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剧照

罪恶之家2015 剧照 NO.1罪恶之家2015 剧照 NO.2罪恶之家2015 剧照 NO.3罪恶之家2015 剧照 NO.4罪恶之家2015 剧照 NO.5罪恶之家2015 剧照 NO.6罪恶之家2015 剧照 NO.13罪恶之家2015 剧照 NO.14罪恶之家2015 剧照 NO.15罪恶之家2015 剧照 NO.16罪恶之家2015 剧照 NO.17罪恶之家2015 剧照 NO.18罪恶之家2015 剧照 NO.19罪恶之家2015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16 00:26

详细剧情

 长篇影评

 1 ) 时代与背景

1912年,故事发生的时间,正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前夕,1907年,英法俄三国正式建立了军事同盟关系,对应德奥意的战线,此举进一步加深了欧洲的紧张气氛,各国开始空前的军备竞赛,因为军需旺盛,拉动了经济增长,所以在影片中,亚瑟(资本家)说女儿的结婚是perfect time,因为处在经济增长的阶段,而在Eva(女主)所主导的罢工正好是在亚瑟的公司接到一笔前所未有的大订单之后,这笔大订单估计和军需有关。 1. 女权的崛起与打压 这一点片中多次提及,面对亚瑟具有很侮辱性的语言,eva说“你不会这么跟我说话如果我是男的,你不会给我工资这么少如果我是男的”。但女性的罢工在一方面也显示出女权兴起。(1910年,也就是片中eva罢工的年份刚好是某个大会确定每年3月8日是国际妇女节的年份) 2. 资本家的贪婪与剥削 当时环境是工业革命成果完全被资本家所享受,社会毫无普遍的福利可言,为了压迫农村人口进城到工厂工作,资本家使用种种方式剥夺了农民的土地,所以有千千万万像Eva这样的农村女孩不得不背井离乡,到大城市的工厂遭受资本家的剥削,在工厂里,资本家具有绝对的话语权,把工资压的很低,以至于罢工的人靠积蓄甚至撑不过几周(所有亚瑟十分自信工人下周一就会回来工作),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一个镜头,这个工厂也有雇佣童工(19分38秒,大家返回工作时,一个儿童模样的女工出现在镜头里),可见剥削的严重程度。

 2 ) 一部让良善之人迷失思考力的戏-看看作者是怎样让你沦陷的!

an inspector calls 中文译名是《探长来访》、《罪恶之家》。 这戏本意是想让人们注意自己的言行。作为社会人的我们,每天都在被这个世界所影响,也同样每天都在影响这个社会。善待他人,才会被社会所善待。 但这部戏的剧情很难完美地撑起这个主题来。

这部剧太过戏剧化,太过巧合化。当然它是由一出话剧改编。而且太过阶级化,也太过情绪化。他没有把思考留给观众,而是通篇明显带有偏向性的说教。

电影围绕一个女人的自杀展开的,死亡是一个悲剧。是一件让人忧伤,唏嘘感慨及同情的事。 特别是一个年轻貌美且看似道德高尚且怀有身孕的女性的死亡的更值得同情。

鲁迅说悲剧就是刻意把一件精美地瓷器摔碎给你看。导演不仅摔了,还摔得漂亮。 导演用了很多特写镜头来刻画女子自杀的情景,以此来表现女人的痛苦。这个观影过程不得不让观众感同身受。让人产生了极大的哀怜之情。

同时导演还在女子自杀与家人庆幸两个画面之间切换了多次,这无疑产生了强烈的画面对比,增加了极强的戏剧感染力。观众几乎一边倒地同情起女主角的不幸并反感那家人的表现来。

同时,他还把五件事的当事人都设置为资本家,上流阶层成员。绝大部分观众都会介于自己的身份地位本能地无意识地产生阶级仇视感。

最后导演还加上了有如先知及鬼魂一般存在的探长设定,这让片子有了一种宿命感和宗教里的所谓审判感。

对于美人自杀的怜悯、对于弱者的同情、 对于阶级本能的仇视,还有宗教的审判。
   (不好意思,中间添一段)
看看作者是如何带偏观众情绪的。
先看角色设定。
一边是一个人,一边是一家人。 (弱者形象)
一边是贫苦人,自幼父母双亡,一边是上层社会的有钱人。(弱者形象+阶级对立)
一边是聪明,年轻,漂亮,还有一定道德观念的人,一边是 有着各种真实人性的人,当然这地方让作者写得很坏,各种污化描写。比如对母亲和父亲的描写 。(强烈的对比)。

