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神话

爱情片大陆2021

主演:徐峥,马伊琍,吴越,倪虹洁,周野芒,黄明昊,王影璐,宁理,张芝华,吴冕,冯玛娅,哈姆扎·穆罕默德·纳吉·萨拉米,孙思瀚,赵胤胤,卫莱,赵国云,杨蔚岚,白红卫,史航

导演:邵艺辉

播放地址

 剧照

爱情神话 剧照 NO.1爱情神话 剧照 NO.2爱情神话 剧照 NO.3爱情神话 剧照 NO.4爱情神话 剧照 NO.5爱情神话 剧照 NO.6爱情神话 剧照 NO.13爱情神话 剧照 NO.14爱情神话 剧照 NO.15爱情神话 剧照 NO.16爱情神话 剧照 NO.17爱情神话 剧照 NO.18爱情神话 剧照 NO.19爱情神话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2 00:23

详细剧情

  离异多年的画家老白(徐峥 饰)经朋友介绍认识了同样离异,带着一个孩子的李小姐(马伊琍 饰),老白对李小姐一见倾心,可是李小姐似乎对这段感情有所顾虑,一直止步不前。老白在家里开设了美术班,教成年人画画,格洛瑞亚(倪虹洁 饰)是他的学生之一。热情奔放的格洛瑞亚虽然已经结婚,但是丈夫远在国外常年不回家,她似乎对老白有着超越了师生的感情。  蓓蓓(吴越 饰)是老白的前妻,两人虽然已经离婚多年,而且是蓓蓓背叛了老白,但老白的母亲还是希望两人有朝一日可以复婚。在上海的弄堂里,一个男人和三个女人的故事徐徐拉开序幕。

 长篇影评

 1 ) 让人在冬天里暖到冒火的电影

早就听说过这部电影了,来源是某策展人每日刷屏式营销,后来就看到提前观影的一些大v天天灵啊嗲啊的宣传,什么中国伍迪艾伦,上海费里尼的这种标签都出来了,看着都吓人。不禁让人好奇,这部电影都这么厉害了吗?

然后,看完这部电影从影院出来的我,只能从内心底感觉发冷。

1.让人迷惑的剧作

这部电影里的女人都让人摸不着头脑,为什么你们都莫名其妙的要和徐峥困觉?困完觉后就死心塌地要帮他?格洛瑞亚甚至困完后还要给徐峥打钱?全程这几个人就毫无理由围着老白转。导演证明老白吸引力的方式只有做菜好吃、会画画、较为体贴,但是这未免过于苍白了吧,这种人设就像二次元里的男主角的“亚撒西”,一句亚撒西女角色都来贴贴你。编剧在构建人物的情感变化时完全苍白无力,只会贴标签式的塑造人物,李小姐看完爱情神话后就决定和老白去喝咖啡要和他过日子了,为什么?贴一个迷影式的彩蛋后匆忙结束电影。用那些金句、俏皮话来掩饰剧情的孱弱,人物关系全程就一潭死水,导演作为一个文学系的学生让人失望。

2.跟女性主义有何关系?

在一种通稿里最喜欢拿出来讲的就是饭桌上那几句话:

“一个女人这辈子没生过孩子就是不完整的。”

“一个女人这辈子没甩过一百个男人就是不完整的。”

“一个女人这辈子没赚过一百万就是不完整的。”

大家因此前赴后继地论证本片“女性主义”色彩,然后紧接其后的就是大家喝醉后,格洛瑞亚莫名其妙地和老白上床,然后第二天给老白打钱,一副要嫖他的意思。好吧,先不论老白到底是不是一个会被女人花钱嫖的人,单论女人嫖男人这件事,这无论如何也不会让我想到女性主义,它只会让我想起这几年流行的“大女主剧”。关于大女主剧,我很赞同戴锦华老师的判断:“大女主剧只是对男性逻辑的一套复制。”

女人有了财富和权力后就能得到平等的地位吗?一个女皇、女主管就能实现女权吗?不管是赚一百万和甩一百个男人,这套如果转换一下性别就是大家熟悉的“爹味叙事”,那么一个不有钱没有性魅力的女人不配和男人平等了吗?

其实,要真想知道这个电影有没有女性主义的表达,我们不妨看看导演本人怎么说:

好的,我觉得关于本片女性主义的谈论可以终止了。

3、本片具备伍迪艾伦的特质吗?

伍迪艾伦讲的是什么?伍迪艾伦的幽默是具备着高度残忍性的,他把一个个知识分子和中产阶级的真面目揭穿,展现他们的虚伪和欲望,而非美化一些贫乏的生活。《爱情神话》的问题在于邵把一些小红书的上海老街区打卡,改头换目,增添一些俏皮话和网络词汇搬到电影里去、还觉得它富有生活质感极了。

在大多数镜头的应用里,都采用大量小景别和浅焦虚化,我们看到的“市井上海”模糊不清,也根本谈不上生活气息。只有一些被美化的片段,这种改造过伪装的现实主义,让人感到可怕。因为它是迷惑性的,误导性的,而大家都明白小红书是有滤镜的。事实上我完全认为伍迪艾伦看到这部电影会和鼓吹中国伍迪艾伦的人大打出手(笑。

然而豆瓣上对于本片的漫天好评确实是让人匪夷所思,要么是大家认知都很敏锐吧,那就当没文化的我胡说好了。大家既然都闻到欧洲文艺片的气息了,豆瓣用户的观影水平如此之高,真是一件好事啊,中国电影界的未来,恐怕也愈发光明起来了。

 2 ) 沪上男士装腔指南

作者:枨不戒 我对上海男人的初印象,是在十几年前由安妮宝贝启蒙的。干净、整洁、气质疏离,没有攻击性,在爱情中若即若离,这是安妮宝贝书中的男主——那些上海男人的画像。进一步印象,则是由我的诊断学老师科普的,伊是个上海人,在湖北生活了几十年,上课还是一口沪味儿普通话。在她的闲聊里,上海男人会在家里做菜,早上穿着笔挺的西装去菜市场里买菜,挑好上秤之前先甩甩青菜里的水。那会儿我们张开嘴巴,想不到在最繁华的城市里男人竟然是做家务的,而且这般精明会打算,完全不在乎男人面子。 《爱情神话》中,徐峥饰演的老白基本没有脱离上述的形象,他爱做菜,厨艺很好,买衣服不进商场去外贸摊,买杂货在杂货铺里挑临期产品,追女孩会很用心地制造浪漫,煎心性蛋画速写小像,遇到女生主动寻求安慰,他也不大会拒绝,是一种精致但不讨人厌的温吞。比起常见的沪上绅士,电影还给老白镀了一层文艺中年的金,他会打鼓,会写诗,是个画画的艺术家,虽然胸无大志,但能够孤芳自赏。这样的男人,是吸引女人的,尤其在被柴米油盐现实所淹没的中年里,浪漫更是稀缺品。李小姐的被触动,和克罗地亚的主动,好似也在情理之中。 电影里的老乌,则是标准的老克勒。比起老白,老乌的穿着更精致,西装,丝绸围巾,帽子,脱口而出的英文和法文,聊天中刻意被强化的欧洲经历。还有他那几个外国前女友,和反复提起的和索菲亚罗兰的艳遇,都让这个角色闪闪发亮,充满国际气息。就连路口修鞋的小皮匠,也不是等闲之辈,修鞋间隙要喝咖啡,用配套的咖啡杯碟,充满仪式感。能够辨认出大牌高跟鞋,嘴里的名言一套又一套。看起来是个大隐隐于市的高人。 老乌如开屏孔雀一般炫耀着自己的羽毛,女人缘却不及老白,缺的是那分疏离。太过热情,经历太过传奇,只会让女人觉得不可信。小皮匠说起女人的心思来,如同情感专家,却一直单身,可见只有高深的理论知识还是不够的。相比之下,老白就更接地气了,属于看得见摸得着进可攻退可守的对象。 如果你是位男士,这部电影是值得一看的。从怎么穿衣服,到怎么说话,到追求女士的步骤和分寸,以及讨论性别议题时的正确发言,这部电影都给出了标准答案。称这部电影是当代沪上绅士装腔指南,一点也不为过。 电影全程台词用沪语,端的是风流灵动,江南女子的娇嗔笑骂,柔媚软嗲,听得我这个女人都心中酥麻,男人应该更抵不住。三个中年女人,不一样的性格,不一样的处境,在沪语的加持下,却都展现出了别样的风情。沪语是很大的加分项。哪怕我不是上海人,看得也很过瘾。 优点说完了,下面就是弱点了。 电影最大的不足在于故事性太弱,过于平淡乏味,但也没有挖出思想性。拖沓的文戏一场又一场,没有对剧情有实际推动,衔接性也不怎么好,全靠台词金句撑着。我承认,三个女人第一次见面的修罗场很生动,剩饭,野猫,这些形容很是精妙,令人捧腹。但是一部电影光靠抖机灵的台词撑着,是撑不住的。 影片中的所有冲突和和解,都集中在餐桌上。既是对老白厨艺的展现,也是影片的指向。有好几个镜头都让我想起《饮食男女》,同样是讲乏味的家庭生活,中年男女情感问题,大篇幅的做菜镜头,但《饮食男女》在画面之下有一个坚定的骨架的,所有镜头,所有情绪,是围绕着这个中心,虽然节奏也慢,也没强烈的故事性,但不会让人乏味,反而引人深思。同样是展现家里长短的平淡生活,如果说《饮食男女》是精美的浮世绘,但本片只算是摇晃的纪录片镜头。 《爱情神话》主要的问题是想要的太多:男士腔调有了,立场有了;女性独立也有,中年女性的处境,女性的友谊,这些也有;通过几个女人的友谊和最后的结局把内核拔高,还彰显出了女性主义的气息。但是,讲的太多,每个都没深入,都是浮皮潦草的一带而过。 关于电影里提出的问题,李小姐到底要怎么送孩子出国,克罗地亚的婚姻到底要怎么解决,老白和白鸽两代妈宝男父子要怎么改变,这些都没有,也不打算有,只是一带而过,连讨论都没有。 三女一男的情感纠葛,也只止步于暧昧。好感有吗,有。在一起吗,不行。但还在是继续来往,转化为纯洁的友谊。约会对象和前任之间的友谊,饭桌上几句对完整女人的定义,雌竞就化作了同盟,这友谊如儿戏般缔结,看不出中年女性的思想性。而爱情的出路,则是避重就轻地交给了老乌,由他来升华。 老乌在餐桌上动情地讲起自己年轻时在罗马与索菲亚罗兰的艳遇,第二天一早猝死在椅子上,大家围着沙发看了场《爱情神话》的电影,电影结束。一场为爱而死的极致浪漫主义升华把电影强行完结。可是老乌的艳遇是真是假,对电影又有多大影响呢? 说是女性片吧,不仅没给出解决方向,连探讨也没有;说是爱情片吧,也没看到爱情,只看到中年人的萎靡和世故;说是伦理片吧,也没看到失婚家庭里父子的矛盾与和解。本片看似走马观花地呈现了一种生活,但并不具备现实性,透着一股小市民避重就轻的狡黠,而镜头语言和氛围感,也没有超出预期。 那些精致的镜头和灵动的台词,只是腔调,也只止步于腔调。作为一部大腕云集的沪语片,光有腔调还是不够的,还是可以深刻一下的。希望后续有更多更好的方言电影。

