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逝

爱情片韩国2001

主演:李英爱,刘智泰,李文植,朴仁焕,白钟学

导演:许秦豪

播放地址

 剧照

春逝 剧照 NO.1春逝 剧照 NO.2春逝 剧照 NO.3春逝 剧照 NO.4春逝 剧照 NO.5春逝 剧照 NO.6春逝 剧照 NO.13春逝 剧照 NO.14春逝 剧照 NO.15春逝 剧照 NO.16春逝 剧照 NO.17春逝 剧照 NO.18春逝 剧照 NO.19春逝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16 01:33

详细剧情

  录音师李尚优(刘智泰饰)的妈妈早年去世,跟他相依为命的只有爸爸和患上了老人疑呆的奶奶。一个冬天,尚优认识了刚刚离婚的电台DJ韩恩素(李英爱饰)。  恩素到来的目的是为自己的节目收录一些效果声音,他们到了一个竹林,用录音工具录下了风吹起竹叶的声音,到一间寺庙录取风铃的声音。他们走遍郊区,四处记录大自然的声音。  两人感情发展迅速,春去夏至,李尚优和韩恩素跑到海边捕捉浪潮声。年轻的尚优仍然爱得炽热,但恩素的激情却开始冷淡下来。曾经历婚姻失败的她,始终不相信爱情会永恒不变,未能忘记离婚所带来的伤痛。而他一直想不通,爱情怎么会无声无息地溜走?

 长篇影评

 1 ) 那些我们曾经到过,却又到不了的日子

很久以前看过这部电影,《春逝》。

如今隔了很久,久到连情节都记不太清楚,只记得那大约是一个年长一些的女人同一个年轻一些的男生之间的感情纠葛。不过幸好这类日韩电影都并不以情节取胜,看过之后,给人印记最深的,只是那雾气一般弥漫的氛围。这类电影中有杰出的作品,但多了之后,不免也有过火的,如某些导演一般,硬是要从一杯白开水中品尝出个酸甜苦辣来,因而变成了某种意淫的登峰造极的产物。这类做氛围过了火的作品,虽然在我看来是失败的,但倒的确很是迎合一些年轻人的口味,毫无疑问,大多是一些在各自的臆想中品尝着酸甜苦辣的年轻人们,对他们来说,不要说有没有情节,即使没有这样的作品,臆想出这样的一些事物也不会有多么困难。既然是一杯白开水,那么你品到的,本就只能是你自己嘴里的滋味,这个道理很简单。
乍看起来,《春逝》貌似也是这样一类作品。在影片开头的时候,我仿佛隐约闻到了类似的气味。但很快,非常快地,我就意识到了不同。看到最后,我不得不说最后某些场景的处理并非没有问题,但尽管如此,还是得承认:这是一部好作品。

那么,区别到底在哪里呢?
日韩的有些导演,是搞气氛的高手,这个很多人都承认。倘若这个搞气氛的高手,还兼是一位有领会的作者,那么气氛毫无疑问会很好地烘托出他的作品,而反之,不是说只有气氛的问题,而是其实什么都没有的问题。
让我们来看一看影片中的一些镜头。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尚优与恩素分手的那幕场景。之前的美好,在我看来不过是一种铺垫,导演处理得很好,这种好就在于:他令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但却没有让我记住多少美好的情节。我相信,若不是过来人,则不是这样看的;同样,若不是过来人,也不会这样拍。对我来说,我知道那些美好不过就是那样一些的东西,如果说“曾经沧海难为水”这样的话多少有些道理,那么这个道理告诉了你:倘若你真正地经历过一段美好且完整的感情,从开始到结局,那么面对别人的故事,你首先所在意的,就不会是情节如何曲折,以便让自己跟着感动一记。相反,从未实现过爱情的人们,倒是喜欢在别人的故事里尝试各种各样的结局。于是,当我看之前的那段美好的时候,诚然带着微笑,但是,我知道一定会有一个后来,并且,更重要的是,后来如何其实也不是关键,关键是导演同我一样,看待这段剧情的目光,也是发生后的。并不是我从剧情里看到了某种可能,比如看到男女主人公感情上的缝隙或者隐患,看到了加诸在他们身上的完全外在的“命运”(比如他们不知道他们是兄妹之类),如果是那样,这就只能使这部作品降格了,不,不是这样。让我意识到一定有那么一个以后的,是导演发生后的视角,是那种过来人的叙述方式,它说不清道不明,但却戚戚于我心。
所以,当他们分手时,我们去追问那一个“why”是没有多少必要的。就像总会有那样一些美好一样,也总会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why”,要去追问这一一对应的缘由,对于我们每个人唯一一次有限而不可逆的人生来说,是没有多少必要的。
然而,影片的要命之处就在于,你已经知道,问这样的“why”是没有多少必要的,但与此同时,你也同样肯定地知道,影片中那个被告知要分手的年轻的男生,他是一定会问这样一个“why”的。你看着他带着那一点点的矜持,那种在女生面前忍住不要流泪要勇敢坚强要保有尊严的那一种矜持,又带着无限的悲伤和比悲伤更多的迷惘,问那个面前的女人:你不再爱我了吗?看到这一幕,我仿佛无限惆怅地看到了多年之前的自己,我仿佛看到那时,我同我所全心爱着的女人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并不是如情侣般并肩携手,而是一前一后。她前我后。若有熟谙世事的旁观者,从这两人脸上的神色一定可以辨认出,这并不是一场简单的争吵,而是走到了爱情的尽头——走在前面的女生决绝要离去,而跟在后面的男生则自有一份无可挽回的冰凉的感受在心底,但却又停不下跟从的脚步,他强扼制住悲伤的神色明明白白地在问着与影片中的男主人公同样的问题,这个问题被席慕蓉表达为这样一个诗句:

