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车走吧

剧情片大陆2000

主演:高虎,黄渤,陈宁,姜彤,胡晓光,孙艺菲

导演:管虎

 剧照

上车走吧 剧照 NO.1上车走吧 剧照 NO.2上车走吧 剧照 NO.3上车走吧 剧照 NO.4上车走吧 剧照 NO.5上车走吧 剧照 NO.6上车走吧 剧照 NO.13上车走吧 剧照 NO.14上车走吧 剧照 NO.15上车走吧 剧照 NO.16上车走吧 剧照 NO.17上车走吧 剧照 NO.18上车走吧 剧照 NO.19上车走吧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01:01

详细剧情

  1998年,山东青年刘承强(高虎 饰)和同乡高明(黄渤 饰)相约来到首都北京。已去海南发展的表哥小软将自己承包过的小巴托给承强,在小巴老板陆建刚的帮助下,二人在郊区找到落脚之处,也顺利地成为了小巴302线的司乘人员。建刚哥为人仗义,但同在一条营运线的大头和大英子出于利益 的关系,处处与强子和小明作对,双方为此曾大打出手。在此期间,他们结识了同住一个院子的四川女孩小辫子,高明更与她日久生情,而强子则喜欢上了小巴上的常客丽娟(陈宁 饰)。  经过一番努力,两人经营的小巴逐渐有了起色,甚至引来电视台的关注。与此同时,大头对他们的排挤也越来越厉害,这两个外地青年在北京的闯荡之路无比艰难……

 长篇影评

 1 ) 回味,新一代的农村人的出路

   打工仔拥有自己的梦,不管挣多少钱,不管穿上多好的衣服,依旧是另一层的人。这是令我回味的一句话,人类怎么样才能达到平等,不可能,因为世上没有平等。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平等,都在努力的奋斗着!

 2 ) 上车,走吧

 依稀记得是2006年,无意间在电影频道看到了电视电影《上车,走吧》,也许是因为非常无聊,所以就看着这个怎么看也是个小制作且无大牌明星电影。还记得是电影频道制作拍摄的,那应该是学校放假的时候在家无意看到,很受感染,‘人这辈子没有过不去的坎。’大概的内容就是一个90年代末的一天,山东农村的刘承强(高虎)和高明(黄渤)俩人离开家乡,来到北京。在建刚哥的帮助下,他们成了北三环路上302沿线“小公共”中的一员。强子聪明、有上进心,负责开车;高明土气、拘谨,负责收票、报站。初来乍到,他们常受同开一条线路的大英子与“大头”欺负;挣扎很久,在他人点拨下,他们开始用老家山东话报站拉客“上车,走吧”;这一轻松有趣的方式真地打开了局面,吸引了不少乘客;嫉恨的大英子和“大头”先是举报他们没有准运证私自营运,又将他们的车做了手脚,结果车毁人伤,恩恩怨怨最终两败俱伤,一方进了班房、一方没了生计。
  
  影片的另一面展示了这两个人的感情生活。高明一早结识了在朋友店里打工的四川妹“小辫子”(孙逸飞),他们的感情发展很快;后来“小辫子”不愿做既苦钱又少的服务员,去KTV做了小姐,傍上大款后两人分手。而强子对常坐这辆小巴的一位漂亮都市白领丽娟(陈宁)产生好感,丽娟是一名给老总们教授英语的教师;丽娟最开始排斥这个打工仔,但强子的朴实善良慢慢拉近他们的距离;最终在强子明显表露出爱慕之意时,丽娟很现实地婉言拒绝了他。
  
  高明受不了事业和感情的双重打击,回到老家娶妻生子;强子继续留在北京,不停地换着工作,寻找着未来;丽娟应聘到了一家大公司,她不再乘坐那部公共汽车,当然强子也不再做司机,他们的距离更加遥远。
  
  影片的最后:强子到丽娟所在公司送饮用水,丽娟发现他下楼,追到窗口,看见强子站在建国门的人行天桥上,微笑着看着大街上川流不息的车辆以及当年他也开过的302路公共汽车……这时画面切回到影片开始时俩人离开家乡的场景,画外音说道:
  