 3 ) 没有“义务”的爱情小品与现实切片

把《爱情神话》归类为“爱情小品”是准确的,当然,大家说的小品并非舞台式的小品,应该是从文学文体中借来的概念,说的是这部电影具有的一种轻盈、灵动、信手而来、随心而至的状态。有些影迷会将之对比于伍迪·艾伦或侯麦的爱情电影(甚至比之于洪常秀),但我觉得,这部电影要更“单纯”些,伍迪·艾伦的电影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是“轻”的,但往深里探究,其中显然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分子式的哲学思考,以及生命与道德的困境(洪常秀更为明显)。

而这部《爱情神话》,也许在审美取向上、格调追求上是知识分子化的,但内里并没有太多“精神探索”的意味——这并非是缺陷,因为缺陷的指向是“应该有但残缺或者没有”,这部电影根底上就没有这种追求,它是轻盈灵动本身,没有太多深奥的能指,所以,越发显得难能可贵。最近看到一些关于这部电影的讨论,因为电影完全以上海为叙事空间,角色也以上海话为主,于是一些挑剔者便指责本片“缺少真实的肌理而没有烟火气”、“有钱有闲阶级的浮夸刻画”、“不是真实的上海市井生活”云云,导演也站出来辩解,称“没有义务呈现最真实最全面最客观的上海风貌”。

那些挑剔的观点背后,细究起来,隐藏着的依然是对“宏大叙事”的痴迷——宏大叙事,不仅仅是英雄家国叙事,有时候在现实主义故事中也会转化为这样一种样貌:以社会学观察的视角,努力展现故事发生时空的各阶层全貌,刻画时代洪流下人物的命运遭遇与精神困境,形成一种精准的时代样本。许多电影大师,也确实做到了这种社会学意义上的广度与深度,比如杨德昌、贾樟柯的电影在某种意义上都可以归为这类叙事。从另一方面来说,因为中国电影无比强大的现实主义审美传统,潜在地造就了创作者与观众相应的审美趣味:只要你的故事是现实主义的,仿佛就必须带有现实批判视角与人文关怀,其中尤其重要的,是对社会底层生活群体的描摹。这已经成了一个连续的、不可分割的逻辑与规则,只要你的电影扎根于现实社会,似乎就必须要承担这样的表达义务。

而《爱情神话》是反义务、反规则的——当然,这是在国产片语境下说的,在国外,这样的爱情电影小品非常多,根本没有这样那样的表达包袱。正如大家看到的,电影中所表现的上海生活,是比较精致的、悠闲的、所谓“比较高端的”,洋楼、街边的咖啡馆、酒吧、画廊、高档休闲场所等等,共同构成电影主要的故事空间——马伊琍饰演的李小姐所居住的环境(她母亲家),似乎是“底层”的,但她的生活状态,显然是远超这种阶层的。老白、李小姐、蓓蓓、格洛瑞亚、老乌等一众角色,都是一种“老上海考究品味”的化身,尤其是老乌,站在这种品味等级的最上层,从上而下地散发着自己的上海味道(甚至有些刻意),而另一个小配角,街边的小皮匠,则是从下往上地散发,一个修鞋的,也要定时喝咖啡、用铝饭盒吃点心,每个人都在庸常生活里维持着一种体面与讲究,不如此,似乎日子便过不下去。许多人会觉得刻意,但这种“刻意”未尝不是一种上海独有的真实。

这样一群角色,他们之间的爱恨情仇也是“轻盈”的,没有太沉重、太复杂、太悲苦的东西,整部电影可以说没有任何激烈的戏剧冲突(老白和老乌的冲突根本是喜剧化、孩子气的)——一切都是风轻云淡、细水长流的,老乌的死自然是很戏剧化的,但并不激烈,反而有些浪漫。老白与李小姐的爱情线是贯穿电影的主情节线(还有一条贯穿的线索是老白办画展的事),但似乎又不是最重头的,只是交织在一团线索之中,每一个角色的每一条故事线,交织的时候没有撕心裂肺,不交织的时候各得其乐。观影过程中,我不断想起其他国产爱情片,不断设想,要在这里,其他片子肯定要如何如何大闹,如何如何渲染,如何如何强调,但这部电影并没有——只说一点,要按俗套的爱情片叙事,老白与李小姐之间感情的变化,多半会以玛雅为驱动点,比如设置情节,让玛雅遇到某种危机,老白挺身而出,李小姐如何感动,两人定情云云。但这部片子全然蔑视这种套路,非常难能可贵地、以女性心理为中心,李小姐对老白的感情变化,是真正地以“她”的感受和需要来驱动的。

显而易见,这部电影有着强烈的女性主义气质,是国产电影中少有的真正深入女性心灵世界、站在女性视角去讨论爱情的故事,而我想提及另一点:在打破种种女性角色类型偏见同时,这部电影也打破了许多男性角色类型偏见。老白自然是最突出的典型,也是许多影迷津津乐道的“难得的不油腻”,暂且不论。而他的儿子白鸽,也是创作者用意颇深的角色,这个角色身上自然承担了许多“打破俗见”的任务,有些酷儿的影子,但又没有过于符号化,表达的“度”把握得非常好,如果用力过猛,则成了某种向观众嘶吼观点的传声筒:你们应该改变偏见,你们应该包容多元——国产片但凡涉及这种角色的,大多数都流于这种符号化。这种对男性角色的刻画,在思路上和立场上,其实和对女性角色的刻画是一致的、公平的,只不过是忠实表现一种“正常的真实”——可悲的是,对我们这些国产片观众来说,这已经太罕见了。我们固有的种种偏见,不管是对女性的、对男性的,都是最远离真实的。

顺着这个角度讲,虽然这部电影确实没有表现什么真实的全景,但它真实表现了某种截面。我们不能坐井观天地说,现实里没有老白、老乌这样的人和他们那样精致的生活。这部电影自然不是什么社会现实标本,但它是一枚切片。切片很轻,内涵有限,但本身即是美的。对很多像我这样的观众来说,很多时候并不想通过电影认识社会、学习道理(被教育),只是想看到一种“面”,感受到一种舒适的愉悦。创作者苦大愁深,观众不必苦大愁深,也希望将来创作者和观众都能放松些,电影可以宏大深沉,也可以轻盈灵透。电影不过是电影而已。

 4 ) NO.59【春天的放牛班】观影团周限定观影——《爱情神话》

人到中年,可以不顾生活的一地鸡毛,只去简单地谈个恋爱吗?