再然后再看作者是如何给女主角加同情分的。
首先是罢工的勇气可嘉,其次是不为个人利益所动,拒绝了招安。
(好感加分,对吧?)
再然后还是个文艺女青年,会写日记,会逛沙滩。 沙滩上的镜头语言特别美。
(又加分)。
再然后,还拒绝帮助,说偷来的钱咱不稀罕。
(直接圣人化)。

至此,大部分良善的观众彻底被情绪控制住而且主动放弃了理性思考的能力,无意中就接受不需要太多思考且情绪化的东西,从而忽略了剧情的真实样子。

这部剧确实很考验一个人独立的思考能力。也考验一个人有没有不受情绪化影响而保持理性思考的能力。

说说剧情。 探长台词:“你们是她死亡的帮凶”,小儿子台词:“我们杀死了她”。作者通过角色之口把女子的自杀直接推向了这一家人。那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论断成立不成立。

第1件事,罢工。劳工矛盾。一个女子替工人团体代言向工厂主讨价还价,勇气还是值得赞扬的。同时她不要自己个人利益,而去争取集体的利益,精神也值得赞扬。有个前提是什么,那就是她背后有一帮和她共进退的团体。团结才有力量。事实是,所有工人返工去了而没有人挺她。她既然有胆量把自己致于风口浪尖去做工人代表与工厂主谈判,那么她是否准备好了迎接失败的可能性?她没有。 只能说她,她有勇无谋,不善于保护自己,缺乏斗争经验。 工厂主开除她是基于稳定工厂局面的考量。辞退这一举动也是人事管理的工作日常。无论是辞退还是招募其实都和道德无关的。

但是作者在表达什么?作者明显在引导我们理解为,工厂主让女主角失掉了工作的行为让女主角的人生开始了一系列多米诺骨牌效应般的演变,最后导致了女人的自杀。能这么去理解么?要知道影响人生命运走向绝不是某一个孤立的因素,绝不能把个人命运怪罪到某一个人某一件事情上。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种结局都与各种因素有着千丝万缕且错踪复杂的联系。我们无法开启上帝视角去确切地知道我们的每一次言与行会给对方会带去怎样的影响。 人对自己的命运尚且无从把握,又如何去把握他人的命运呢?

引用一个网友的话: 今天心情不好,有位顾客过来买东西有点刁难,于是我们吵了一架。这位顾客回家的路上打车遇上堵车,跟司机又闹了矛盾。回到家发生房东跟她讲要涨房租了,又不爽。开车出去路上被人超车,于是一怒之下加速飙车,最终车毁人亡。所以,我有罪,出租车司机有罪,房东有罪,开车超过她的人有罪,大家都有罪,这是不是探长或者作者想说的话呢?

第2件事,看影片的28分29秒,可以很明显在试衣镜里面看到女主角那一抹嘲讽的笑。 假设你在内衣店买纹胸,对方笑你胸小撑不起,你在包包店看包,服务员对你面露鄙夷的神色认为你是穷鬼买不起,你是什么心情?总之,女主角作为营业员没有好好履行她的职责。 当然不可否认,女儿其实大可不必非要店方开除女主角.这样的行为确实我也无法认同。只是女儿其实当时一直处在一种压抑和发怒的情绪里面,她放大了所谓的羞辱感。没人能活得跟圣人一样没有过错。人们不都是在错误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言行,不是吗?

我们应该善待身边人,但你会由此变得缩手缩脚吗?你会害怕你的某一个无心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灭顶之灾吗? 万一你哪天给别人一个不好的脸色让人家自杀了,那你是不是就难逃良心的责难了?
可是问题是,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也无法去准确地预判在我们看来是善的行为究竟会怎样去影响他人的人生。而在我们看来是恶的行为 可能也未必会给别人带来负面的效应。假设,假设女主角离开了这份工作后反而得到了一个更好的工作机会,从此走上人生巅峰而不是一直窝在这里做服务员呢?那又怎么算? 所谓种善因未必得善果了。 可是,我们看到,这个过错让女儿这个角色自始至终懊悔不已。