  “1998年7月4日,我和高明离开了生长了20多年的家乡,这块再熟悉不过的土地。我们是悄悄走的,没有告诉任何人。直到今天,我还能想起当时那种抑制不住的兴奋。”
  当时看到这部影片的时候就觉得淡淡的伤感和对人生的无奈,两个山东出来的小伙子在北京开小巴闯荡的一段经历,中间有雄心壮志和壮志未酬的挫折,穿插着美好爱情和爱情带来的失意。虽然技术上比不上那些正经的制作比较精良的电影,影片具有一种无可比拟的刻骨而悠远的意境,我记得里面那个北漂的弹着吉他的男人,在他坐在小四合院那个树下,喝着酒,唱着李宗盛的《和自己赛跑的人》时候,我心里的感动和悲凉。 北漂的文艺青年们的生活状态,一种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和现实的差距。
  或许你看到淳朴的农村姑娘“小辫子”成为夜总会女郎的时候,会忍不住说桥段老套,但是我明白在2000年拍摄出来的电影,这种桥段可能还没流行,虽然到后来像类似王家卫的台词一样变的俗套,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它的真实,或许你不愿意接受,但生活就是可以逼迫人如此。

  今年居然没想到无意见又在电影频道看了次这部电影,电影之后还有流金岁月的节目,十年之后的黄渤和高虎已经物是人非了,现在黄渤终于成名了,时尚的装扮中看不出他在电影中穿着白色汗衫,操着一口山东口音的叫喊声。一个黄渤成名了,可还有许多黄渤没有成名,北漂的人总是艰辛的。

 如果编剧马小东没有在四合院里与农民兄弟交流的体验的话,他怎么可能写出《上车,走吧》这样生动而精彩的剧本?冯远征客串的片警进入四合院的时候我就在想,那些围坐在长发歌手周围的艺术青年之中也许就有编剧自己的影子。
  
 《上车,走吧》的结尾的寓意很好:小明最终回到老家,小强选择继续留在北京打拼,并对未来满怀憧憬。这是一个感人的小品,更是一个励志的寓言。 或许人生就是路过很多车站,很多的坎,但是希望我们可以一句轻松的上车,走吧。跨过它。

   现在是2011年,这篇影评是我在2009年时写的,今天当我再看到这部电影时,我脑海里记住的只有一句话..强子说的没错,每个人都是不相同的每一层的人....殊归即使同途也是貌合神离...我花了两年的时间浪费自己的一切...两年后我看自己依然是孜然一身,我的收割都给了别人,我把丰收的季节提前割舍了,青涩的种子被人嫌弃的丢在地里...我妈说人家每个人都是后悔,只有我,从来没说过后悔...我要后悔的是什么呢?逃离一个监牢,进入更大的一个风暴中,神马地方没有悔恨的人,既然如此何必在意?
   当我还坐在围城里时我说在逃出监牢时要历经大风,风雨摧残中振翅高飞才能偶见光芒,而真正的太阳,是需要飞上更高一层的云霄时才会看见的...围城迟早要出来的,大风大雨神马的谁也不能逃避,我羽翼尚未丰满,当初还偶有几片斑斓,如今在这风尘当中也是渐渐泯然...外面的西装脱掉之后,灵魂的确是会得到充分自由的成长,但催蚀也是必然的...倒在了某个黑洞里,掉进了某个蜘蛛网,能否逃脱也是种不死涅槃,生则盛,死则亡...风尘中荡漾,如此也算寻常...所有的一切的消沉,都是对灵魂的一次提醒,涅槃后会更强大,如果活不过来,死了也是刚好..有些鸟人,在这个世界永远不明白风尘洗礼和不停的斗争...博弈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但是因为明白看得到对手,那么即使孤舟浮沉也无畏无惧...精卫填海,夸父追日,胜负谁定?知者,不知者,皆谓其癫,然行者怎能忘了西游...

