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服

惊悚片大陆2013

主演:任达华,徐若瑄,陈思诚,颖儿,袁弘

导演:王光利

播放地址

 剧照

制服 剧照 NO.1制服 剧照 NO.2制服 剧照 NO.3制服 剧照 NO.4制服 剧照 NO.5制服 剧照 NO.6制服 剧照 NO.13制服 剧照 NO.14制服 剧照 NO.15制服 剧照 NO.16制服 剧照 NO.17制服 剧照 NO.18制服 剧照 NO.19制服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16 00:25

详细剧情

2013国产犯罪佳作,直面犯罪现场,尽显犯罪惊悚片的魅力,“艳尸”系重口味虐杀片,徐若瑄制服诱惑,陈思诚告别“北爱”大玩虐待,好戏这就开始!漆黑的夜里,一具被打扮成护士的艳尸惊现废弃医院。刑警队长方友为(任达华饰)和部下抽丝剥茧展开调查,就在他们苦苦寻觅线索时,类似凶案接连发生,引起了极大恐慌。面对变态凶手的公开挑衅,警方展开了周密的调查。而随着一个神秘女人周瑾(徐若瑄饰)的出现,方友为开始越来越接近真相。但当真凶浮出水面,看似尘埃落定时,方友为却发现,原来一切并非看起来那么简单,故事的背后,原来还藏着另一重真相……

 长篇影评

 1 ) soso

男主角就像刘烨整了形……一边看一边说这不是就小武的电视剧版吗……果然片尾字幕里出了指导老师:贾樟柯的名字,惊了,不带这么抄老师作品的

 2 ) 能制服别人的外衣就叫制服

看这电影时忽然若有所悟,制服(名词),不就是能制服(动词)别人的外衣吗。

一个大好青年,本来很善良柔弱的小帅哥,常被人呵声“滚”就得乖乖消失。一天,他不经意间穿上了客人遗留的警服就再也舍不得脱了,他可以大大声说个“滚”字,一条大汉就会马上滚蛋,更可以……

俗话说佛靠金装人靠衣装,当下竞争激烈,最有用的还是制服啊,真想向吴大哥借件来穿穿。

2009.10.6 http://william-ho.lofter.com/post/6c3aa_12da6f32

 3 ) 只演过一部电影的画家

主演 梁宏理,1972年生于陕西。现为油画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油画民族化工作室主任。

2002年 主演电影《制服》获加拿大温哥华电影节龙虎奖,韩国釜山电影节亚洲最佳电影奖。

宏理作为七零后的画家,他学画的时候正是“八五思潮”当红的年代。他也如同“八五”后的画家一样,比较自我。也许是他内向的性格、阅读的广泛,他与“八五”后大多数画家不同的是对自我的思考往往是在与他者的对照中进行的。宏理是个内心比较简单的人,他者的多样性往往使他困惑。他一直以孩童的好奇面对他者,不解而好奇。我是谁?我之外是谁?谁又从何处来?我又将去何方……这在他读大学后期直到今日都是他所关怀的。他不画熟悉的人和事,他把陌生作为自己的主题。但那陌生又如此的熟悉,使他魂思梦绕……因此,偶然性、片段化成了他作品图式。

 4 ) 深受贾樟柯影响的处女作引申出身份与权力话题的探讨

通常来讲,每一位导演的处女作巴不得载满炫耀的技巧和表达的欲望,甚至能奠定个人风格更佳。然而,对刁亦男导演来说,这个法则有点不太适用。无论是金熊奖作品《白日焰火》还是去年入围戛纳竞赛的《南方车站的聚会》,都难以令人联想到会跟他当年这部处女作在风格上有太大的关联。也许是由贾樟柯和著名摄影师余力为担任艺术指导的缘故,这部一鸣惊人的处女作受《小武》的影响很深,描述一个西北二线城市里的小人物故事。没有花哨的视听语言和叙事手法,完全遵循现实主义美学取向,摄影和美术布景充满了粗糙和简陋的质感,这也是那个年代中国大陆独立电影的共同特征。跟贾樟柯极为相似地,刁亦男在故事背景上展现出中国社会经历的剧烈转变:90年代大量工厂关闭导致下岗潮,经济衰退、城乡发展差异和道德滑坡,逐渐滋生出权力腐败与地下性工作猖獗的现象。

刁亦男并没太大野心,采用全景式格局来描绘整个社会的剧变,却选取了一个青年冒充警察的轶事,引申出身份与权力话题的探讨。小人物对制服的迷恋隐喻着对权力的渴望,这个显而易见的主题在男女主角身上都有所体现。男主角在双重身份(裁缝和警察)之间切换,穿上警察制服后享受到经济和感情上的意外收获,令他渐渐陷入到对权力的迷恋之中。同样地,女主角穿上男主角替她裁剪的衣裳时是清纯的音像店售货员,而之后换上浓妆艳抹的装扮则是伴游小姐,赚取着不为人知的金钱收入。外在环境因素令两人陷于真实与隐藏身份的心理挣扎之中,也折射出当时经济急速衰退,以及权力腐败等社会问题,这些统统可以在影片众多细节里找到相应的答案。