第59期放牛班的春天周限定,年轻人来品品中年人的甜蜜与苦涩。

《爱情神话》豆瓣开分8.1,一路上涨到8.4,影片之外还发生一点小插曲,相比另一部年度惊喜,风浪并不算大,还是希望大家要抛开非电影因素去享受一部电影,“荧幕里的故事就留在荧幕里不好吗?”(鬈毛毛)。关于这部电影的好已经有太多人称赞了,可以发现,除了“灵啊”,在评论中提到最多的词就是“年底惊喜”(来人呐,谁给我翻译翻译什么叫···)。

为什么本片是个惊喜? 首先,由于《平原上的火焰》撤档,几乎所有人看衰这个圣诞档,我都打算提前写2021院线总结了,结果突然杀出个年度最佳的种子选手,惊不惊喜? 其次,“生活不是费里尼的电影。”(奔兔吉尔),但导演敢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去“碰瓷”费里尼的电影,还“碰瓷”成功,相比《关于我妈的一切》之流,惊不惊喜? 最后,故事一反中年爱情片鸡飞蛋打的特点,用接地气的台词串起每个角色的感情,表现了当代中年离异男女啼笑皆非的互动,放在王朔之后的国产院线片序列中都算佼佼者,惊不惊喜?

拿全员到齐的那场饭桌戏举例说明剧情上的惊喜。 老白约李小姐来家期待感情更进一步,但应门而去发现来的是哭哭啼啼的格洛瑞亚,期待落空,危机来临,直到李小姐登场,观众关心的是老白如何让格洛瑞亚离开,但李小姐如约而至,气氛瞬间紧张,观众还在期待老白如何在两个女人之间周旋,此时老白前妻杀来,而在观众担心故事往闹剧方向时,损友老乌嘻嘻哈哈招呼大家落座,不速之客接连而至,一场精心准备的约会变成大锅饭,但饭桌上的绵里藏刀、妙语连珠,却让观众大呼过瘾。“最爱第一场饭桌戏,群戏拍得真的好棒,台词写得也精彩。”(starlight.) 整场戏节奏控制很到位,每个人都很有戏点,比如野猫剩饭那里,Gloria和老白同时反驳,给了李小姐一个看戏的表情,比如讨论女人这辈子完不完整那里,两个外人说的起劲,却给了一个蓓蓓尴尬而若有所思的表情,台词的准确,镜头的准确,惊不惊喜?

除去惊喜,本片强大的剧本探讨了两个问题:

第一,中年人配不配再谈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 中年代表情欲衰退,不意味会丢掉爱的能力,只是成本太高,不会轻易付出,片中几个角色在感情中的算计和犹豫,正表现了中年人不会像年轻人那样不计后果地说爱,反倒会在暧昧中如履薄冰。以老白为代表的中年男性并不是吃锅望盆的那类人,因为本片设置老白从始至终只想跟李小姐更进一步,所以“一男三女”的戏码不显油腻,突出他对爱情的定义。相对的,老乌这类花花公子,不断换女友只为填补“索菲亚·罗兰”留下的空虚(或只是吹牛掩饰自己),他对爱的理解好像更深刻,所以核心问题会变成你相信老乌说的故事吗?再换句话问,你相信爱情是神话,还是一个笑话?因为有人证明老乌曾被赠予欧洲房产,所以本片叫《爱情神话》而不是爱情笑话,也因此灌了我们一口不咸不淡的鸡汤,“不管几岁,爱情万岁”。 “也许等我到了某个年纪我会相信索菲亚·罗兰的故事,会期待爱情有神话。”(Fairy🍹) 另外一个中年男性形象小鞋匠清心寡欲,因为背景相对模糊,不好判断,小鞋匠在老白迷茫时提点一二,仿佛爱情中的高人,可以看出他是鼓励去爱的,只是自己不爱,也许他才是最理解爱情的那个。

而女性角色更突出这个主题:中年人值得一场认认真真的恋爱。

第二,造反的女人才完整 “老白是点,带我们看见不同女性的面,看她们的交流,看她们的生活态度。”(叶底藏花) 导演邵艺辉用她的敏锐和故事构筑能力表现了离异中年女性的恋爱现实,凝视了男性的凝视。故事以老白的视角出发,走了与《爱情呼叫转移》相反的方向,随着三位女主角的陆续登场,我们发现一直主导生活的白老师突然变成被动而没有选择的老白,男性表述在三位当代女性中玩不转了,导演借助这个故事讲明白了另一件事:当中年男性评判中年女性的同时也在接受中年女性的评判,尤其在徐峥这个符号性演员在电影中替广大男导演向女性道歉的时候,这个主题尤为突出。 自强自立的李小姐,敢爱敢恨的格洛瑞亚,质疑男性特权的蓓蓓,三个女性角色十分令人信服,她们不是时刻把女权挂在嘴边的女性,她们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完美女人,而是打破了传统社会枷锁的完整女人。造反只是相对男权社会来说,对于自己,她们只是做自己而已。

“疯也是正好,灵也是正好。”(tangerine)

本片被诟病充满了小资产阶级的腐朽,可相对骄奢淫逸的古罗马,本片对当下上海市井中年饮食男女的塑造不可谓不成功,需要注意的是,这类离我们生活很远的角色却能让我感到“人”味儿,导演说灵感都来自于自己的生活,很有温度,要比那些卖惨电影真实得多,比如最后大家一块看费里尼的《爱情神话》,观影状态实在太写实了,“最后以看不懂原版电影而收场不落俗,没陷入自我感动的怪圈。”(mdr skywalker)。 本片采用全片沪语对白,也绝对算得上优点,或许也是导致上海本地以外票房不高的原因之一,相比粤语,“沪语对大家来说比较陌生,没什么共鸣点。”(浪漫血液)虽然没有快节奏的都市生活,没有生存压力,但作为外地人去看本片,听着吴侬软语,会有切身实地观察他们生活的感觉。“在没有快节奏生活没有高楼林立的上海,且看她的烟火气从小洋房从街头巷尾从指缝中袭来,轻盈曼妙、风趣从容。”(故景丰)

真正称得上问题的,是它的散装叙事,作为处女作,电影有很多方面的不成熟,部分段落不够电影化表达,唯一印象深刻的调度,就是老乌诉说自己那段,从特写拉到全景再回到特写那里,电影质感不够强,全都是电视剧化的角色底调。 另外让我不适的是好听的配乐,出现得太频繁反倒打破了那种舒适感,应该多收录些市井环境音。

本期周限定共20位团友参与评分,平均分7.72分。 本期团友评分及完整短评:

@叶底藏花:8.5/10 生活里哪有这么多爱情神话。全程沪语不是观影障碍,反而更能让我们去进入那个时尚又有烟火气的上海,去感受精致而又世俗的上海生活。老白是点,带我们看见不同女性的面,看她们的交流,看她们的生活态度。而我们也终于在电影里看到属于这个时代真正成年人爱情。生活饭桌上的交锋,美术馆里的“道歉”,以及其他的妙语,都让我全程笑得前仰后合。看完谁不会去感叹一句太灵了呢。

@Anyslus:8.5/10 尝过爱情的苦,也体验过爱情的甜。鞋子难辨真假,故事难知虚实。可以为爱而死,亦可为爱而生。电影看不懂可以快进,感情要长久却不能急于求成。哪有什么爱情的神话,只不过需要我们用心慢慢经营。

@starlight.:8.5/10 即使带着很高的期待值去看也依然没有失望,虽然不清楚上海土著会有怎样的观感,但作为一个暂时生活在这里也很喜欢这座城市的外地人确实是看得很开心很舒服。台词能够做到密集且足够口语化已属不易,内容又丰富有趣更是增添好感;几乎全员演技在线,原本很容易令人感到不适的角色也因为演员们足够自然顺滑的表演而展现得让人喜欢。最爱第一场饭桌戏,群戏拍得真的好棒,台词写得也精彩;美术馆会面一段的光影与调度也蛮惊喜,有种舞台剧的既视感;另外片中每首bgm也都超好听!结尾部分为了顾及全面倒是略显啰嗦了些,但还是有想打五星的冲动,当然,如果白鸽这个角色能换个更好的演员的话。

