊艳,雀斑演技五星好评

6分钟前
  • BlackRainbows
  • 力荐

觉得女主演技反而更惊艳一些. our lily is beautiful. 只看画面听音乐也是享受, 难怪人人向往欧洲。

8分钟前
  • L.L
  • 推荐

小雀斑的同妻那还是很值得一做的

12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艾迪-媚眼如丝-小雀斑,请收下我的膝盖。格局虽小,胜在细腻。比卡罗尔打动我。两位主角都很好,想象两位原型,更是了不起。

13分钟前
  • 火火火火花袭人
  • 力荐

太喜欢格尔达

17分钟前
  • 汪见殊
  • 力荐

电影本身其实没什么大问题,却合成了一部杂糅片,因为霍珀捕捉不到变性人的心理挣扎,流于表面,只顾贴着雀斑脸一顿狂拍,可惜。维坎德作为女配的表演轻松甩雀斑三条街,十分令人信服,对鲁尼有绝对威胁。电影院九成女人我也是醉了,这是一个女上位的时代。其实年度最污画面该是雀斑和老婆俩女争夫吧!

18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给题材。推荐!看到评论里又有人扯女同男同的问题。笑了——这是跨性别!

21分钟前
  • 哲哲
  • 力荐

表面上光彩照人,内核毫无灵光。 2.5

26分钟前
  • Meng
  • 较差

哪里不如<卡罗尔>?叙事耐心铺展,情绪缓缓酝酿,表演细腻到每丝肌肉线条的轻微颤动…从不看好Tom Hooper,包括他摘奥的<国王演讲>都是四平八稳之作。这部倒极其用了心,至少不忙着讲一个好看的故事了。可跟欧容<新女友>配套观看。看完会觉得所谓男人女人中性双性的概念多虚无。期待一个酷儿时代的到来

27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小雀斑演女人别有风韵。非常喜欢片尾戈达回到他(或者是她)的故乡,看那些画笔下的风景,开阔而自由。PS:能爱一个人爱到这样的地步,不论男女、生死,都乐意接受和聆听,让一个人自由选择他自己的路,找到自己,真是一种境界了。

32分钟前
  • 赫恩曼尼
  • 力荐

雀斑女装美如画,戈尔达笔下的人物一个个媚眼如丝,真是每一幅都漂亮得勾魂摄魄,难怪在装饰主义盛行的巴黎会成为一代名家

36分钟前
  • Amberose
  • 力荐

“告诉他,今天的哥本哈根很美。”

41分钟前
  • 啊么吸溜
  • 推荐

Lily固然勇敢,可Gerda才可称伟大

42分钟前
  • 胡笑野
  • 力荐

小雀斑的影后征服之路!

45分钟前
  • 久光耀一郎
  • 推荐

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最深的感情,是在兩人關係中放下自己的需要,一心成全對方,成為她自己。特別喜歡Alicia演的格爾達,兩人同是畫家,既是夫妻也是知音,從一開始的幸福妻子到眼睜睜看著丈夫一步步變成她,內心的痛苦只能獨自承受。沒有柔弱的機會,只有為了守護所愛,感傷到底也要勇敢微笑的自己。

46分钟前
  • 愛永
  • 推荐

你最终成为了完整的自己

50分钟前
  • 鹿菏
  • 力荐

还挺好看的,但小雀斑也真是浮夸,摸到女装可不可以不要那么激动,感觉都高潮了……

54分钟前
  • 三替
  • 还行

gerda太伟大了 可能这种爱只能存在在电影里吧。。/小雀斑本应该连拿两座小金人的/结局太完美了 就让lily自由的飞吧

56分钟前
  • 帅的让人生气
  • 力荐

勉强上四星。整个电影就像一个越空越美、越美越空的怪循环。汤姆·霍珀无法驾驭惊世骇俗的同性题材,于是直接把它变成了自己美学的实验田。维系两位主角的究竟是什么我百思不得其解,反倒是小雀斑,几乎无比轻盈的就滑入了女性一面,美到惨绝人寰!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一个人纤细、敏感、孱弱却又一意孤行,在不合适的时代是极容易死去的。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在无人响应的环境内,把自我放到无限大,这个自我也是极其容易死去的。我看见好奇心、善良,包容与疯狂。那个说会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的人,到底还是任性的死了。

1小时前
  • 无见解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