在长长的一生里
为什么欢乐总是乍现就凋落
走的最快的总是最美的时光

几乎是男生发问的同时,我们从女主人公的脸上看到了一丝掠过的不耐的反应。我如今已很能理解那种反应,就像当初走在我前面的女生会停下脚步回头对我说:“不要哭。”这三个字,并非单纯的安慰,也非单纯的命令,而是混而有之。说是命令,是因为作为比我经历过更多的一方,她甚至已经明白了不必去解释,说是安慰,是因为也不想我因此出事——在那样一种情形下,对一个理想破灭的纯情男生来说,是什么事都可能发生的,而过来人知道如何不要将事情演变到那样的一个程度。在影片中,那个女人正是如此的反应,不耐乍现即逝,随后便是一种哄孩子的口吻。一般在那样的情形下,比较纯真的一方通常会问的问题包括:我做错了什么吗?错了我可以改啊。你希望我怎么做?你到底要我怎样?你喜欢上了别人吗?……是的,我如今已很能理解女主人公那样的一种不耐的反应,特别是当后来的我也被问及这样的问题时,我就更能体会了。顺便说一句,有时候我们被一些人所伤,然后仿佛变得强大了,而强大的结果是又去伤害了另外的一些人——对于这一切,我不希望你只是从简单的对错角度来对待,就像至今我仍然感谢存在于那个走在我前面的女生和我之间的某种善意,虽然她是深深伤及我心的一方。在如今我所站立的地方回头看来,那并非是简单的对与错的问题,那是我们成长所必经的伤痕,非此我们不能从那个曾经无数次照亮和温暖着我们的春天的梦境中醒来,非此我们不能决然告别那样一个做梦的年纪,非此我们不能带着许多的不舍和柔肠但却义无反顾地离开那在独自臆想的眼界中“看起来很美”的一切和种种,种种和一切。
倔强的你泪流满面地对我说:可是……
我则温和而不乏坚决地打断:没有可是。你要说的我都明白,请相信,但,没有可是。

春天很美,一如我们一生一次的青春,但纵然无奈和感伤,它总还是那样头也不回地逝去了。
留下孤单站立于十字路口的我们,生活总还是要继续。
究竟是要迈开步子,投身于也许并不那么美丽的现实,还是固执地紧紧攥着那个死去的梦境?虽然我已经从那里走过来,但是,若有未经世事的年轻人又向我问起,我会仍然觉得那是一个难题。

《春逝》这样一部电影,并没有试图给其中的哪一方加上某种道德判断,比如说那个女人太不负责任,或者那个男生太被动和懦弱,如此这般。然而,也并没有如许多日韩描写婚外情的影片那样,刻意去模糊是非的界限而仅仅满足于一种温度适合的气氛。《春逝》的结局,就呈现出了导演的所谓“情感评价的复调语境”。解释这个艺术哲学的术语是不必要的,我们只须看看影片的结局:
女人后来又回头去找那个男生,但男生拒绝了。

这在许多年轻人看来,多少是有些奇怪的。在他们看来,那个男生不是分明心底还留着那个女人的影子吗?那又为什么拒绝了呢?他们其中的一些人给出了可能的解释:因为这个男生要保留住自己的尊严。
我年轻的朋友们,深陷于爱中的人是会将他的骄傲藏进口袋的,而当一份爱情逝去的时候,鞠躬或者下跪,什么都不足以抵偿。这里并不是说年轻人不会为了尊严而拒绝一份感情,恰恰相反,因为彼此的矜持而错失可能的缘分乃是年轻人常做的事。这里要说的是:对一部真正的作品来说,或者,在过来人的叙述方式中,那不可能仅仅是因为尊严。若是仅仅因为尊严,那就仍旧是还保留着那种纯真的眼界,那么这部影片也就不值得我们如此被打动。事实上,这里非关尊严,而是成长。
倘若那个男生始终停留在当初跌倒的地方,或者怨天尤人,或者愤世嫉俗,那么,他或许会争取那样的一种尊严,无论是作为报复还是其他,或许,他连尊严都放弃,去伤害这个世界其他未经挫败的人们。但是,我们的男主人公并不是这样,他离开了原地,他——长大了。
因此,他的拒绝不过是说明了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事实:无论曾经多么美好,对一份不论以什么方式死去的感情来说,任何的反悔或者挽回都无济于事,因为,我们都回不去了。

我们的男主人公长大了,唯此他才真正拥有内心的力量去做出第一次的主动决定。之前从感情的开始到分手,他都始终是被动的。他作为一个未经世事的男生,由着女人引领着,去品尝全部的甜美,当然,同样地,后来也品尝到全部的苦涩。那时候他是一个孩子,他的哭泣是孱弱的,无论作为观众的我们多么同情他,但我们都知道他留不住那样一个女人。但是,在影片的最后,他并没有停留在原地,虽然这并不意味着他之后不会再跌倒,但至少,他已经可能去拥有新的可能性。唯有成长,才不致让我们总是跌倒在同一个地方,以某种似曾相识的方式。
与我分手的女生后来有时候也会来问我一些关于感情的问题,她说我看事情总是如此透彻。我想她错了,不是这样的,我和所有的人一样,都是有前提有历史的人,我想告诉她,在同她在一起时,我就并不是那样看很多问题,而恰恰是她的离去,让我学会了更多的事情。是的,无论她的原意如何,我从中所获得的,是更为丰厚的人生。也正因此,当她再遇到某些问题之时,我所能告诉她的,有很多本是从她那里而来的领会,若当初的我能成长起来,那么我相信她在自己的旅途中,也一样可以。