@ 🍑Polaris.J:8.5/10 太灵了啊!喜欢,今年国产院线最佳,内地电影之光。可惜上海的电影没在上海看…今年学了不少上海话竟然能听懂很多了~熟悉的街道,永康路等,还有TeAmo的tango店,竟然是我去学过的那家。应该是上海最有名的tango舞会的地方了,不过不适合去学习,镜子真的很小!餐桌戏离婚局开始就特别妙了,邵艺辉牛蛙,让徐峥代表广大男导演给女性道歉hhh,调侃自己买电子烟,厚积薄发真的厉害。喜欢老乌的浪漫形象和鞋匠的哲学形象。坦然面对生活中不高级的东西,一个生活化的没有高楼大厦的市井上海。女性意识,女性自己定义自己。三位女性都很酷,也变成好友。去除性别刻板印象,比如懂美妆爱化妆的男生和不化妆酷酷女孩,老白最后也用了护手霜。看老白做菜莫名地舒适,可能和自己最近学会做饭了有关,甚至还有点上瘾…然后我真的很喜欢上海男人

@浪漫血液:8.5/10 偶然与想象,纠缠与分离。是谁疯疯癫癫泣诉往事是假,是谁踉踉跄跄笑谈爱情是真。一曲歌短,一夜情长,睡着在影院里的梦,迷失在城市中的人,去哪里寻一座喷泉。

@奔兔吉尔:8.5/10 生活不是费里尼的电影。

@mdr skywalker:8.5/10 果然是年末惊喜多,关于爱情的那些事被导演和编剧融进了台词和情节中,充分融合上海的市井气和知识分子的小情调,观感上很舒服,方言很加分。三位女性角色的塑造非常出彩,坏掉的高跟鞋用的巧妙,饭桌和画廊两段对话戏写的太猜彩,结尾老乌的故事既大方致敬了原版电影,还巧妙点了题,最后以看不懂原版电影而收场不落俗,没陷入自我感动的怪圈,作为处女作完成度非常好,推荐一看。

@Fairy🍹:8/10 可能是最有欧洲电影气质的国产片,很灵很有趣,上海市井和小资的完美融合,浙北人民的胜利!(真喜欢沪语) “这故事好听吧,是我编的。”你说我信吗,说实话没有,但也许等我到了某个年纪我会相信索菲亚·罗兰的故事,会期待爱情有神话。 这个电影好吗,好像也没有那么完美,但是舒服,很舒服。

@tangerine:8/10 关于爱情那些点点讨论,认不认同其实都好,鞋匠那句话说的挺好,没有值不值得,只有喜不喜欢。导演确实是博学多识,文艺范儿举手投足间俯仰皆是,还不忘夹杂点市井气,啥都有一点,疯也是正好,灵也是正好,那些东西看似都是曾见过的,却都不在意料之中。

@故景丰:8/10 布尔乔亚也有春天,灵巧且不失个性的年度院线惊喜之作。在没有快节奏生活没有高楼林立的上海,且看她的烟火气从小洋房从街头巷尾从指缝中袭来,轻盈曼妙、风趣从容。由演员的妆发衣着突出人物个性,女性角色是为最大亮点,她们可以说出“我只是犯了一个全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可以在小聚酒醉后的早上给男人模棱两可的微信转账。导演的反传统类型小手段在这部电影里的确用的是得心应手,更不说那些四两拨千斤的趣味梗。两场饭桌戏无疑成为爆点,争锋相对的、戏谑嘲讽的、情意绵绵的,坦然又精准。这部电影的调性像下午茶或者似afterparty,轻松一点去看,也许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或者说仅仅是一个会心的微笑也便足矣。 “希望尽管会令人上当,但它至少能带领我们沿着一条轻松愉快的路走到我们生命的终点。”

@大宝魚:8/10 乌是没有脚的鸟,一辈子只能下地一次。

@亲切的昊子:8/10 观感全程轻松惬意,市井气息和小资情调相得益彰,对白处处彰显生活的精髓和真谛,几段人物关系和情感也相当深刻铭心,还有方言魅力的加成,不愧为年度惊喜。

理易封:8/10

@wild life:7.5/10 年度喜剧 人物写的太灵了,就是活,从里到外都透着机智,还不是抖机灵,是因为每个角色是真正有智慧,会反击,会思考,有感情,不是一种呈现观点的工具,实在很难想象徐峥和周野芒的角色要是换个男导演或者普通导演来拍的话估计直接油到爆炸,其实邵艺辉这片里想输出的有点多,还好这些角色的点全弥补上了。 不得不说它贡献了自《让子弹飞》之后我看过最牛逼的一场饭桌戏,诶我实在是太牛逼了,尤其是那举一反三的台词,直戳笑点,后段美术馆的片段也很精彩,伴着巨大的红色灯光,三人分别谈着当代两性议题,不得不说这两场戏给全片加分不少。 导演还挺会自嘲,借着角色不仅吐槽自己,还直接吐槽自己老师们,实在是牛逼。 就是剪辑实在不太好,有的转场非常不自然,这种感觉出现了三四次,希望导演下个戏可以改进一下。

@一级特工:7/10 喜提四周黑边,但对于这部电影来说好像并不需要特别在意。很适合像结尾的主人公们一样,聚在一起,用家庭影院,边吃边看,看的时候也可以快进哈哈哈哈哈哈。

@笑语在午夜场:7/10

@二十. :7/10 今年的最后一场影院观影,用这部美妙的《爱情神话》来做结尾也许是再合适不过的选择了,一个虚构而成的爱情故事,一段迷茫有趣的找寻之旅,一次轻松自在的观影体验。属于上海人的生活化影像,是博学多才的杂家老白,也是能说会道的乐观老乌,是三个女人间的勾心斗角,也是年轻情侣们的打情骂俏,是小弄堂里面的过往云烟,也是饭桌上的欢声笑语,是生活,也是幻想。也许我们都看不懂费里尼的“爱情神话”,但是对于情感我们都有一种共通的内心感触,那是不经意间的一句话语,也是日久生情的探戈舞步。属于爱情的故事还在谱写,属于神话的预言还未到来,我们的生活当中还充满着质朴的气息,那是文艺的绘画,也是一夜的情欲,在晦涩难懂的影像面前,一切日常性的话语都是最有趣的存在,绘画来自日常,电影源于生活,而我们永远是荧幕前的观众,享受此刻。

@要丸:6.8/10 中国难得的城市电影、爱情电影,哪怕是离我有点距离的上海local老克勒的小布尔乔亚生活,我还是要点个赞。其实以前我们也有很多城市电影,但现在这种市井,人味,暧昧正在被某种大力量给消解和同质化,就像老乌说的“这地方我是越来越呆不下去了,我要走了。”最后索菲亚罗兰的噩耗送走了老乌,也送走了一个romantic时代,毕竟生活哪里有什么神话啊! 灵是灵,就是前面也太不电影了,内容也很空,全都是电视剧化的角色底调,人设感太过了,目的性太强了。直到后面美术馆三人戏之后才开始逐渐电影和真正灵气起来,之前是只有台词灵,但这种灵气在华语商业片范畴里确实是数一数二了。

@野凡:6/10 韩寒初次执导电影,把自己在生活中不同瞬间蹦出来的段子当金句放在电影中成了主要脉络去串连整个故事。邵艺辉执导处女作,将自己积累了小半辈子的品味一股脑塞了一大半进去。音乐塞得太满,趣味也显得私人。平时的许多见闻或者是没有直接展露的不满,也借由电影人物的行为与语言进行较为直白的讽刺,所以偶尔跳出几个格格不入的讥讽向段子,似是想以小巧之姿表露生活愤懑。此外迷影向相对浓郁,但是在侯麦的电影中,人们谈论艺术与电影总是水到渠成,人们不会觉得刻意,而本片则不。

@鬈毛毛:5.5/10 不喜欢散装叙事,但肯定影院需要这样的电影。舒适的观影体验,不太成熟但不带工业感的行云流水太难得了。离别的悲伤刚刚好,读不进费里尼的大众仍一样,让期待着大道理和深层次观众落空去吧。不是那种导演按头接收信息的电影,所以某一观众的如何不认可、无共鸣之类都不会对另一有过多影响:荧幕里的故事就留在荧幕里不好吗?老拿现实抨击他干什么。