 3 ) 奋进的歌曲,真实的影片

第一次是高中时看的,电影频道又多次重放;于是《上车走吧》也就成了自己心中一部经典电影,第一次看《疯狂的石头》,我就喊出来,这不是那个中巴卖票的嘛!但现在看黄渤已经没有当时的羞涩,但相比我却更喜欢之前的他。

斗转星移,自己也随着成为了一名北漂;同样,当时来北京的目的同那哥俩一样,大城市、鳞次栉比的高楼、匆匆的人流、琳琅满目的商品、丰富的娱乐生活...乱花渐欲迷人眼。

但几年生活洗尽铅华,繁华的城市中又有多少属于自己?每次透过橱窗欣赏展示的商品,忽而觉得自己像安徒生笔下的卖火柴的女孩。每次走在街上,听着周围操着各色口音的过客,有的早已饱经风霜,有的人神色间充满倔强,有的话语间仍天真无邪...我想:长时间呆在伟大的首都,它能够轻易的将你的情绪和性格玩弄於掌间。从少年不识愁滋味到除却巫山不是云,其中苦涩和辛酸又有几人能知,至少皇城根下的那些八旗遗少们是不知道的。

重新领略影片,片中曾经陌生的画面却实实在在地出现在我生活的地方。亮马桥的车站,自己也无数次的在那里等公交;隔着天桥,远处就是富丽堂皇的长城饭店。幻化成梦境,自己这边就是老百姓的简约生活,远处的长城饭店就是北京奢华生活的剪影,但横跨的天桥早已不见踪影。

片中的歌曲一直激励着我,《和自己赛跑的人》,一首不算热门的歌曲;K歌时,与一位即将远赴欧罗巴的朋友同点此首,别人不解,我俩相视一笑,滋味不言而喻。

“前方没有终点,
我们永不停息...”

 4 ) 结尾难道不是很讽刺吗?——导演真狠啊。


我们看到,结局的时候,高虎饰演的男主角在一栋办公楼里被陈宁饰演的女主角遇到。

那个时候两个人的身份已经有了变化。
陈宁终于得到自己想要的工作,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工作,也不知道什么头衔。对她个人而言肯定是进步了。

反观高虎的角色。从小巴司机变成送水工难道不是一种退步?因为在电影开头,那个送水的一直找大头问有没有工作,这个时候已经暗喻送水的没开车挣的好。

后面还高虎还飙出一段鸡汤,不过是自欺欺人罢。

导演真狠。

 5 ) 北京,一场旷日持久的单相思

2000年到2015年,这部电影的历史不会比我开始发动马达的脑子还年长了,初看电影时我还只是个黄毛小丫头,依稀只能记得电影频道里两个颜值拙劣的山东小伙儿大着舌头咧着嘴蹩脚地恶搞着京片子“上车,走吧!”然后相视狂笑的嘚瑟样儿。

时间一年一年的过去,高虎吸毒被抓去蹲放出来没声没息了,黄渤头戴中生代票房福星的帽子活跃在各大电影里和女神恋爱和男神飚戏。十五年前的他们,带着素面朝天的两张民工脸演绎的又何尝不是他们在演艺圈的北漂之初?有人成功过又失败了,有人依然成功着。我的面前也出现着一波又一波和我毫无干系的人,带着最初没有掺杂丝毫畏惧的喜悦前仆后继赶来,幻想离自己心中的梦想之地近一点,更近一点。他们对北京满心向往,但他们一定不知道,活在北京就像在悬崖上走边,他们并没有一种飞檐走壁的能力。

很多年前,刘承强和高明这两个胶东农村的小伙子也是这样来到了他们心中一直向往的城市——北京,尘土飞扬的公路上,一辆破败的中巴车系着这两个小伙儿的梦想开始朝终点狂奔,他们憨厚的笑容蹩脚的口音笨拙的表情都给他们带来了极好的乘客缘,高明终于得到了活泼漂亮的川妹小辫子的爱情,刘承强也和美丽文静的北京女孩交上朋友,生活灿烂地让他们都误以为自己接近了原本遥不可及的北京生活,这个时候的北京多好啊,有女票有钞票,在光秃秃的大马路上,他们仿佛真的享受到了哗啦啦数钞票的快意。

温暖的休憩太短了。刘承强和高明因为生意红火得罪了人,车毁人伤。小辫子开始过起了艳俗又不安分的生活,身体出卖了灵魂。高明的爱情彻底碎了,踏上了回乡的路。而刘承强决定留下来,带着不安和疼痛,裹着他对北京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两个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在火车站默默道别,开始了他们各自新的人生之路。