春天如此美丽,我们都曾亲眼目击。而它的注定离去一定只是悲剧么?倘若我们所拥有的都是不死不灭的人生,那么,那些让我们此刻如此讴歌和赞美着的事物,还值得我们去追求和珍惜么?更何况,许多春天的种子,在埋下之时我们并不知道它在秋天会长成怎样的果实,那并不是一颗黑格尔式的作为逻辑起点的叫做“绝对精神”的种子,那是一颗湿润的、幼嫩的、在混浊而块垒的土壤中呼吸和生长着的种子。
一切只不过因为它一次性的旅程,因而当繁茂的树叶在风中低吟之日,它所唱出的,是那样一首悲欢莫名的曲子。

——给我们曾经到过,却又到不了的日子。

 2 ) 春天去了,爱情还会久么

《春逝》,奶奶对她因爱情落寞的孙子说:“巴士和女人一样,一旦走了就无法挽留”;她穿起了结婚时的礼服,将生命终结在最美丽的时刻。

我们总是有所选择地去记忆,或忘却;支离破碎,浸润着我们的生命,支配着我们的生存。任凭岁月再怎么流逝,那张英俊的脸庞,那付美丽的容颜,依旧是我们最真切的清晰;

剧中的奶奶,在她生命的最后岁月,每天去车站等候已去世多年的爱人---在她心目中永远年轻永不变心的英俊新郎;她默默的坐在候车室里,独自发呆,却又有所眺望;儿子唱歌好听了,奖励个铜板;孙子失恋哭了,送上个糖果。我开始怀念上个世纪的女人。

爱情如声音,难以捕捉;爱情如泡面,吃完即抛;许秦豪说,爱情就像一场重感冒,于是爱情在他布置的春天里悄悄溜逝,其实我知道我跟他一样在感叹某种经典美好的不再轮回。

春天去了,爱情没了,爱的情感依旧浓烈,于你的亲人,于你的朋友,于你的同伴,于某个泛起你爱意的陌生人。


(去年无病呻吟的,发表于http://www.topku.com/archives2/000470.html

 3 ) 爱情的流逝是不可捉摸的瞬间

我看到最后还是没有明白恩素究竟到底为什么要和尚优分手,我想妈的不会又出来一段绝症吧,我又想难道是恩素有婚姻恐惧症?
影片结束,许秦豪再次放起让人心潮澎湃的钢琴曲,我好像渐渐有点明白了,又不明白。
于是我把电影倒带,想去寻找那个爱情流逝的瞬间。我本来以为是尚优提出要把恩素带回家的那一瞬间。
结果不是,结果还是被我找到了那个瞬间。是恩素在电台门口等尚优,尚优把车开过来,把一卷纸给恩素,爱抚地摸摸她的头。恩素却敷衍着躲避着闪开了。然后同事问,前辈,那是谁啊,恩素说,是我学弟。
我发现了我做了一件无聊的事。这件事写出来就是这么无聊。况且,这只是我们看到的一幕,说不定爱情开始流逝还要更早,只是我们都看不到而已。
我又前进到了吃泡面泡菜的那一幕。尚优说,我爸要我带女朋友回家。恩素一下被震住。从那一刻起她要被逼面对自己的内心了。我清楚地理解这种感受。
我想如果我的生活也可以像电影这样倒带前进,那么或许我也能找到爱情流逝的那一瞬间了。
但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捉摸的事。
你永远不能知道,你永远不能把握,爱情什么时候发生,什么时候流逝。
你甚至都不知道为什么。永远都不知道为什么。
你所能做的,只是从绝望到平静,从狂躁到释然。

 4 ) 久远的春和记忆。你好么

似乎总是后知后觉,比如在盛夏才想起来看春逝,居然又落雨了,电闪雷鸣。北方的雨远来得更急促狂暴。
我知道这会是个缓慢而洁净的片子,会长,也会让人难过。
关了灯,抱一大桶凉的酸奶,等待画面叙述。

私人文字。

等待的车站
初识是在车站。冬天,鲜亮的大红围巾。
恩素,电台主持人,结过一次婚,独住。
尚优,录音师,单身,家里人期盼他在年迈的奶奶去世前结婚。
外表雅致柔弱,内里要强复杂的女人。外表高大阳光,内里朴质憨厚的男人。他们在车站相遇,会去向哪里,会写怎样故事。

春暖回温
相识在冬天,喜欢看他们穿了羽绒服相处。是平和而温暖,恰到好处的距离和亲密。让人想起半生缘里曼真穿了呢子大衣在冬天的大街上,来来回回行走。
真的爱了,竹林风过,沙滩浪汩,溪水湍急,大雪纷飞,二人就背了大大的器材包四处录音。若不相爱,岂不辜负这美景良晨。
拿了手机的期盼等待,盖了被子自己笑出声音,洒在枕头上面的明亮阳光,奔向心爱的人的午夜旅程。一切就是爱了,爱似寺庙门外挂了的用小鱼做锤的铃铛,风过是一串清脆的叮叮咚咚,快乐到可飞起来。