感谢大家收看第59期春天的放牛班周限定,这是一个无门槛、无下限,注重观影及观影以外所有快乐的观影团,我也不知道现在还收不收人,具体请咨询@鬈毛毛

 5 ) 白辛苦,不辛苦

《爱情神话》首播,是国产电影给我的又一个惊喜,甚至说,我都有点觉得不像国产电影。整部电影的画面镜头和BGM都很有烟火气息,很真实细腻,会让人产生电影里的人物,仿佛就是身边的朋友的感觉。当白先生跟朋友圈围坐在一起时,有好几个瞬间,我甚至感觉自己也坐在了那张桌子边。而除了真实外,这部电影另一个让我欣赏的风格就是它并不想传达一个明确的主题,一个深刻的人生道理,而是像絮絮叨叨地还原展现小人物的生活,留下开放的空间让观众去感悟和思考。这有点像我喜欢的英国系电影和电视剧。 除了叙事的手法和方式令我惊喜外,这个电影采用的视角和思考的内容同样是比较独特的。电影探讨的主题还是千古不变的命题——爱情,但是视角却是一群有了一定人生阅历的中年男女,正确来说是离异群体。探讨爱情的作者太多了,热烈的,凄美的,撕心裂肺的,荡气回肠的,甜蜜浪漫的...... 但像这种,克制的,琐屑的,现实的,含蓄又不浅白的,并带着真正的女性觉醒意识的真的很少。下面谈一谈我从里面体会的几点吧。 1. 爱情没有神话 为什么这部剧叫爱情神话?电影里老乌年轻时有一段国外恋情。在罗马旅游时遇到一个外国中年女子,短暂的相处产生了感情,女子以邀请老乌看《爱情神话》的名义一起回家,并发生了一夜情,后来得知是著名影星。老乌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是当时新闻说这个影星已经病危,他说他不知为何从此不敢看《爱情神话》这部电影。在座所有的朋友都被故事感动得流了眼泪,但老乌最后却说了句故事是假的,但第二天一早却因为情绪太激动离开了人世。但朋友们为了悼念老乌,充满期待地一起观看《爱情神话》时,却发现是不知道在讲啥,很无聊,赶紧快进吧。体会一下这其中的调侃,像不像我们对爱情的理解?那一个个爱情故事就像神话一样, 当事人可能曾经奉为女神,敬为神袛,可是如果你真正走进去,就会发现都不过是凉白开。爱情,哪有神话呀,这就是中年人,区别去青年人对爱情的感悟。 2.女性自主独立意识 三个女人,一个白先生的前妻蓓蓓,犯了全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误;一个白先生想追的李小姐,眼光高曾经有过梦想,但没混出来,现实打磨了心气,离异带娃家境一般;一个白先生的学生格洛瑞亚,有钱有闲,老公失踪,游戏人间。三个女人都跟白先生有关系,碰一起时,难得不撕逼,不拧巴,不争男人,反而是体现了女性同样的理性和洒脱。全天下的男人都会犯的错这个梗从女人的口里说出来,本就是对男权的调侃。三个女人对待性的态度,不再是传统女性那样严阵以待,吃亏的,羞耻的,而是展现了新时代女性轻松的和享受的态度。就如戏里的台词所说,男性的视角就喜欢把女性分成两类,红玫瑰和白玫瑰。纯洁和荡妇两个概念,本来就是男权给女性的枷锁。 而女性同样应该是立体的,是多样的,是复杂的,而不是标签化的。女性开始不去用传统的视角定义自己,而是用女人自己的视角去定义自己。电影里最经典的一个片段就是几个人在探讨一个传统命题,没生过孩子的女人是不完整的。然后白先生生命中的三个女人调侃这个伪命题,没挣过一百万的女人是不完整的,没有走遍世界的女人是不完整的......白先生最后还加了句没叛逆过的女人是不完整的。一顿排比句下来,你会发现没有一个人的人生是完整的,无论你走哪条路你都有遗憾,都会后悔,所以,还不如自己想走哪条就哪条,自己定义自己的人生? 3. 不要先入为主,也不要太在乎结果 电影里有个小情节,鞋匠跟白先生说,这个女人不适合你,Jimmy Choo正品,快两万一双,这样的女人不是你负担得起的,言下之意,这个女人是虚荣的拜金的。但是后来,白先生不小心不见了她的鞋子想赔一对新的正品给她,李小姐却慌说是两百块钱的淘宝货不用赔了。很多人的表面形象可能会提供一些线索给我们判断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但千万要提醒自己,不要先入为主,我们看到的未必是真实的全部。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李小姐一开始对白先生心动过,但是因为曾经失败的婚姻磨灭了她会爱情的幻想,所以她一开始拒绝白先生。她说她看到白先生为她画的那幅画,如果是年轻时一定很吃这一套。但是鞋子合不合脚试过才知道,已经穿过知道去到哪里了,何必再试呢?但电影的结局,李小姐却打开了心扉接受了白先生。通过几次朋友聚会,融进了生活的圈子,李小姐开始明白,不需要太在乎结局。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得到和失去,这种阶段性的结论,而是一个像品茶一样的过程。 4. 杂家白先生 白先生的身份很有趣。老上海土著,有几栋房子收租,教画画的老师,厨师...多重身份。有句话很有意思,白先生的朋友说他不像个艺术家,白先生一边数着他的身份,一边把这些小物件堆积起来,说这样的白先生才是立体的,称为杂家。我觉得我们容易标签化一个人,分门别类。而真正的人,应该是立体的。白先生作为男主角,不多金,不精英,不英俊,不man,还顶着一个大肚子,胸无大志,平时爱穿裤衩,偶尔抽烟喝酒,面对爱情竟然有点纠结又闷骚。这个形象与我们故事里的传统男主角相差十万八千里,除了平凡我找不到第二个更合适的词语。但是这样的白先生,他去超市买菜,会更种生活小技巧,烧得一手好菜,面对三位女人,尊重她们的思想和言论。 白先生的形象不高大,确难得的有点可爱。平凡的人,终于得已在荧幕上呈现。我们不是英雄和公主,没有城堡和巨龙,可是我们仍然可以有自己的故事,人间值得。 5. 白辛苦,不辛苦 为什么我用这六个字做标题,因为这是全剧戳中我泪点的话。这一句话第一次出现是老乌为白先生的画展想主题是随口调侃的话,初听时只是觉得无厘头的幽默。第二次出现是老乌过世,白先生真的用了这句话当作画展的标题。感动我的,不是对友人的怀念,而是对人生的感悟。老乌说,白先生是白辛苦,结了婚生了孩,最后又离了婚,追李小姐,给人接送娃带孩子,又被人拒绝,真是白忙活,白辛苦了一场。老乌又何尝不是呢?从电影一开始就穿插着帮白先生搞画展,到画展真正开了,人却离开了。我们谁又不是呢?谁的人生,不是忙忙碌碌,酸甜苦辣,但到最后不都是两手空空的离开,白辛苦一场?不辛苦三个字,又点出人间百味就是生活的意义。所有的波折和辛苦,就是来人间走一遭的意义,又何来辛苦呢?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基调轻松幽默,很多思考和命题点到即止,没有过多的停留和深刻的探讨。感觉更像和导演如友人一般,闲话家常里,隔空交流对爱情和人生的看法和感悟。

 6 ) 爱情无神话

上海坐拥小独栋、离过婚的中年发福艺术家的爱情神话,一匹昂贵的布闭着眼用剪子剪碎了,透过那些破洞,众人纷纷鼓掌:灵啊。

看不懂的路人统统被罚去卖电子烟。

饭桌戏还行吧。徐峥自己爱导直男片,现在演起野猫吃的剩饭了:我为中国男导演道歉,这句倒是难得的灵啊灵。

到头来只有老乌为神话做了嫁衣,罗马已坍塌,我先殉为敬。

BGM铺得太满了,喧宾夺主。

-包袱布

《爱情神话》的好口碑部分源于它犀利好笑的台词,但是我却因为这些台词在出戏边缘。

如果你经常关注一些互联网博主你一定会懂,大根、燕公子、倪一宁、走神小气候,那些台词仿佛让我看见了一条条关于上海都市爱情的微博。你的嘴巴已经被博主们养刁了,所以你早就知道包袱里面有什么。

(没记错红拂本人也是微博最早的一批文字博主,和灰鸽子银水同时期。)

应该拿这部片子去调查互联网情感日常博主们的看法,我猜部分天然地喜欢,部分天然地排斥。

-白鸽与刻板印象

我不太懂白鸽和洋洋那对,可以写他们,但为什么写他们?白鸽去相亲说自己不喜欢女生(到底是编的还是真的),白鸽的种种举动究竟是反刻板印象还是有所暗示?还是想说这对也是男O女A?