第3件事,女主角流连在皇宫酒吧这种烟花是非之地寻找某种潜在的可能性时邂逅了女婿。 从此女主角被女婿包养起来,成为他的情妇。一开始是出于爱,之后因为现实原因比如阶级差异,他们不可能修成正果,于是不得不分手。

而且在被包养期间,在这半年时间里,她没有继续出去工作。拿到女婿给的分手费后,她也没拿这钱去学技术找工作或者做点小买卖,也没有利用女婿的关系在社会上找份工作,或是直接在女婿的公司或工厂工作,她什么都没干,她在海边玩了两个月。然后钱用完了,她又一次回到皇宫酒吧,再次让自己沦落街头 。

这一段我是想表达,一个人的命运的走向虽然说受到社会的影响,身边人的影响,但也同样取决于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倘若自己对自己的命运多一点把握,可能结局就完全不一样。所以说人的命运是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不能简单把不幸归结为他人的责任。所谓点背不能怪社会,呵呵。可是作者却一直在做这样的努力。

并且,说到他人责任,女婿把女子从他人手中拉出来,给她吃喝,供养她半年,有吃有住,还享受到了爱情。女婿最后还给了她一笔钱。可以从影片看出来,女婿其实对女主角非常好,而且一开始目的也仅是帮助她,并无恶意及邪念。那么作者也好,探长也好,他为什么要批判女婿呢?女婿没有给对方婚姻?那这么说来分手的男女都是罪人了?

第4件事,女主角先是同意卖春,可是到了女主角住处准备交易时,女主角又不肯了。然后小儿子借着酒劲强奸了她。之后的时间里,她想要的时候就叫小儿子过去,不想要的时候,小儿子不能过去。 有时候收嫖资有时候不收嫖资。 女主角和这个曾经强奸过她的人在一起了,而且还怀孕了。 小儿子有没有逃跑?没有,小儿子说,我们结婚吧,女主角拒绝了。小子说,接受我的经济帮助吧。女主角同样拒绝了。你可以说女主角道德观强大,强大到可以用来杀死自己和自己的小孩也不做违背自己原则的事情。可是她之前的种种呢?卖春就不违背道德了?做他人情妇,就不违背道德了?接受女婿半年时间的供养和钱就不违背原则了? 如果她碰到的不是小儿子,而是其它嫖客,别人会提供给她婚姻么?别人会给钱给他么? 小儿子确实借酒强上,这也只是小错而已。更何况他主观上是想和一个女人结婚的,他甚至为了帮助这个女人不惜去触犯法律去偷窃!!同时他情感上也依恋这个女人。小儿子对这个女人也无恶意。

更何况接受钱这件事完全有一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接受男人的供养,把宝宝生下来,以后有工作机会了,再赚钱还给这个男人。何必去自杀?自杀对得起腹中的胎儿么?

第5件事,女主角去救济机构申领救济,没有通过资格审查。首先要确定一点,妈妈作为审定人,她对女主角认识吗?抱有个人偏见吗?她只是在做她的本份,她认为女主角说话不可信,她认为不符合申领资格。她的行为在道德层面完全没有任何可以指责的地方。

这和面试一样一样的。你没通过面试,你能怪考官不慧眼识珠?你不会想一想也许是你的表达方式有问题,虽然你说的都是实话。 你没得到这份工作,于是你饿死了,你是否也要把责任怪到这个考官身上去?

其实片中女主角的行为有太多的个主观因素在里面了,比如强出头,比如嘲笑,比如生活安逸时不再未雨绸缪,比如不接受婚姻,不接受资助,比如不善于表达,比如自杀。说到自杀, 一定得自杀吗? 非死不可吗?她的绝境很难让人信服。她所经历的这些事,放在真正的苦难面前简直不值一提。这世上就没有比她还苦还糟的人了,他们死了么? 再者,自杀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吗?她肚子可是还有一个生命啊,能这么自私地去死么? 可是,她个人的行为的选择最后却让其它人去背负这个害人死亡的罪…… 这样好吗?