他她
他多希望取她回家,奶奶可以欣慰满足。每日清晨抱她,看她笑容。
她多希望开快车的刺激,酒的放纵。那是隐了的另一面,他不知晓。她一直期待了一个人可以携她手共舞。

他固执地问,我做错了什么吗?我以后做得更好不行吗?
他却不知道,他早就在错,从他说我是不会说话的闷蛋,从他说不要把车开得更快了,从他问你会做泡菜吗,从他说家人想见他女朋友,从他爱上她。细小微微的裂纹一点点在。她并非是贪心女子,只是他恰巧给不了她想要。

她邀他开始,所以她来决定结束。
他挽回不来。

她会在手指被划破,高举手臂止血的时候想起他来。我就知道她一定会想念的,这个自己放弃的好男人,在某个孤单的瞬间。
于是她又去找他,却不曾想这次他却不再允她回头。那次她清了他东西出家门却又去找他,他放了工作出来陪她;那次她和别人喝醉酒回来,他不追究原因扶她进门,可是这次,他却不再允她。
于是她只好离开,没有太过伤心,只是有些意外,有些怅然。
他回头,又回头,真正不舍的是他,他并非不再爱她可以放下。但心如明镜,无论多少次反复她终究不是他的,而每次反复的伤,他自问是承担不起。

若她不下了决心,下车,分手,她和他,会怎样?
会在一起一辈子,然后葬在一起吗?也许会吧。他是如此纯良的男子,懂得照顾,也肯忍耐,不会离开。
可是她的生活,总是有遗憾的吧。太多小细节要忍耐,生活就渐渐乏善可陈,心有不甘。

他她,是欠了一格的两个齿轮。所以总无法有严丝合缝地完满。

浅粉色的裙子
你知道看一个垂垂老妪穿上簇新的浅粉色裙子,打起精致的白色小阳伞蹒跚远去是多么难过的事情么。
尚优的奶奶,每日坐在车站等待,等一个永远也不会归来了的人。
我从不知道老人也有决绝壮烈的爱情。我当然知道他们年轻的时候也是爱过的,可是总以为无论是怎样荡气回肠的情事,到了风烛残年,两鬓斑白的年岁,也早就该可以一笑而过不计较了。
可是奶奶不,她记得一切,记得当年爷爷对她的好,所以每日等他归来;记得他爱了别人之后的心痛,所以多少年后也年老了的外遇来忏悔还转身闭门不见。这一切,多如在热恋中的青春小女孩所为。她甚至记得当年她穿的浅粉色华服和有花边的白色小伞。物依旧,华年逝。
那一串镜头剪得精练到最简,容颜苍老的她打扮停当的背影,他们的结婚照,他为她照下的一样穿着的年轻记忆,笑容甜美。她的照片也在了墙上,与他的遗照并排。
是的,所有几十年的恩恩怨怨,终于就都挂在了墙上, 不再续写 ,不再伤人。

麦子的颜色
结尾,是尚优提了器材出发去了片芦苇地,遍天遍野的金黄色,在风中起伏。他逆风而立,脸上有笑容。
是告别,还是终于释然。忽然就想起了《小王子》中,狐狸在离别前固执地说,至少现在,我有了麦子的颜色。
爱情这样锋利伤人,恩素甚至没给段完整的结尾给尚优而马上去了别人怀抱。我们却还依旧不肯忘怀,依旧肯定的说,回忆是丰盛财富,伤害让人成长。
还能怎样。

始终认为这是部残忍的片子,无论它用了怎样多美丽景色纯净声音来掩饰。 相恋和相怨几乎各占影片的时间的一半,这是爱情片中少有的,镜头用了一般无二的美好的画面和来描写相遇和离伤,在最后的分手甚至毫不吝啬用起大片大片盛开的粉色樱花。穿了灰色裙子,手捧小小盆花离去的恩素是多么优雅美丽。无人知晓,曾有爱情的一地狼籍。
最悲凉的事情,不是由于时间空间外力阻挠而分开,也不是由于年轻气胜不懂珍惜而错失,而是因了彼此质地相差悬殊,从一开始就无望的爱情。

雨渐渐小,敲完最后的字符。如了了场长久心愿。每场电影都是一个梦境,色彩各异 ,片断倒映出我们自己的面容年轮。而文字,只是记忆的封存。

 5 ) 春天曾有爱情经过

“爱情就像一场感冒,每个人都会在特定时刻偶然感冒,然后又都会慢慢痊愈。可是第二次呢?他们仍不能幸免地感冒了。”
导演许秦豪面对记者提问时有过这么一段精彩的叙述,这是关于他那部作品——《春逝》——的。
其实,知道许秦豪这么一位韩国导演,更早是通过他的另一部电影《八月照相馆》(又译《八月圣诞节》)。《八月照相馆》是一部关于夏天发生的事情,而《春逝》则是有关于春天里的故事,只是导演很固执地给了他的先后两部作品以秋冬般的凄凉收尾,春天的生机勃勃和夏天的热情奔放在电影中显得过于恬淡而不免使观众产生苍凉的同情感。