我一开始真以为他是弯的和洋洋是姐妹情,姐妹情又不丢人。

刻意反刻板印象反而是一种刻板印象。

-“图文不符”的女性主义

以徐峥为代表的直男导演喜欢把女性角色当成附属物(关键词:初恋杜鹃、爱情呼叫转移),红拂则把男性写成了另一类女性——患得患失的老白、扭捏的白鸽、爱幻想编造的老乌。

本片的宣传点之一是女性主义,但如果把这看成一个女权故事,那倪虹洁应该睡黄明昊啊,真的会有人在女权故事里想睡徐峥黄磊吗,隔壁小敏给我同样的困惑。

片里的徐峥让我想到我爸(体型和发型),倪虹洁夸他很猛的时候我就联想到我爸,无法自拔陷入“这个年纪真的还行吗”的痛苦困惑。

她明明拥有会所里一整个青春夏天,为啥觉得老棉被爽啊。

我甚至能具象到徐峥那个年纪的角色,穿抽丝的灰色秋裤,外贸十块钱三条的棉裤叉,浑圆的肚皮,肚脐下面的毛,随意乱丢的袜子。

(不过我更偏向倪虹洁没有睡他,醉到断片的程度咋可能乱性,故意逗他罢了。)

-现实对照

现实中上海拥有老白这样的资本,不去骗缺钱的、为房租折腰的大学生,反而选择三四十的离婚女人,可能性是多少。419之后还早起做吐司煎蛋更是奇景,值得载入珍稀男性图鉴。

本片

女:我不要房,我不要钱,我愿意和徐峥一夜情。

男:我有房,我有钱,我爱离婚拖孩美女。

现实

女:我有房,我有钱,我要年轻的帅哥。

(or只图一人对我好,哪怕他没钱没房没样貌,这种太惨了不探讨了…)

男:我有房,我有钱,我要年轻的美女。

分明都不是彼此的目标了,互相图啥。

-

很微妙,为什么老白不是找一个帅气的中年男演员来演,因为大家默认帅气+有钱有房+爱做饭、尊重女性的男人不会选择马伊琍倪虹洁。

为什么马伊琍倪虹洁的角色是美女,因为大家默认有钱有房+爱做饭、尊重女性的中年男不会选择长相普通+离婚+拖孩的女人。

李小姐的英国白男前夫=不靠谱,格洛瑞亚的英俊多金老公=不靠谱,帅哥有钱人外国人统统不靠谱,而没样貌没身材的老白的人设放眼全国已经算是顶好的男人。

另一边,像李小姐格洛瑞亚蓓蓓这样的女人,全国比比皆是。她们虽然到了中年,漂亮,自强,唯一的不幸是看男人的眼光。

你瞧,中年女的选择范围只有那么窄,老白却有很多选择。

(评论质疑,如果老白是个帅哥,前妻怎么可能还会出轨,李小姐怎么可能只想一夜情,你可以去问问陈思诚王全安施瓦辛格,我是老实人,我也不懂。)

-

我当然理解片中的女性为什么爱老白,除去外在条件,老白确实很好。

他不会炫耀烦人的腹部和乳头(因为无身材),不会试图玩鞭打小狗的游戏(因为无精力),不会吹嘘他在行业的成就(因为无业),不会为自己长了根柱状物而沾沾自喜,他还会给你做好早饭帮你拧灯泡修鞋子照顾孩子。

毕竟现实中男人一旦意识到自己长得帅、下面长、身高180+,就会自动大脑萎缩。只有丑陋和臃肿使男人稍微保持着清醒。

(真诚脸)

导演也没有义务非要描述俊男美女的中年浪漫爱情。

但是,没有一部打着黑人人权卖点的电影,黑人导演拍摄,讲述三个黑人追逐白人大哥并甘之如饴吧?

没人会在男性向岛国片要求男主角帅气逼人,也没人想在女性向岛国片里看八戒。

你不能两头都要。

一边写李小姐吃干抹净老白、一夜情不想负责,一边写李小姐其实渴望的是有个人对她好渴望爱情。

“李小姐既然要一夜情为什么不选个帅的”这根刺从电影开始就扎在我心头,有人问为什么一夜情一定要选帅的,好问题哈,如果知识能通过上床传播我第一个睡高晓松马东去。

一边宣传饭桌戏三个独立自强漂亮洒脱的中年女性推杯换盏,没有造过反的女人是不完整的,通篇却围绕老白情情爱爱。

我讨厌的是这种自相冲突。

(李小姐纵情是怕受伤,格洛瑞亚独立是希望有个人看穿她的脆弱。要是有人从这个角度反驳,那咱也别提啥女性主义了,总归女人是情感动物离不开男人。)

-

多亏评论里一堆人嚷嚷着不能只看外貌要看内在,给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既然外貌不重要,为什么影片中三位女性都这么漂亮呢?老白喜欢李小姐什么?导演把老白写得多么多么难得,李小姐的闪光点呢?生活一地鸡毛看个话剧落泪的假文艺派?

老白肯定不会肤浅地只喜欢李小姐的外貌吧!他陪她看话剧看到哈欠连天肯定也不是为了和她睡觉吧!

既然外貌不重要,老白找个上海洪晃不行?

电影里最看重外貌的不是女人,是男人。

女性没有能力呼吁男性不要以貌取人,只能教导同性不要以貌取人。女性要求外貌就是肤浅,男人要求外貌就是天性。

难道我们抱怨的、不满的,真的是老白的外貌吗?

我们想看的不是完美无瑕的男女,是各自有瑕疵但在彼此眼里会发光。

但前提是瑕疵平等吧,织女扶贫牛郎我觉得就算了。

我很少用我的女性身份去批斗男性,我也从没想成为一个女性主义者为女性权益奔走。我基本都是用男性挑拣女性的视角去挑拣男性,发现仅仅如此就够引起不适了。

说实话我并不讨厌老白,确切来说是嫉妒。

我恨不得变成山里亮太,这样我就可以娶苍井优。女人漂亮没有意义,反正要嫁给山里亮太。男人漂亮也没有意义,反正能娶到苍井优。

织女修炼到头了,也是要嫁给牛郎的。

我们没想要的比你多,我们只想要和你们一样的东西。触犯天规了吗?

-

评论还有一种反向观点认为老白才是最可怜的人,三个女人高高在上地消遣他逗他玩,没有人真正爱他,只不过最后被他的善良真诚感动了。

这个角度我也能get到,但是照样引发我的不适。

好女人被帅哥玩,最后成为坏女人去玩老实男。结论无非老实人最惨、帅哥不如老实人来得有安全感。

女性吃这样的洗脑包还少?但凡看新闻的人都知道老实不是什么好词,长得丑长得有安全感不妨碍男的出轨。

我不想在女性电影里再被劝导只有温柔丑男才是最好的归宿,帅哥都是穿肠毒药。我想看那个我看《非诚勿扰》《101次求婚》不行吗?老实人拯救拜金女系列还少吗?

-他国对标

对比隔壁日剧《大豆田永久子与三位前夫》,三个男人争松隆子,曾经帅过的松田龙平,年下冈田将生,唯一不帅的前夫角田晃广走的“人好有才”路线,小田切让也来插一脚。

这个配置什么概念,相当于周迅有三位前夫,前夫1陈坤,前夫2徐峥,前夫3陈伟霆。够不够女性主义?怎么一场三女同仇敌忾指责男人的饭桌戏就成了女性主义?

如果老白只是蓓蓓的其中一位前夫,被出轨后仍对她念念不忘,我手脚一起鼓掌。

再对比《BJ单身日记》,休格兰特和脸叔围绕蕾妮堕入爱河,热评第一:“何德何能让两位大帅哥同时围绕着你啊,我没见过比这更玛丽苏的电影了!”