剧本里对两人感情的描绘颇有意思,起初是男主角以警察身份与女主角相识,然后女主角暗中识穿他的假身份,却没有声张;同样地男主角得知女主角的伴游女身份后,也没有揭穿继续维持发展。两人关系在这种互相欺骗的身份里愈发显得暧昧,而影片表现的主题似乎从对权力的迷恋,逐渐转向超越身份的爱情本质思考。而这个主题在刁亦男导演之后的两部作品里有更加深刻的探讨:《夜车》里女法警和女死囚丈夫的不伦关系,《白日焰火》里警察与女杀人犯之间若有若无的感情。从这一点来看,这部处女作似乎又预示着导演之后大部分作品的母题:人物角色在真实/隐藏身份切换之间的自我博弈与对抗,继而沉溺于情感/欲望危机里难以自拔。

这部处女作有着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画面以女主角在默默等待男主角回来时戛然而止。这种对感情的放空处理带有王家卫的味道,更明目张胆的是两人在电影厅观看的正是《阿飞正传》。这种结局在其后的《夜车》和《白日焰火》里再次出现,而且运用得越来越娴熟,更加接近欧洲艺术片的气质,自然受到欧洲观众的认可,而凭借《白日焰火》拿下柏林金熊奖似乎也是顺理成章。

 5 ) 普通人

一个假装警察的裁缝,一个兼伴游女的售货员;
被警察追赶的小建,被嫖客欺凌的莎莎;
是假装警察能获得特权还是兼职售货员能赢得尊重?
代表着身边最真实的一群人,为着生活的现实而妥协,挣扎活在社会的某一层面。

 6 ) 给蟑螂一个屋子,他依然是蟑螂,而屋子却是蟑螂屋

    哦,这个世界是无产阶级的,曾经有人这么说。
    我也是无产阶级,为什么我没有拥有哪怕是曾经拥有的那种充实感?取而代之的却是看着别人拥有的空虚与嫉妒。
    空虚的人是可怜的,嫉妒的人是可耻的。
    我时刻游移其中,不得要领的卑微的活着,
    这个世界不是我的,哪怕一分钟,
    他是属于那些不操蛋的人们,而我,不是操蛋,而是太操蛋
    可我真的无产。

    社会最底层的人们所代表的才是真实的世界,我一直这么认为,无论在哪儿,这句话通行无阻、
    
    小建有两个世界,一个真实的自己,一个臆造的自己,即使这两个身份所处一个阶级,非现实的自己也让小建得到华丽的满足。
    仅仅是一件衣服,可以让唯唯诺诺的小建变得趾高气扬。可以让一个裁缝放下剪刀站在路边明目张胆的罚款,只是因为穿上了一件警服,在小建的心中国家机器的服装就代表了国家法律,可笑的定律。
    小建在裁缝和警察两个身份之间自由切换,乐在其中,享受着制服带来的卑微的快乐,满足着小小的天空下小小肆意的满足。他可以说“滚”可以说“蹲下”等等,他觉得自己是上层人物了,觉得自己有本钱了。
     于是他膨胀了,于是他爱上了一个女孩。
     于是他变本加厉的利用这一点点的膨胀,在女孩面前展示荷尔蒙的能量。
     同样的阶层,异曲同工的命运,一个卖盗版的女孩子变成了一个卖自己的女孩子,他们互相隐瞒却又相互了解然后再次互相隐瞒,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们,没有力量的反抗时候没有借口反抗的时候,只有选择沉默,接受世界的安排,睁眼的反抗也是无解,那么,就闭眼享受,或者接受。
     这是命运的必然,这个世界不失为我们预备的,而是时刻准备的玩弄我们的。
     夜色,小建骑着自行车逃得消失不见,曾被他是为保护伞的制服不出所料的给他带来灾难。姑娘孤独的坐着或者她依然在等待——一个刚刚破碎而又重新编制的梦。

     妥协不会带来可怜,反抗不会带来胜利。
     天地之间卑鄙的爬行,我们是世界的主宰——那是一个梦,清楚的梦——他永远不会实现。
    

 7 ) !!!!!

反观莎莎,依然是制服控的迷恋者。她自己也有着一身看似素雅的萌女“制服”。只不过在她全职做应召女的工作之后,换了一身制服而已。 一个穿着制服的女人没有揭穿另一个穿制服的男人的本来面目。两个人就在这样的制服平台继续暧昧的生活着。小建直到片尾都在一直逃避。而莎莎也只能在制服跟化妆的伪装下继续埋头叹息。这电影说的就是一个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人性问题,你还要演多久?