镜头语言•生活
《春逝》最大的特点应该是它过于安静的长镜头:一同采集声音的男女,青蛙的叫声,雨滴淅沥嘀嗒的声音,大海浪潮的声音,他们的低声哼唱,篝火静静燃烧的声音,雪夜的声音,以及DVD封面的那场戏——在竹林里听沙沙的竹子声,……
录音师通过录音尝试捕捉来去无踪的爱情,这大概与《八月照相馆》的摄影师用影像保存生命即将终结前的美好时光手法一样。在镜头下,我们看到的是风光如画的韩国江原的景色,导演将两个爱情开始的地方选定在如此美妙的地方,以捕捉大自然最美丽的光影和最能表达剧中人物的曼妙情感气氛。
在亚洲影史上,能够代表极尽平和的东方风格的,最著名的恐怕要数日本电影大师小津安二郎了。比如他的电影《早安》,讲述日本一个很普通的社区里几个平凡家庭的生活故事。没有好莱坞式的跌宕情节,亦找不到激烈的情感冲突,故事发生的过程都是极富含义的、舒缓的表现出来,人与人真诚相待,见面嘘寒问暖,互道“早安”。
在小津的电影里摄影机好像永远都在人的腰部以下,而且最令人惊诧的是基本找不到运动镜头,他喜欢摄影机永远以一个仰角来观察他所拍摄的人物,当然是竟可能的微微上仰。在《春逝》里,我们同样能够找到这些源自亚洲的文化内涵,那种温和的意味。
《春逝》的映像风格,在某种意义上延续了小津为代表的东方风格,就如台湾的侯孝贤一样,这种映像风格其实在内在意义上正契合了东方文化的重传统、重生活的心理状态。所以当有人因为《春逝》表面的故事情节薄弱而对导演提问时,他纠正说,他注重的只是偏重韩国人的日常生活,实际上,他最关注的元素是演员自然心意的流露。许秦豪的故事永远只符合大纲,而且仅仅是符合大纲,而在剧情细节上则经常是在拍摄过程中变化的。比如《春逝》最后一场戏,男主角站在田野里的那场就是导演灵感地加上去的一场戏。
男主角第一次来到她的公寓里,他为她煮方便面吃。后来,当他们的爱如同春天一样一起消失不见的时候,男主角的初恋小男生情结在这里竟然质问她:“恩素,你说,我就是你的方便面吗?”观众可以很轻松地看清影片故事的来龙去脉,一对年轻男女的由偶然相爱到自然而然的分手。导演许秦豪很聪明地学习了他的同行前辈们的经验,他的电影所需要的显然不是好莱坞大片的一波三折,他所需要的,仅仅是简简单单地对于一段和这个春天的流逝同在的看似静静流淌的旅程。当春天在花谢雨歇中慢慢不见了的时候,当男女主角的关于录音的旅程结束的时候,爱情也就自然而然地终结了。
自然而然。
在这里我没有用“故事”这个字眼,强调了影片的生活化。因为影片本身都是取材于生活极其平常的一面。比如影片以奶奶的视角出发来叙述的第一段,导演对自己的这一构思兴味盎然地说,“人老了,往往就会返老还童,表现出纯真的更接近自然的一面。”
还有比如手划伤那场戏,男主角叫女主角把手举国头顶,轻轻晃动就可以快些止血,非常生活化的细节,因为这些本来就是我们的祖父辈们也会和我们娓娓道来的小常识。