北京,脆弱而又冷漠,仅仅走到了它的边缘,高明的梦想和爱情就已经被现实打碎了,不知道回乡的路上,他脑海里还会不会浮现出和小辫子嬉闹的场景,那一刻几乎承载了他活在北京的所有奔头。从繁华到沉寂,他完成了一段光怪陆离的旅行,北京,这个城市有着他无法融入的氛围和气质,还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通道,这都不是初来乍到者可以找到的。

刘承强,他的梦还没做完,这个行动起来有一股蛮劲儿的小伙,如果故事还未完结,他会在北京找到他的根还是回头寻找他来时的路,他会迷失在车马如流的十字街头还是如愿过上宁静有序的生活?

在90年代,外地人在北京受歧视的状况比现在要严重很多。时代在变,人也在变,现在的北京无形的围墙开始变窄,它似乎敞开了一半怀抱欢迎着所有人进入,这种姿态是真实的吗,当你拍下累积的尘土,当你说着地道的北京话,你觉得你融入了,你给自己打了十分,然则永远都有你无从学起的东西存在着,就这么一丁点的东西就足以放大你的不安,这是你永远无法拥抱的空间,这是你离北京真正的距离,这样的距离在身体里,在皮肤里,在气味里,在思想上,在精神上。

北京,是多少年轻人曾经的梦想。他们离乡背亲,他们挥洒汗水,他们想要挤进来,他们想要和这个城市真正的拥抱,成为被接纳的一份子,然而,他们始终没有归属感。这里的一切仿佛都不属于异乡的他们,身体进来了,灵魂找不到出路。楼很高灯火很亮,没有一个角落属于他们,他们不是归人,只是黄昏中的过客,他们无法像熟悉妈妈的菜一般熟悉北京的味道,也无法像熟悉自己的痣在哪儿一样找到自己的位置。