5个人,5段故事都讲完了。谁有罪?
可是他们当听到女主角的“自杀”的遭遇后,他们都很难过,很自责。他们还打电话去确认,当他们得知,并没有一个女孩死了的时候,他们松了一口气。他们都有足够的良知,所以他们在和探长交流时并没有撒谎,也没有隐瞒。 在他们自己的良知面前,他们觉得他们对女孩的死负有责任。 当他们知道并没有因为他们的“过错”而害死一条生命时,他们自然是高兴的了。可是偏偏导演“用心险恶”地把他们高兴的场景和女孩自杀的场景混剪在了一起……于是观众的观感就被完全带偏了……

探长最后类似点题式的独白其实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人不是孤立存在,应该对他人负起责任来。
  可是我对这部电影产生了两点疑问。  一就是我觉得作者透过这些充满巧合的故事作为论据来证明他关于“人应该对他人负责任,因为在你看来一个小小的恶意,可能就会影响他人的生命进程”这个观点。在我看来,这个证明的过程不够有说服力。他的论据不能充分支持他的论点。 因为这5个小故事其实太过巧合,也太过牵强。
 我的第二个疑问就是:作者过于强调道德的作用了。而且作者的这个论点也太过空泛了。看起来是句好话,但缺乏实际可操作性。
因为,人们怎么去界定自己的行为一定是善的呢?很有可能自己貌似的善意最后去引出恶的结果来,不是没有这种可能。人们没办法站在上帝的高度去预判自己做的就一定是对的。

电影最后,还用什么血与火的诅咒式的恐吓式的话来引人向善,确实有点太唯心了。 有观众拿1914年的一战说事。说这是上帝带给人类的惩罚。这个我无语。历史学家可以告诉你,一战的原因是这个,是那个。但绝不是这种唯心的东西。有些影友甚至高呼,人在做,天在看! 末日审判尽早会到来的! 如果真靠这些唯心的东西去规范社会人的行为的话,那就不用发明法律了,更不用执行机关了,不用国家机器去做什么了。 就等着上帝或者老天来收拾这些作恶的人??

电影传达的精神内核是绝对自律的道德感和宗教审判,在我看来,这并不是让这个世界保持公平正义及和谐的最主要的力量。 法律、制度、好的游戏规则才是其坚实的保障。而宗教与道德 只能起到辅助作用,不能当作主流工具。

我们为什么会对女主角有同情?那是因为她确实有个人命运的悲惨遭遇。 而这些遭遇的真正元凶不是这5个人。这个女工的悲剧不再发生的基础应该是这些:
----------------------------------
有完善的劳工法,保护劳动者权益的组织。有雇佣合同,那么资本家就不能随意开除工人。工人有要合法的有效的提出合理薪酬的表达途径和渠道。当然,直到现在,这个问题到现在还没解决好。但这些问题的解决绝对不能仅依靠宗教或者道德,得靠法律和制度。

女人应该有独立自强的意识,不能完全依靠男人,否则,一旦经济上断供,命运便不再受自己的把握。


劳动者不应该在一失业就要流落街道。应该建立健全起失业救济和保障的机制。

在审核被救济对象的资格时,我们应该杜绝人为因素对于审核的影响,应该有一套更客观科学的评定标准。应该以事实为依据,而要排除掉人为因素的干扰。不能太过人制。不能因为评审小组某个成员的喜好就排除掉真正需要救济者的资格。
-----------------------------------
延伸阅读。
---------
再多说几句。剧中探长,编剧明显将其隐喻为上帝般的存在。有人说他想看到人类的忏悔。
我想说,无所不在的,无所不知的,全能的,至善的神怎么可以对他的被造物-人类进行这样的人性试探呢?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试探的结果呢?阳光下没有新鲜事。这样的试探可能已经在曾经的几千年的时间里进行过了无数次试探了。到了公元1912年,他还在试?他的被造物是什么样子,难道他会不知道? 他有必要对一个女人及她的孩子袖手旁观,拿她们的死去叫人们反省吗? 请问,这样的代价是不是太过巨大了?而他最终又看到了他想看到的吗?
------
一部电影拖拽住我们的情绪让我们的三观跑偏不要紧。大众舆论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情绪给带偏就更可怕了。特别像现代自媒体发达网络时代,网民更是一群很容易情绪化的人。前几年的砸日本车,KONY非洲童子军视频,最近的 facebook与湾湾的表情大战。皆是如此。
还是请社会大众留意一下自己的情绪吧
---------------
---------------
(以下内容的观点其实在上文中已经表达过了,有点重复。)