坦然离开•爱情
《春逝》是一部有关爱情的电影,确切的说是有关流逝的爱情。“凡是美好的,肯定不会长久。爱情也是这样,两个人的感情开始一定很浓烈,慢慢就随着时间而变化。”导演在这里并没说明这个“变化”究竟是逝去,还是成为我们通常理解的爱情化作亲情的永恒,而《春逝》是爱情的一个负解——如果结婚是正解的话。
男主角在与恩素的恋爱中让人觉得无微不至,却又极为被动——从开始恋爱到恩素几次离开他。关于爱情,这当然是个偶然,也不能说导演在《春逝》里有点无耻地延续了《八月照相馆》的情调,爱情有偶然,那为何一定过去就一定比现在幸福呢?这是一个观众理解欣赏的误区,我们通常理解的有关导演的风格,可能只是导演对真实作了某种恰到好处的妥协,仅此而已。而在这部电影里,说白了,还是因为对爱情已经失去信心的恩素导致的必然,虽然我这样说可能有点偏袒男主角。
二人在竹林里,男主角将耳机小心翼翼地给她戴上,所有的观众都会因为这样一个温馨的开始而对他们的爱情充满期待。那么,在恩素貌似毫无理由地离开他的时候,男主角走到她公寓下面,突兀地用钥匙将她的汽车刮花呢?与其说男主角幼稚,倒不如说他依然决定了对自己残酷一点,疯狂一点,这也是对他们爱情结束的无可奈何之举。
所以他竟然也坦然地,离开了她。
在这一段,我想首先就男主角的职业叉开一下话题。
最近因为《不能说的秘密》而人气正旺的桂纶镁有一部《最遥远的距离》和广大影迷见面,如果有人让我推荐去看桂纶镁的电影,我依然会推荐拿不令我爱不释手的《蓝色大门》(或称《蓝色夏恋》),总的说来《最遥远的距离》是一部会让因为《不能说的秘密》而喜欢上桂纶镁的影迷一点失望,但是如果看过《蓝色大门》的人倒是会有另一种感觉——桂纶镁的成熟。《最遥远的距离》的男主角,同样是一个录音师,失业了的录音师。而他与女主角的认识,只是因为那些貌似寄错了地址的录音带。而在这部电影里,录音师更多的被导演解构成了一种符号意义上的人物,女主角也是,那个奇怪的心理医生也是,三个人物,四个故事,只有一个故事属于他们三个人。防风林的声音,海潮的声音,和土著(台湾地区的高山族)一起篝火舞会的声音,女主角成了处在追寻男主角踪迹的人物。和《春逝》最大的不同可能在与导演强化了人物的象征意味,还有那个属于泰戈尔的极度诗意的影片名,当然个人觉得这样安排也极为危险。
其实想到在这个季节重看《春逝》,也是因为《最遥远的距离》的出现,事实上看过两部片子的人都回不约而同地把这两部电影联想到一起,或者的确有后者摹仿前者的可能。
许秦豪认为他的电影不是我们简单理解的单线,而是复线的。这也是为什么电影总是会给人一种似是而非的感觉:明明是关于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怎么会让人由衷觉得电影传达的不仅仅是爱情呢?电影里一次次呈现了李尚优的家庭,他的父亲,他的祖母,还有他的朋友。每当电影叙述至此,影迷们会因为爱情而天然的看淡导演的用意,这里是一种更为开放的而不是狭隘幼稚甚或激烈的情感。对于我们中每一个真诚相爱的人而言,需要以爱待之的不仅仅是心仪的那个“你”,更是默默支持着自己的“你们”。简单而言,每个人都应该充满对周遭世界的真诚的爱——这才是导演希望电影给予人的另外一个启示,除了爱情易逝以外。
“如果我喝醉了,还会以为她,还在等我。”“如果我想象她变成老太婆,变老变丑,那会让我更可怜她,因此而更想念她……”也许男主角的这些话给人太过矫揉造作抑或幼稚可怜的意味,很明显,导演在处理男人对待爱的失去的时候摒弃了那种故作艺术式的大男子主义。既然《春逝》是一部关于男性成长的电影,演员本身也从角色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刘智太在开拍的时候还是个大男孩,而等到几个月后影片杀青时已经非常具有男子风范了。
《春逝》里的爱情,貌似是韩恩素爱情受挫后急于疗伤的替代品,但导演更想强调这是另一个男人的初恋,所以影片才显得难能可贵的允许尚优幼稚。所幸的是,放不开的人也终于放开了,假如说爱情是一场游戏,认真地的人一定是玩不起的。剧中祖母给男主角的影响巨大,因为她一直在等待那个已经永远不可能再回来的丈夫,等最后祖母撑着伞出去以后,男主角释然地拒绝了女人的又一次邀请,他默默递上一盆可爱的绿色植物。
没有我们无法释怀的事情,只要坦然,哪怕只是一出戏,一个偶然的相遇。春天曾有爱情经过,这便足够了。

 6 ) 锁上的内心世界——《春逝》


许秦豪至今只拍过三部电影,《八月照相馆》《春逝》和《外出》。

同为年届三十才拍出属于自己电影的导演,他和金基德的多产与火山爆发式一发不可收拾地释放能量的拍摄状态很不相同。许秦豪是细致而温情的,注重细节,在看了八遍之后,观众仍能从每一个熟悉的画面中,找到之前没有留意到的变化和信息。

母亲的缺席、相爱却因种种原因无法在一起的遗憾、隐忍、仿若初恋时光的三十岁左右男人的爱情,是这三部电影的共同特征,是导演所偏爱以及一直关注的主题。这种淡然的、细致而收敛的情感,最为集中体现在《春逝》中。

故事情节简单:一个下完雪的冬日,录音师李尚优在工作中认识电台记者韩恩素,两人在竹林和下雪的夜晚录音,通宵工作,在接触中开始彼此吸引、相爱。李尚优有一位精神恍惚的奶奶、妻子离去的父亲、不知为何总是没有回丈夫身边的姑姑。韩恩素则刚刚离婚,原因不明。爱情初发生时总是美好,两人度过一段甜蜜时光。但爱情的后半段,逐渐苦涩,两人的关系逐渐稀薄,提出分手,谎言,不忌惮的的互相伤害,反复,午夜等待电话铃声响起。再后来,奶奶去世,李尚优在看老相册时突然成长。又过了很久,韩恩素在某个手指被划破的日子里,习惯性地把手举过头,这时她突然想起了那段已经逝去的爱情。于是,两人在明媚的春光中见面,李尚优拒绝了韩重新开始的暗示,韩在背景中逐渐模糊。

许秦豪相信,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自己最想留住的一瞬。

在寂静时,这些心中最想留住的瞬间,会像电影的片段一样,在脑海中放映。在心灵不设防时拥有过的真爱,才能留下如此深刻划痕。

开始时,李尚优是唯一一个将自己的内心完全打开的人。在影片的一开始,是他一路追到车站寻找奶奶,高大、敦厚、孝顺,总是露着谦和微笑的眼睛,同《八月照相馆》中的 一样,对生活没有过多欲求,在别人认为艰辛的日子里保持着幸福的喜悦,尽管在片中,他已年近三十,却依然是一个平和纯净的大男孩。