 短评

人这一生多少会吸两种毒:虚荣与爱情,两种一起吸就是《制服》。

8分钟前
  • 黑狗成
  • 推荐

作为一部小成本处女作,《制服》还是令人惊喜的。处处都有刁亦男的小心思,镜子、光线、隧道尾随,镜头毫不慌乱,定力十足。乍看之下有点闷,但还是很合我意啊。结尾一段,也是绝美,山间雷雨欲来,红色衣服的莎莎低头唱歌,旁边是小建落下的警帽。另,梁宏理原来是油画家哦,他的《谁》系列也真是孤独

10分钟前
  • 鸡头井。
  • 推荐

起初觉着跟《小武》有点像,再一看这里边果然有贾樟柯的事儿

13分钟前
  • 王大聪明
  • 推荐

买了五块钱一盘的磁带,插进发光收音机里,在地下通道和着火车经过的哐当声听小河的歌!佩服得五体投地。

17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还行

对称式结构,两套制服的故事

18分钟前
  • Arcadia
  • 推荐

脱了制服,你顶多是一个有身份证的人。穿上制服,你才是一个有身份的人。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服诱惑。

20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三星半//镜子的意象用得真好 他从镜子里走出 他就不是他了//中国特色制服诱惑//影像质感让人很自然联想到贾樟柯 小镇青年的苦闷和挣扎作为主题似乎也是一种时代印记了//似乎有种隐忍的克制卡在每一帧画面里//双层谎言的建构还是过瘾//并不怎么好看 或许是因为先看了后期的作品 所以对这一部很是包容?只是感觉不错//连着剧情 《半岛铁盒》都算出现得恰到好处//会羡慕

22分钟前
  • YiQiao
  • 还行

一处细节:两主角去录像厅看的是王家卫,到后来俩人都睡着了~

27分钟前
  • j
  • 还行

打光写实透了(也可能是预算所限),素人演员的表演也时不时就垮掉,有几处摄影很有巧思,比如跟拍抬镜子的那段,不过他“为了实现一个镜头而特意写一场戏”的癖好是真的多年都没改呐;剧本很扎实,很犀利,“制服”既是一面镜子,也是一把钥匙,穿上“制服”我们未必不是自己,脱掉“制服”的爱情也未必是“真”的爱情;真是哪里的独立电影都能见到张阳啊;录像厅里放着的[阿飞正传];那个无限“被推倒又起来,被推倒又起来”的桥段太贾樟柯了

31分钟前
  • 发不沾霓
  • 推荐

可惜时间太短很多辅助情节都没能融入主题的思想当中

35分钟前
  • 懒鬼
  • 推荐

挺好看的,尤其制服控+裁缝这个设定太天衣无缝了

40分钟前
  • 石小po
  • 推荐

二刷

45分钟前
  • 希尼莫
  • 很差

有时候像土鳖自制剧,有时候一两个讲究的构图又瞬间变文艺,去掉这种不稳定性,总体风格已经很明确了

50分钟前
  • 小水
  • 还行

刁亦男处女作,真是糙啊,那些过曝的地方真是让人出戏……作为起点虽不及贾樟柯但是总是比宁浩的好一点。另外我严重怀疑吐槽中国独立电影的“警察妓女同性恋”是喷这部片儿的。亮点是国企的大时代背景,颇有些可以阐发的点。到了[夜车]刁亦男的文艺气质便很好地呈现出来了。

53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制服确实诱惑

56分钟前
  • Andy
  • 推荐

长安一片月,令尊捣衣声。今夕复何夕,开房复开房。女亦无所思,教君恣意怜。问君何能尔,游手又好闲。

59分钟前
  • 内个死猴子
  • 推荐

《南方车站的聚会》里桂纶镁的“拐子,借个火。”,《白日焰火》里桂纶镁的洗衣店,在这里面都能找到出处。

60分钟前
  • 张大水
  • 推荐

1.制服于人类身份的定位,社会属性浮于最表面的呈现;2.开始于谎言的情感,终究只会无疾而终;3.管中窥豹,社会不公。

1小时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裁缝与影像店女孩,还是警察与妓女?制服即是身份的象征,我们只能在别人的故事中演好自己。刁亦男有很好的空间嗅觉(光影、声响与色调),但对对群众演员的调控远在贾樟柯之下,片中对话都欠火候。

1小时前
  • 把噗
  • 推荐

无主的制服是一种无指称的权力能指,《制服》对应着它中文的两重含义,暗示着一种身份/权力的授予,以及失控的暴力,情色隐喻,一个菲勒斯的指示物。被权力之城堡拒之门外的卡夫卡式人物穿上制服,既是SM游戏之中的“角色扮演”,又等同于超级英雄影片之中通过“变身”获得匿名性的超级英雄。至于后者,主体的“变身”意味着某种作为大他者的力量或机构(authority)通过他的身体进行言说,而《制服》通过被掏空的大他者从而将“言说”呈现为环形。《制服》的现实主义视听只不过是假象或技术不成熟的结果,刁亦男在处女作中尝试着一种结构游戏,并借助晓剑这个主体的行走路线重构了一个权力视域之下的工业城市之中的荷尔蒙内耗,电子铃声,以及冰山一角的地下世界,直至某种超现实的幻境,似乎可以将其称为cyberpunk。

1小时前
  • 墓岛GRAVELAND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