三个中年美女绕着徐峥转,热评:让我们看到了真实的中年爱情故事。

英国现实中年故事:科林费斯老婆嫌他太闷出轨。如果脸叔是英国分白,我立刻删掉影评,它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

-老乌的爱情神话

再说说老乌,我确实没想到这个戏份远在三女一男之下的配配角,成为完成这个神话的关键。毕竟到最后一场戏之前老乌一直是我最讨厌的角色,又爱凑热闹插嘴,又爱吹牛说大话。

表面上,徐峥是男主角,三个女人围着他转,深层想表达:三个女人是野猫,徐峥是路过吃一口的剩饭。

但细思只有老乌的爱情,最符合神话;他的结局,最符合神话;结局大家为悼念他一起看电影,再次点了神话。

我们不编造爱情,我们只是爱情的搬运工。

(老乌的演员叫周野芒,这名字好好听啊!名字和倪虹洁蛮有cp感的hhhhh

-结语

爱情神话之于国产片,就像老白之于国男——全靠同行衬托。

我们年近三十的还沉迷在姐弟恋的爱情童话里,无法理解四十野猫的爱情神话。

穷人也不懂小资的情操。

但或许老白选择让徐峥出演不是外形需要,也不是力求真实中年,而是资本需要。

上海人、中年、够咖位、有票房号召力、愿意参演、资本关系,徐峥最合适。对新人导演的处女作来说,徐峥就是最好的。

这才是李小姐格洛瑞亚爱他的原因,和剧情无关。

-无关本片的本土对标

某种意义上来说《爱情神话》是20年代对《北京遇上西雅图》(2013)的重新诠释,北京神话的暴发户气息,上海神话的小资高雅。

可能30年代会轮到女导演拍广州神话也说不定,黑人小伙邻居,3号线挤掉的高跟鞋,早茶煲汤拜神,阿珍爱上了阿强,在这座不会落雪的城市。

北上广不相信眼泪。

当时我可烦那片子了,觉得乱七八糟,拜金的年轻小三和落魄大叔,不是道德层面接受不了,剧情层面觉得汤唯真烦。

但是当时口碑挺不错的大家都说什么浪漫异国,满足女性幻想,填补国内类型片空白。大家可以去对比一下两部的评价哈哈哈,会有一些微妙的相似。

“你18岁不懂,等你28岁就懂了。”有人这么和我说。

现在,依旧是“你28岁不懂,等你38岁就懂了”。

(我确实不懂,但我有人到中年一地鸡毛的爸妈,有眼睛看到我优秀的女性朋友被剩下,和她同等条件的男性成为稀世珍宝。)

弗兰克和老白,吴秀波演的女强男弱婚姻里的被抛弃者,医生出身,到了中年外貌身材保持得不错,初代中年熊猫。而抛弃他的前妻选了个有钱臃肿的白男。

文佳佳和格洛瑞亚,叽叽喳喳。文佳佳在夜店问弗兰克怎么解决生理问题,台词生猛。海清的角色和黄明昊的角色都在反性别刻板印象。

然而,就这么一个当时觉得无聊的爱情俗套喜剧,放到现在的审查已经不予通过了,很多梗很多元素太出格了。八年了从海清到黄明昊还是异类,打小三运动还在兴盛。

弗兰克搂着文佳佳跳舞,说:你再顶我我就飞起来了。

很遗憾到了懂这句台词的年纪,已经见不到这样的台词了。

-互文笑话

-😃-

『题外话』

根据一些评论的补充:

很有意思,我问电影里为什么马伊琍倪虹洁这样的要找徐峥。

有男人来说:你太年轻,阅历少,现实中有N套房的男人还看不上马伊琍倪虹洁这样的中年女。她们性格又不好,也就脸还不错了。

有女人来说:你太年轻,阅历少,现实中中年女只求男的对她好,不求别的,徐峥会做饭有艺术品位爱干净已经是世上极品。只看外表也太肤浅了。

哈哈哈哈你们品,中年女多可怜。

观众看待片中情感关系的观点,要比电影本身更值得讨论。

你就告诉我,为什么女的可以样样优秀,男的只能在聪明、帅气、人好之间三选一,咋的上帝说太贪心罚你做猪吗?

感情好男人是大熊猫,好女人就是普通棕熊,棕熊没被掏胆已经是福报了还想嫁大熊猫?

男人不会仅仅因为一个女人对他好而爱上她,会觉得理所应当、把她当老妈子保姆备胎。凭什么男的总体质量低,女的就要把标准降低到“对我好即可”?

中年女“年轻帅哥”和“对我好”不能兼得,中年男就爽了,一个老妈子老婆,一个女大学生情人,各司其职。

电视剧里陈建斌找李一桐,林雨申找赵露思,你见过周迅找吴磊吗?

什么时候电影里贾玲和张震一夜情,前夫秦昊,小野猫王耀庆你们拍手叫好,再和我说。

贾玲演:玛丽苏做梦!徐峥演:真实中年!

不可怜可笑吗。

(没有攻击贾玲的意思,毕竟在中年女明星里你也找不出一个徐峥黄磊。)

你看看周迅马伊琍倪虹洁陶虹蒋勤勤的身材保持,再看看徐峥黄磊陈建斌,咋的是女的不爱帅哥?不爱张震爱肚腩?

不是说中年胖男没有可爱之处,马东锡田雨王砚辉我都很喜欢,恐的是徐黄陈那类看起来自我意识过剩的文艺才子大导演范儿,他去演爱情片随时“你一定想从我这里学些什么”。

肥而不腻=真香,又肥又腻=反胃。

-

说了一堆我忽然想到了洪晃,想到她在《无穷动》里的台词。洪晃和老白比,家世学识怎么样,到头来有多少男人懂得欣赏?她是高攀不起的山,老白却是平易近人的丘。

我太想看N个男人追求洪晃,不冲她的家世财产,单纯拜倒在她的阅历学识之下想和她探讨学术,前夫凯子哥也对她的头脑念念不忘。

怎么可能,多少男人会爱上比自己幽默、比自己聪明的女人,你拿鲜花金钱都取悦不了她,麻烦又痛苦。崇拜?慕强?那是女人看男人的目光。

“智性恋”是女人和丑男最爱用的词儿,女人是因为接受了这个世界上的男人不可能智慧与美貌并存的现实,选择了更持久的内在。

她们已经习惯了胖矮男和你谈哲学mind fuck,柯震东们流连夜店,如果有一天王大陆和你谈博尔赫斯你觉得这世界不对了,高晓松谈蔡康永谈才对。

丑男支持“智性恋”则对自身缺陷的美化包装,类似包装还有什么“胖男更持久”“健身男羊尾”“胸大无脑”。咱也引用名人名言,戴尔·斯彭德说:恰恰是因为男性拥有权力,他们才能构建男性优势神话,并让所有人接受它。

长期被驯养的小羊是不自知的。

你可以爱吃鸡架(老白),但前提是你已经拥有了吃鸡腿鸡翅整只鸡的自由,对只有鸡架啃的人来说,鸡架就是最好的,没得挑了。

SM是你掌握了安全词、知悉这是角色扮演的前提下进行的游戏,而不是心理状况异常的破罐子破摔。自愿,有叫停的权力,游刃有余。

接受反驳,你说你对。

-

之前新垣结衣、苍井优结婚,我和朋友聊天,一个男人能有以下特质跟稀世珍宝似的——分寸感、尊重他人、不自恋、不乱抖机灵、有担当。明明这几点放眼女性都称不上特质。

我们女的,接受胖,接受丑,接受矮,只为一颗金子般的心灵。就算顶级女明星,都找不到高帅瘦金子般心灵的。

(结果前几天上户彩说山里亮太连续十年在她生日的时候发爱慕音频。)

“人好”不是万金油,别给女的贬值也别给男的贴金了。

小龙女可以爱猪哥哥,也可以去爱哪吒孙悟空。

-导演采访

有些人非来跟我杠,自己意识不到,就说我不懂幽默不是上海人,我感谢自己没有你们那些潜移默化被教导的正常,附导演的一段采访:

作为一个内在美老实人,俺愿意接盘离婚拖孩帅哥,作精帅哥,渣男帅哥。最后祝愿每一个白小姐都能找到她的李先生。

 短评

看之前以为无非是个爱情类型片,结果处处都是反套路、反常规的小妙笔,有人说像海派伍迪·艾伦,能感觉到导演一定是个很会生活、脑子很灵的年轻姑娘(之前她就靠写文章红出圈过),就是传说中那种万里挑一的有趣灵魂。接触过导演本人后,更会被她的可爱脱俗打动。这是一部纯沪语电影,上海浓度极高,把魔都的精致、文艺、烟火气、多元文化包容力,以及上海人的精明、世故、温软、飒爽拍得很生动,看完片很想马上飞去上海钻进小巷咖啡馆里度过一个悠闲的下午。难得的是,这部电影小资却不拜金,文艺而不矫情,致敬大师但不装逼,有对消费主义热潮的反思精神,也有非常现代独立的女性视角,方方面面都很合我的口味。三位女演员都美丽动人,徐峥的形象耳目一新,宁理老师戏份不多但超有魅力!看这群人聊天,会让人觉得中年人的世界也是可以很美好的。