除他之外,影片中出现的其他人物,导演没有明确交代缘由,但他们都不同程度地沉浸在对已经过去的回忆中,难以自拔,世事已经改变,但他们却依然故我。

奶奶是其中一个重要人物,她年老时苍凉的背影出现在影片的最开始,她年轻时如春阳一般美丽的黑白照片出现在影片的末尾。她对孙子说“女人好像巴士,一旦错过了就无法回头”。虽然被人认为痴呆,却唯一能体会李尚优在爱情逝去后的伤悲。她明白逝去的感情无法挽回,但自己却钟其一生祭奠于那段被背叛的婚姻中。她只愿意记得当那个照片中还是“我的新郎”时年轻专一的面庞,而那个若干年后已经开始成熟并出轨的老家伙的脸,因为代表着伤痛,她一把将之推开。

母亲不在人世,父亲没有再娶,只和自己的妹妹、母亲与儿子过着相依为命的日子。细腻如许秦豪,不会留有一个无谓镜头。父亲在奶奶面前唱的那支悲伤的歌曲“过去的伤痛,今天仍在……”似乎内含着隐情。还有从窗口位拍摄的父子二人默默无言喝酒的两场戏,毋需语言的心意相通,曾经经历,一个男人得以成长,现在轮到他尚且憧憬中的儿子。

姑姑也是,在家庭卡拉OK那场戏中,她佯装生气地说:“你这是要赶我走吗?”她没有回到丈夫身边,这是另外一个故事。

在经过世事变化之后,每个人都有不愿意被提及的忧伤。

韩恩素在第一幕出现时,穿着一身黑色的衣服,只有围巾是鲜艳的红色。李英爱的这套朴实而干练的衣服让人难以忘记。进入恋爱后,衣服也逐渐清新和明亮起来,但那套严实的黑衣红围巾在绿色竹林中的场景,奠定了全剧的色彩基调。

《春逝》中的李英爱展现出她非同一般的气质,优雅、天真,似乎热情,又含蓄而温柔,最难把握的,是韩恩素在其中时而流露的忧伤。她因为什么忧伤?深夜工作到天明,当早晨的阳光从电台的天窗照在初相识的李尚优与韩恩素身上时?李尚优问韩恩素常常深夜工作是否很孤单,韩答也希望有人挂念自己,这时我们才知道她此时已经离婚。接下来,韩笑着背诵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她不愿意继续谈论自己的过往。李尚优微笑倾听。他心中无法不震动,但他宽和地纵容着韩的情绪变化。韩恩素的上一段婚姻为何结束?无论是什么原因,都可知那时的韩恩素曾全心投入地爱过。她也许明白爱情在开始时甜美,但即将结束时又会带来伤痛。这可能也是韩恩素不时流露忧伤的原因。

在看到雪夜独自录音的李尚优,安静地斜靠柱子睡着的李尚优,她的心慢慢打开了一点。然而,可惜地,就只是一点。在很短的时间里,她又重新将心锁上。既然爱情总是变换,不如还是自己先变,掌握主动,不至受伤。

    戴着墨镜的音乐制作人敏锐地捕捉到了她暗藏于职业女性外表下的忧伤,于是直接对她说:“我知道怎么才能让你开心。”如此直截了当与赤裸裸,因他是一位久经情场的老手。李尚优不是,他只会用自己的全身心,毫无技巧地去爱韩恩素,他不明白为什么爱情流逝地这么快。

在多次努力之后对她说:“我可以做地更好。”但已无任何用处。

有人说,《春逝》是一部拍给男人看的关于成长的电影。结尾处,多年后的某个春日两人在街上面对面,韩恩素温柔的暗示,李尚优和她挥手再见。只有在他努力向天的深呼吸中,才可看到他心中依然有爱的挣扎。经过了失恋的苦痛、奶奶的去世,他开始懂得保护自己。我们不知他是否将心锁上自我保护。当这个温和的大男孩脸上开始出现成熟的痕迹,他在一望无际的绿色田地里独自录音时,那一幕仿若心灵。

 短评

爱情走的那么快,如逝光年.看了以后很心疼.没有开始,才没有结束.是这样吧

4分钟前
  • 晚安小姐
  • 力荐

因为她,他从男孩变成了男人。

9分钟前
  • 游牧人·芳汀
  • 还行

小时候在央六看过。。当时惊为天人。。特别是配乐好听到不行。。虽然不喜欢这个让人难过的故事。。但春逝这部电影对我影响之大。。现在想来。。之后的很多看法和审美就是那时形成的。。最深刻的就是男主角的职业。。他收录着大自然的声音。。竹林婆娑。。流水潺潺。。风铎清鸣。。稻田沙沙。。从此我就再也离不开大自然的声音。。再便是李英爱。。美到透明的女子。。饰演情薄意寡的女子。。实在让人讨厌不起来。。今天重看。。依旧不喜欢这样的遗憾。。但心中却是理解的。。春会逝。。情也会淡。。那种落寞的逝去和遗憾的残缺是最最让我难以忘怀的地方。。许秦豪的风格就是这样。。电影就像缓缓流动的溪水。。每个镜头就像静止了一样写实优美。。爱情怎么会那么短暂?因为谁也留不住春天。。

12分钟前
  • 草莓公主
  • 推荐

青年女子理应爱

13分钟前
  • 小米=qdmimi
  • 推荐

许秦豪这种小格局的大男子主义最讨厌了,你丫跟李沧东永远没有可比性。两人分手之后的李英爱所表现的那个讨厌的形象,说好听点儿叫您顾影自怜的欲望投射,说难听点儿那不就是你自以为是的意淫么?