北京,一场旷日持久的单相思,它是否回应,如何回应,并不重要,而它的好也与他们无关。



 6 ) 7年后,我才敢来写这篇--不是影评的影评。

12年前,这部电影公映。 7年前,很偶然的在电视上看到这部电影。 喜欢非常。 而7年后的我,才斗胆来写这篇影评。 12年前的北漂那种处境,7年前的我还没办法的理解那么透彻。 但被老师们连哄带骗的交了补习费上初中上高中上大学。 一句句虚情假意的“为了你好”,掩饰不住一个个黑漆漆的心。 学生的钱在那个时代便是最容易赚到的玩意儿。 所以,抱歉。 我这个“坏学生”对中学时代的老师没有一丝好感和感激。 所以7年前的我依稀察觉到了,所谓的美好社会在安排什么样的排场接待我这个愣头青。所以我选择了逃避! 有时候逃避也是一种变相的机遇,年轻人都不乐意说自己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宁可逃的无影无踪,也痛恨那些字面软弱的说辞。我同样如此。 大学毕业后,我窝在家里,没有工作,慌不择路的考了驾照,不为了高帅富那样开车泡妞,我也买不起豪车。只是为了生活的底线--当一个出租车司机,混口饭吃。就像电影里那样。我不敢说,这部电影给了我北漂的动力,但至少给了我北漂的憧憬。尽管我只有大专的学历。但我想试试,因为年轻。 SO,我去北京了。U盘里带着这部电影去了北京。 北漂生活的开始,我有如刘承强和高明初到北京的兴奋,一摸一样。 我因此惊讶于北漂固定模式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我在万千鄙视中,对第一份700块得工资激动万分。 我也为每个月能攒下200块钱而沾沾自喜。 因为这些都是我自己应得的。 没有什么事比花自己的钱更让人兴奋。 我很庆幸我北漂的初始生活,不知道三里屯,不知道工体,更不知道没倒闭的天上人间,我没有在刚到北京就接受那些现实差距的洗礼。 这是老天爷对我的眷顾。 但该来的总要来,我没遇到欺负刘承强和高明的混蛋,但我遇到了丽娟小辫子所代表的感情现实。一个北京电视台当大编导的妈,一个国安局厅级干部的爹,一个风情万种的妹子让我的人生第一次意识到什么叫差距。什么叫浮云。 我败的很彻底,败的很狼狈,一切自信一切真诚在现实面前都是个P。 也就在这个时候我想到了离开,像高明那样。 我那个值得尊敬伟大的爹妈亲苦在企业拼出的家当,够我在边陲小城活的富足,但只能让我在北京活的像个屌丝,这就是现实。 我从来没埋怨过父母,我不是那种人,但我偶尔会怨天尤人,为什么不是个富二代,这也许是每个北漂都或多或少发出的感慨。 北京这座城市每天就这样嬉皮笑脸,略带嘲讽的去包容这些进进出出的北漂有梦人。 但我似乎命中注定就要漂泊,我离开了北京又回来,三进三出。 7年一瞬间,过眼云烟。一切归沉静。 所以我现在才彻底的理解上车走吧这些人! 刘承强 选择留下,我给他鼓掌,他一定会飞黄腾达,老天爷会眷顾一个努力,并且知道自己位置的有梦人,也许他未来也会去进修学习,他在北京的梦还未完结。他未来一定会在北京有自己的成就。 高明 他离开的明智,我会给他由衷的祝福,他的未来也会很幸福,小城市的安静也许更适合他,他没办法从被小辫子的抛弃中解脱出来,更没办法正视这座冷漠的城市,在金钱地位上的巨大差距,让他平静认输。他想的很开,其实很多北漂都在陆陆续续走上这条路。开始另外一个更适合自己的人生。一个聪明人懂得珍惜自己最容易得到的东西。 丽娟 她代表着北漂中千千万万的女性,强势,独立,并且率真。但也矛盾,现实,就那么凭空高傲着。其实换一种角度来说,她们和高明刘承强并没有什么区别。因为她也在坐小公共汽车,没有私家车,没有大别墅。她也在为了每个月那点薪水而打拼,只不过一个办公室,一个阳光下。冷漠现实的外套下,她有一颗善良,天真,渴望真爱的心,只不过,女人,安全感太致命了,谁对谁错?我的答案是没有对错,因为丽娟是个女人。这就是命中注定。 小辫子 她是北漂女性中边缘的灰色地带。代表着夜夜三里屯,工体,会所的那一群孤独模特和三线艺人。昼伏夜出。把自己当商品一样打扮的漂漂亮亮,等着有钱人前来询价,顺便做做梦,幻想着哪个有钱人能半跪着给自己求婚,然后下辈子在享受中度过,但我想这种想法,连女人自己都会觉得可笑。所以不去想,只要燃烧青春,就足够,老了弄些钱,在家乡找个不知根知底的老实人,一嫁,找个坐班的工作,或者开个服装小店,也是一辈子。伤感但可靠。 还有其他形形色色的北漂人,一起勾画出一幅巨大的画卷,标题就是四个大字----上车走吧。 要我的理解,要么上车,要么走吧。 总的选择。这就是北漂,后果自负。

 短评

在青岛一家饭馆吃饭时瞅见电视里放,回来就找来看了,定义为电视电影更准确,剧情完全是电视剧式的,从摄影、布景到道具等技术项目都很粗糙,大量摇晃的镜头营造了一种漂泊的不安。管虎和黄渤的黄金搭档早在十几年前已经试水,讲述北京外来打工者的种种不易与困惑,却并非日后蚁族的那种高知者的迷惘。

7分钟前
  • 洛梦蝶
  • 还行

山东人在北京的,爱情故事。(管虎早期的片子,叠影的手法让人感觉不像是个电影,很多地方都像是在拍电视剧,配乐与表演都比较稚嫩。但是故事加上质朴的表演很打动人,北漂的外地人,陌生的城市,熟悉的感觉。毕业季看这部电影,离开上海,回到山东,高虎没想明白他跟黄渤去留谁对谁错,坚定就是了。)

8分钟前
  • Eco
  • 推荐

好原生态的电影作品:制作粗糙却充满质朴醇厚的真情。残酷的现实世界真是让好人活不起:努力奋斗地生活却不幸遭黑心人的暗算;互述真心的爱情却败给了阶级贫富的差距;……观影时偶尔被逗乐甚至起鸡皮疙瘩,但更多的感触却是无奈的心酸。……挣钱是一个反复被提及而我却不太会但还是得面对的字眼。……

12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青春如丧梦未丧,反认外乡是故乡。殆耗年华皆不顾,为他人作嫁衣裳。