2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红拂的临期商品;夜奔的小资咖啡——全程沪语、中西混血的正宗海派风情,出自一位非上海的女导演之手,嗲额!剧本也是老卵,金字金句接踵而至,不乏唯上海人才能听懂的本土笑料。外滩18号,两个大相径庭的女宁面面相觑,恭候这个自以为老懂女宁额上海囡宁多时——用轻松幽默、四两拨千斤的调性论述两性关系的争议主题,颇有看点。缺点是插曲多,有滴乌苏。市井上海人×明星意大利人,门到一股海派米道。周野芒的故事如电影般迷离梦幻、亦真亦假——人生如影、影如人生。侠气欢喜个则结尾,情敌变同盟的三两男男女女望着银幕,透出的光洒落在身上。阿拉则不知不觉融入了电影里,成为被观看的角色,字幕悄无声息上升,简单自然又耐人寻味。白辛苦不辛苦,费里尼额老多电影,吾啊看伐懂~紫亿到伐?最后《爱情神话》校对和翻译:一额是红拂;一额是夜奔

3分钟前
  • 科林
  • 推荐

一群成熟的中年人在上海说着abc,保持体面又复杂的生活状态,有着精致冷清又不饶人的上海味道。也不知道现在评论为什么刷过去,大体都是好评,疑惑于为啥自己看得云里雾里,我只觉这部电影讲了一堆废话,没什么内涵。能感觉到导演想表达的态度,可这部电影拍得太浅显,令人看完以后只觉乏味无聊。有时候玩艺术,一旦玩得看起来很高级、故弄玄虚,往往就是最令人反感的样子。一群小资中年人端着过来人的姿态,叉着手吹牛皮。

7分钟前
  • 千山远行客
  • 较差

李小姐的那一夜不过是断了高跟的名牌鞋,格洛瑞亚的那一夜只能是需要收款的画作,蓓蓓的那一夜或许是鲫鱼汤多加的调料。她们围坐在一起,听老乌讲起他的那一夜,原来爱情可以是男人一生的海啸,倾覆一座城的波涛。已经活到了不会为一张素描而心动的年纪,爱情终究属于神话,不如护手霜和点心值得回味。

8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电影的观众画像应该是照着豆瓣来的,一群住在大城市的老破小里不工作的寂寞中年人,嘴上说的都是艺术,脑子里想的都是做爱,喝着打折的酒吹着当年的牛,连街边鞋匠都在谈论阿姆斯特朗和哲学,喜欢自嘲但拒绝批评,偶尔被拆穿要一顿爆锤回击,看费里尼的时候都在吃东西打瞌睡,完了再在社交网站给好评,如果加只猫就更完美了。

11分钟前
  • 不留痕迹
  • 还行

好难得看到这么特别的爱情小品电影,老灵老嗲了。你说这是爱情吗?是,但似乎又不是,更多还是那种生活,爱情恰好是生活里的一环。每个演员都好对,选了上海以及包邮区的人,状态都好对。连黄明昊都是那种包邮区现在男生的调调,真的老舒服了。导演真的是把城市融入在电影里,城市和电影相辅相成,不是纯粹地在某个城市拍电影,而是在拍城市的呼吸。

13分钟前
  • 豆瓣路人己
  • 推荐

讽刺隔壁翻拍电影,调侃导演北电毕业卖电子烟,让徐峥代表中国男导演向女人道歉,更重要的是,让他在十几年后再续《爱情呼叫转移》,却已经改造成彻底当下的——不仅让女性意识大抬头,更有意让男女处境互换。可能真是国产片离伍迪·艾伦最近的一次,台词写得几灵光,你来我往全是机锋和化解,沪语和取景则大方强调地域性。老克勒周野芒老师不拿个最佳男配角真说不过去了呀,那个推拉长镜全靠他的独白撑起,人物弧光拉满,亦真亦假点了片名的题。最后投影放费里尼,不迷影也不自我感动,电影看不懂,爱情也摸不透。美中不足是插曲有点满,长片首作用力稍猛,再自信点可以砍掉一半。

15分钟前
  • 晚不安
  • 推荐

没想到年底还能看到这么好的电影,马伊琍,吴越,倪虹洁,三个不再年轻的女演员各有魅力,影片刻画的上海,让人心生向往,街边的咖啡馆,进口食品小店,穿着睡衣的邻居,狭窄的弄堂,非常细腻但又不刻意。台词金句频出,从头笑到尾,作为一名女性观众,有被理解和感动。

19分钟前
  • 瓣豆
  • 力荐

王家卫的《繁花》肯定也不会有这么灵了!

22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肉眼可见地有不少小缺憾,但本精神上海人还是狠狠爱了,全程咧嘴姨母笑谁懂?聒噪的阿姨,嘴碎的大叔,狭窄的弄堂,还有街边的梧桐树,这不就是我生活过的上海吗。这片子最好的地方就在于它完全没有包袱,导演没有包袱,一众演员也没有包袱,所以显得特别轻盈自在,以至于看完回过头再去想,这么举重若轻的女性视角,这么单纯呈现状态的爱情片,国产片实在是有点少见。调侃自己曾经的“争议点”,只不过这次换了个男生;调侃两性关系,“十三点”、“野狐狸”藏匿在家长里短茶余饭后;甚至冒犯经典,索菲亚·罗兰是口中ONS的谈资,费费的《爱情神话》也是众人吃蝴蝶酥时的消遣,特别不摆架子,特别不高高在上,又特别触动人。即使经典让人完全看不懂,也能像一个开关,啪唧一下触动更多可能。正所谓,生活可不是神话,但爱情却处处有神话,喜欢。

27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推荐

在《爱情神话》当中,我终于看到了期待已久的成熟爱情。近些年来,国内大银幕上的爱情片大多刻画的是青春故事,少有对成熟男女爱情的呈现。地域上,更多的影片则选择北方作为背景,但这部片子用吴侬软语的上海打底,弄堂巷尾,也确实展现出令人惊叹的生活质感。除此之外,影片中对于男女角色的新定位以及男女关系的再思考,也是格外有趣的。当男性角色和女性角色都脱离传统的刻板印象,他们之间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大家可以走进电影院,坐到《爱情神话》的观众席,一探究竟,这的确是今年年末的一出好戏。

28分钟前
  • 奇爱博士
  • 推荐

看完只想说一句,灵啊,灵啊!

33分钟前
  • 即兴放映
  • 推荐

上次遇到这么疯狂切歌的导演还是郭敬明

37分钟前
  • 图图
  • 较差

就是上海女人不知道皂基和氨基酸的洗面奶有点扯。

41分钟前
  • 周绍钦
  • 力荐

“高考的时候差三分上同济,后来毕业差点儿去纽大,然后就这样留在上海做个广告制片(好像是这个,我记不太清了),我的人生好像一直在走下坡路。” “那我改天约你去爬山啊” 这段对话真得让我疯狂心动💓

45分钟前
  • 人间在逃小魔仙
  • 力荐

对徐峥刮目相看(更多是导演的功劳),终于演了一部严肃的电影,每个人物都很立体。私房菜变大锅饭,野猫吃剩饭,文化人讲话就是不一样。这给中年男人的耳光打得又响又灵。王小波有一本书叫《红拂夜奔》,电影里拆开来做了咖啡馆和杂货铺的名字。

49分钟前
  • 非相君
  • 推荐

太喜欢了,私心给个五星,轻松愉悦的女性群像戏,但又完全不狗血不做作不尴尬,还是女导演会拍女性啊,三个女性都太有魅力了,而且完全不雌竞,男性怕是很难get这类电影吧,而且中年人之间那种直接甚至目的性明确套路满满的感情线不比小年轻的矫情造作无病呻吟好磕多了,中年人的感情也很可爱嘛,最近院线看的最喜欢的一部了,推荐给小情侣,看完绝对不会吵架哈哈哈哈

50分钟前
  • momo
  • 力荐

上海,对于离婚和不婚的女性是天堂,对于想要结婚的女性是地狱。

55分钟前
  • 琦殿
  • 还行

国产片怕是会发展出小红书流派。

56分钟前
  • 让保罗切小田
  • 还行

中国大银幕上太稀缺的城市电影(人物、故事和情感都与城市融为一体),通过女性视角去展现属于成年人的两性情感关系,虽然是小人物、小情调,但蕴含着极大的生活能量。作为爱情轻喜剧商业片来看又比很多同类影片(无论中外)多了一丝灵动,这得益于导演的一些调度小心思为影片质感做了有效提升。今年小荧屏上有《爱很美味》,大银幕上有《爱情神话》,国产爱情喜剧影视作品也算是功德圆满了。

60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