开脑洞时间:
 我们不是上帝,我们不可能开启上帝视角,让我们确切地得知我们的行为将在未来产生怎样的变化跟效应。
  剧中的女主角的命运其实并不是必须沿着这样的演变方式一条路走到黑的。 我们可以假设。 女主角因为工人群体的背叛让她一个人牺牲掉了。(咦,对了,怎么上帝不去审判这些工友呢,是她们同意上工,所以女主角才被开除的呀,如果工友们同仇敌忾,不加薪就集体辞职,或者老板开除掉女主角,他们也集体辞职的话,可能女主角的命运之舟就会驶向另一个方向了,所以,对,这些工友同样有“罪”,哈哈。不过这只是个玩笑。)出了工厂进了服装店,然后假设来了,她又一次被“罪恶之家”的大小姐给投诉了,给开除了。那么她命运就会有多种可能了。万一她在离开这份工作之后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呢,从此走上人生颠峰呢?那电影该怎么写人对他人影响的?所谓塞翁失马,因祸得福也不是不无可能的。 再假设,女主角走投无路,跑去皇宫酒吧寻找机会。万一她没遇上女婿,而是遇上类似开膛手JACK这种专杀妓女的人呢?那她不早死翘翘了。本来生命就有无数种可能。

种善因未必会结善果。 举个例子,你给地铁乞讨者1元钱,在你看来,这是你对待社会成员的善意, 这1元钱究竟是帮了他还是害了他。有可能他有了这1元钱就会给家人打个电话,他就被家人接回去过年了。也有可能他觉得钱好赚,人好骗,从此走上一条不归路,是开启了职业化乞讨的生涯,不再工作或者开始骗大的了。

对了对了,最后一句,今天上午我看到一个影友是这么写影评的,她说:哎呀,看完电影背脊发凉,因为她前2天也投诉了一个服务员。她好担心!! 哎呀,好善良可爱的豆友。 其实换一种思路。投诉看起来对对方是一件坏事,可能被扣奖金。可是服务员通过被投诉一事开始约束起自己的行为来,改变了工作作风,以后是不是会让工作做得更好呢? 其它顾客是不是也能得到更优质的服务呢? 对吧?

到这里。谢谢大家的阅读!

 3 ) 观影者的麻木不仁才更让人寒心

我在b站看的此剧,在评论区里注意到了关于《罪恶之家》的激烈讨论。令我吃惊的是,有些人在评论里反思和谴责的不是那一家人,而是为那一家人的行为各种找借口,这也就罢了,他们还要谴责女主,觉得她一步步行至山穷水尽的绝境怨不得旁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自己太蠢作死咎由自取。

b站观众的道德标准什么时候已经堕落到如此黑白颠倒是非不分的地步了?然而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翻了翻在豆瓣这种人也不在少数啊!

那么我们就来站在那一家人的角度和女主的角度来看看,女主是怎么一步步把自己作死的。



——————————严重剧透注意———————————————


我没复习电影,全凭记忆,哪里有出入敬请指正。

1.父亲的场合:女主跟老板说,房租在涨,工资不涨,女工们连饭都吃不饱。想为了自己和工友们能吃饱饭、获得更高的待遇,这个漂亮小妞儿竟敢带头罢工。但我是老板,老板为了自己多赚钱,压榨员工乃是天经地义,谁管你们过得好不好啊,让你有口饭吃就该对我感恩戴德了。一个小虾米竟敢带头挑事,给点甜头还不见好就收,我就让你知道这里谁说了算!╮( ̄▽ ̄)╭

女主在此事件里还是有可能翻身的,那就是同意老板的条件,放弃为和她一起罢工的工友争取更高的工资,那样她不仅能保住工作,还能跻身管理层。

但这也就意味着,她带领工友们罢工,不但让工友们白白损失罢工期间的工资,还背叛了工友们的信任踩着她们爬上了高位。只有她自己获得好处,而工友们一点好处没捞着,反倒白白被她当枪使。试问你若是女主的工友,遭到女主如此对待,能不骂她吗?