16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推荐

CCTV6今晚的《上车,走吧》是管虎早期的作品之一,黄渤大红大紫的时候依然不忘在访谈中提及此片。当时高虎接到了这部片子的主演,同时推荐了最好的哥们出演配角。正在三里屯驻唱的黄渤就这样走进了观众的视线,从一个地下歌手变成了演员。如果说管虎是黄渤的伯乐,那宁浩就是最会驾驭这匹千里马的骑兵

18分钟前
  • crow
  • 还行

本色表演,电视电影,歪斜的镜头,有纪录片风格。

20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在电影频道看的...居然那小子就是黄渤!

23分钟前
  • Ex
  • 还行

黄渤还是很有生活沉淀的,演技自然真实!

28分钟前
  • 元宝宝
  • 推荐

北京、小公共、城乡结合部、“外地人”……90年代末的北京,现在看上去竟是这么的遥远陌生。幸好还有电影,为我们记录原生态的历史,让我们关注那些每天身边擦肩而过的鲜活生命。

32分钟前
  • 影子
  • 推荐

不知道黄渤在站台看见舒淇的广告牌,说“大妹,漂亮啊”的时候是否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也可以和她一起出现在银幕上,光芒万丈

35分钟前
  • Tom
  • 还行

1990年第四代导演张暖忻的《北京,你早》,与2000年第六代导演管虎的《上车走吧》共同记录了那一代青年的精神状态、失落的爱情故事,二者也有不同的角度:胶片电影/电视电影,60后/70后青年,公交车/小巴车,北京人/北漂族。《上车走吧》全片那手持摄影倾斜的画面风格与民谣音乐,显得更有时代鲜活气息,如纪录片一般真实。也记录了个体承包“小巴”这一独特的时代现象。黄渤高虎等演员演出了北漂族的生活百态,十分接地气。反派配角大头英子的泼辣组合更是生猛出彩。20年后,消失的小巴车、暂住证被黑车、滴滴、居住证取代,城市规模与公交系统发展迅猛。不变的是民谣音乐、北漂族的奋斗及“城里人与外地人”的心理隔阂。难忘青涩的黄渤指着广告牌上舒淇的一幕

37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世纪末的北京,市井味的江湖。差异巨大的四人,两段无疾而终的恋情。阶层,难跃;如今,更甚。现在别说找一部拍得这么有想法的电视电影,就是整个影视界都难觅踪迹。ps.1.建刚哥才是笑看风云的大佬;2.酒吧歌手的那首歌不错,查了下原来是李宗盛的作品。

42分钟前
  • 皆空
  • 推荐

以前电视上看的。印象颇深。觉得好。没架子。真实。心酸的励志。难得。

44分钟前
  • mecca
  • 推荐

黄渤第一次找乘客收车票钱,唯唯诺诺的说:大姐,2块,俺哥说的。像极了我一开始来巴黎,老师让回答问题那个样子。土鳖。世界是分层级的。这真让人感到丧气。

48分钟前
  • 力荐

这片当年我还真看了而且还真看下来了 本子很好 导演角度也不错 当时觉得那小矮子挺可爱的~昨看了塞塞踢歪6的流金岁月 嗯 黄渤是个踏实的好孩子

51分钟前
  • 瓦达西瓦又又又桑只爱这巧克力
  • 力荐

中央六最靠谱的电影

52分钟前
  • 小米=qdmimi
  • 力荐

那一口青岛味的方言哟!黄渤这个小伙子的处女作。

57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片尾青涩的黄渤路过广告牌,看着舒淇的笑脸对高虎说,大妹!好看!没想到后来俩人竟有了合作。

1小时前
  • 付玲
  • 还行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关系才是第一生产力!2015.6.12成都

1小时前
  • 朝暮雪
  • 还行

原来我当年特别爱坐的302路还有过同线路的小巴运营,“2001年12月1日,在三环路运营的302路等800多辆小公共汽车停止运营。”故事实在一般。高虎演得很好,黄渤太青涩。女一号的好些镜头拍得像软性色情片的味道,女二号应该是非职业演员且演的痕迹太重。其余演员里那位京片子售票员大姐演得太过了。

1小时前
  • 私享史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