15分钟前
  • 撕撕撕
  • 较差

爱情是温存过后,为你挠后背的痒。是无法入眠的那个深夜里,一次甜蜜的思念。是酒后的冲动,是长途跋涉后的一个拥抱,甚至是一碗泡面。是雨,是风,是婆娑的竹林。爱情是一种过期的惦记,是最后一次为你整理皱了的衣领,是彼此心知肚明的别离。爱情是生命中唯一一次的脱轨,但是啊,大男孩总会长大,女人也总会离开。我们更愿意将干干净净的东西放到电影里,并且赋予其名。那么这个故事的名字就是——爱情的流逝。

18分钟前
  • 推荐

胶片摄影太美好了,干净的发色,温暖的颗粒,画面不染一丝世俗尘埃。// 一段由寂寞空窗引发的感情从开始到结束,也不过如北方的春天般转瞬即逝,个中原因或许永远无解——是逐渐厌倦了一成不变,是寂寞有了更好慰藉,还是因为一句不经意的现实的话,就打破了虚幻遁世的甜蜜——又或者,本就是不该交际的两条直线,即使因缘际会了,也只能灿烂在那唯一重叠的交点。// PS. 李英爱绝世美女。

23分钟前
  • GIVIND
  • 推荐

男主给女主车门划上的刮痕,就像女主突然之间的热情骤减带给男主的感觉一样,直接得令人惊讶,猝不及防。分手时对女主和背景的虚焦。最后怅然的微笑。

25分钟前
  • 居无间
  • 推荐

"清新的爱情文艺电影" 或许是它的标签, 但实际上远远不止这些, 那些平静近乎写实的镜头, 波澜不惊的故事, 没有噱头, 没有矫饰, 没有传奇, 可依旧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春逝, 延续了<八月照相馆>的静美和哀伤, 可痛在没有回头 ---- "爱, 怎么能变的这么快呢?"

28分钟前
  • 阿Q
  • 力荐

男人在爱情这件事上永远是业余的。因为他们无意精通于此。他爱情的死去,甚至有精确而具体的时刻,他却浑然不知。女人攒够了失望就离开,嘴上什么也不说,也不揭晓标准答案。人生中,来到的,都是应该来到的;离去的,已经离去了。题外话:李英爱年轻的时候有一丢丢像常盘贵子。

33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录音师这个有趣的职业,融入了这段美好的爱中。

36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爱情就像一场感冒,每个人都会在特定时刻偶然感冒,然后又都会慢慢痊愈。可是第二次呢?他们仍不能幸免地感冒了

38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不愧是以音效师为主角的电影,声效细节细腻动人。李英爱的柔美脸庞里天然有着哀愁与脆弱的特质。春来夏去,爱情始于电光石火的刹那,却逝于不可捉摸的瞬间。

43分钟前
  • 喻鸣
  • 还行

1.两位演员都很不错,格外喜欢李英爱,知道是在演戏,但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让人觉得这俨然就是真实恋爱的模样;2.看到后半段,实在太生气了,严重谴责这部作品,将初涉情场的男主,那种分手后,等电话(不相信)、喝醉后跑去找女主(抱着一丝希望)、刮花女主的车(报复性逆反心理)的“幼稚”行为,简直生动入魂,让我怀疑情场中火热的大叔市场,此片绝对有推波助澜的作用,这让还未成为大叔而又单身的我太生气了。

45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如此真实,好像按了一个replay键……爱从不逗留,来去都不给理由。浓情时窝在被子里嗤笑,半夜三更驾车去江原道相会。冷漠时话都懒得说,面都厌恶见。并且当中缺乏合理的过渡。我睁大眼期盼着一个解释,还是没有。爱情就像春天,盛放之后,招呼都不打一声地走了。可是连恨的力气也没有,好像连无

49分钟前
  • 生如夏花
  • 力荐

春天是如此美好,却如此短暂,逝去时又悄无声息,所以越让人心中感伤,怀有不甘。许秦豪让时间抚平这春逝的伤痕。One Fine Spring Day,在春日,曾和你一起倾听过春天的声音,就已是最美好的回忆。

50分钟前
  • 时以星
  • 推荐

一季的情感。消逝得快不代表不真挚。最后那一次樱花下的握手,和好,不能如初。竹叶沙沙声,流水潺潺声,她轻轻哼着一首歌。回忆太美好,遗憾才那么多。

55分钟前
  • 汪见殊
  • 推荐

泣不成声。我总是记着谁跟我说:你太死心塌地。我也不知道爱情怎么变成了这样。我不会技巧,不会计谋。我学不会你们的全身而退。我迎接你们的离开又回来再离开,卑微的跟泥土般,如化雪般。不过,最后,我就算哭着,也会忍住,不再接受。

59分钟前
  • Mathilda
  • 力荐

爱滋生于山林与流水,又消逝在不经意间

1小时前
  • 翻滚吧!蛋堡
  • 推荐

3.5;素雅清新,恬静低柔,爱情如朝露短暂,似春日光景般易逝,留下的唯有风声穿过竹林的婆娑,雨意四起时的朦胧,樱云如雾下渐行渐远的背影。曾经相逢,彼此都只是生命中的过客。奶奶的故事恰与之形成映照,爱情的降临与消失皆不需要理由。

1小时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