不管女主是不够聪明还是脸皮不够厚不愿违背自己的良心,总之女主没有那么做。她把自己的前途也赌在了“让老板妥协,那么所有人就能一起提高工资”的可能性上。然而富有的老板自然更有跟贫穷的女工们较劲的资本,最终妥协的还是女工们,女主赌输了。连同自己的饭碗一起输掉。



2.工作丢了女主得吃饭啊,于是她幸运的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然而好死不死又摊上事儿了。

女儿的场合:老妈让我不高兴我不能把老妈怎么样你撞枪口上了我这心里憋屈着呢你竟然还敢笑?好大的狗胆!不把这口火气撒出来誓不罢休!非让你把工作丢了不可!让你知道什么叫做不依不饶小题大做斩尽杀绝!让你知道我不高兴谁都不许高兴!(当然女儿也没有那么恶毒只是无心之失呵呵)

一些人在评论里说女主不该笑,她让顾客心生不快做错事在先怨不得顾客投诉。就算她不会察言观色确实不该笑,但她立刻道歉了,然而对方并不接受而是非要让她付出丢掉工作的代价不可。

女儿和女主双方都是无心之失,但无疑更有力量和话语权的资本家女儿的报复效果要远远超出女主那微微一笑给她带来的伤害。



3.到了女婿的场合:女婿的问题在于自己有未婚妻还在外面金屋藏娇,出手救人也动机不纯,一开始就是冲着女主的色相,最后果然始乱终弃。他一口气背叛了两位女性的爱情。

诚然女主不该自甘堕落去那种场所——你在那种场合出现肯定不是正经女孩,被女婿包养是你情我愿,女婿肯给你生活费已经是仁至义尽,玩玩而已,谁要你非要爱上我呢?

但别忘了,女主在纺织界和服务员界都因为父亲和女儿的缘故再难找到工作。在那个年代,一个家境贫寒又得罪了当地资本家也没什么特殊才能的年轻孤女想找份工作是这么容易的事情吗?谁会愿意为了雇佣这么一个人而去得罪家大业大有钱有权的家族呢?如果不是走投无路,想必她绝不会出此下策。何况她如果真的想沦落风尘,被痴汉纠缠时就该从了,哪来女婿英雄救美的机会?如果她是那种能丢掉道德包袱的人,她根本不会走到最后自杀那一步。

女主也自知自己跟女婿只是一段无望之恋,所以在明白被女婿抛弃了之后干脆离开,没给女婿带来任何麻烦,连可供栖身的房子都没赖着住。女婿可还没赶她走呢对吧?

但是,女主真笨,赖上他不就可以了?至少可以保证衣食无忧呀。如果你不愿意,我就把咱们的关系张扬出去,看你还没结婚就出轨,被白富美知道了人家还愿不愿意嫁给你。呵呵。


4.母亲的场合:她们举办那个慈善机构并不是出于真正的善意和同情,而是伪善的沽名钓誉,以达到提升自家社会形象地位的目的。为何能得出如此推断——母亲在得知女主并未说谎之后,并未体现出丝毫悔愧之情,探长走后众人得知并没女孩自杀时,母亲并不忙着补救而是欢天喜地的庆祝。请问那些觉得母亲没有任何问题的人可以拍着胸脯摸着自己的良心担保这样的人是善良而富有同情心的人吗?她为何要做慈善,其真实目的不就昭然若揭了吗?
而正因她们有钱有权,更可以站在道德制高点和金钱的制高点,高高在上的审视你是否有获得施舍的资格。正因为不是政府机构不受公众监督约束,所以我看你不顺眼就是可以不给你钱,这就跟打发乞丐没什么两样,谁管你是不是真有困难,我高兴就成。是啊,你施舍不施舍当然是你的自由,但你既然没那么善良,就不要打着道德和慈善的旗号往自己脸上贴金。母亲这种虚伪冷漠、沽名钓誉、道貌岸然、盛名难副的人才是作者想要讽刺的对象。

有些人又要说了,都怪女主嘴笨,她怎么就没能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装装可怜,用逼真的演技打动那些有钱太太们呢?



5.儿子的场合:儿子说他需要她,需要她给他心灵慰藉,也就是说最开始、或者一直都是儿子主动的好吗?结果有人说女主找怀孕?不负责任?

儿子第一次就是强X,加上女主后来又对儿子的真情也动了真情,你认为她拒绝得了?对,她本该拒绝的,谁让她没钱没地位,她没资格跟人谈爱,她只配被人睡完丢掉。

当然儿子也不是那么冷酷的人,他在自己家庭里也只是个被父权压迫,家庭地位最低的可怜孩子。和他姐姐一起,他们是他家仅存的良知。


6.最后,那些谴责女主的看官们,你们说的对,从古至今,无论是一百多年前的伦敦还是现在,这世界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不懂得独善其身那是女主她傻,都向聪明的你们学习,向那家人学习,不把比自己弱小的人的死活放在眼里才是理所当然的做法。谁让他们蠢,谁让他们弱小。他们活该憋着。他们没有资格、没有资本坚守正直。因为那就是在作死啊!正直?那是不择手段解决温饱爬到上层社会后才能用来包装打扮自己的漂亮衣服罢了。╮( ̄▽ ̄)╭

因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所以任谁做些伤害别人的事都不应该有任何心理负担嘛。谁没点无心之失呢?反正又不是那家人杀了女主。他们不会受到法律制裁,钱财名声也没有半点损失。所以啊,除了良知未泯的姐弟俩,其他人在得知并没有女孩自杀之后简直是把酒言欢如释重负,丝毫没有任何改变。



女主也不是圣人,她很不灵活,很脆弱,甚至在很多人眼里是个十足的傻子。她只是还有点勇气良知和正义感、不肯伤害别人却弱小得不配活着的蠢货。(°∀°)ノ



但是,这正是作者想要讽刺并让人反思的不是吗?

看爸妈和女婿在探长走后笑得多开心,看不到半分愧疚不安、想要补过的意愿。这就是作者为了讽刺他们冷酷自私的真面目而刻下的神来一笔——对自己不会造成实际危害的话,他们根本不会受到真正的良心谴责。因为他们非但根本不觉得自己有哪里做得不妥,对那个女孩的遭遇也没有产生半分同情之心,即使造成女孩不幸的人正是他们自己。他们从头到尾,心里就只有自己。


然而不但不反思却反过来质疑反驳作者创作意图,谴责女主、站在罪恶之家的角度为这一家人找借口的看官老爷们和作者笔下的那家人,何其相似?

所以说《An Inspector Calls》此剧本不愧为经典,她创作于一百多年前的英国,却在重新被拍成电影的今天,依然能在遥远的东方国度里折射出人性。

是,现实社会中空谈仁义道德无法帮助人活得更好,无法给人带来任何好处,甚至可能让人和影片中的女主一样遭遇不幸。作者也没要求你们变得如何高尚,但如果你做不到为正义和良知殉道的善良的人流泪和叹息,至少请不要嗤之以鼻冷嘲热讽,那只会暴露你心中的阴暗和卑鄙。

引用之前在微博上看到的:“诚实的人被迫说谎,正直的人被迫弯腰,直言者被迫噤声,理想主义者亲眼见到理想破碎”——这才是真虐点啊!

女主没有这样做,她愚蠢的坚持了一些事。她只是不够圆滑不够聪明不够坚强,所以她就活该去死咯?

鲁迅先生的《药》里早有表现,《危楼愚夫》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俄罗斯电影《危楼愚夫》里的男主角有句让人印象深刻的名台词:“我们像猪一样的活着,也会像猪一样死去,就是因为我们彼此什么都不是。”然而这样想的他,被他想要拯救的人们狠狠的背叛抛弃了。他想坚守正直与良知,却彻底败给了现实的黑暗。

比起高尚者的殉义牺牲,群众的盲目和麻木不仁才更令人寒心。




——————————————————回复分割线————————————————————

贴一下回复评论里那位击破苍穹的文,可以反驳他并补充我的观点————

接下来就结合影片和你的论点,对你的看法进行逐条击破,得罪之处,还请憋着。(笑)


第一件事:

女主确实不够聪明,可以说是逞强做了匹夫之勇。但你在讽刺她有勇无谋之时,是否考虑了她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周围的环境以及她自身的现实条件?
在当时混乱尖锐的社会阶级矛盾下,工人阶级本就愚昧,本就一盘散沙,本就缺少可靠的力量(比如说社会法律保障和工会组织之类之类)做后盾。仰人鼻息等米下锅的女工们并没有资本与财大气粗的资本家谈条件。但她们就只能无尽地忍耐下去直到被盘剥至累死饿死吗?
所以当然要抗争。
但你又要说她们缺乏斗争经验了。可不要忘了,如今较为健全的社会保障体制和你所知道的斗争经验正是建立在无数像她们一样受压迫的工人不断摸爬滚打拼命抗争逐渐摸索出的血泪道路之上。

生于百余年之后的和平现代社会、受过良好教育见多识广的你又有什么资格去苛求一个身处于一百多年前黑暗社会最底层的贫穷孤女和你一样有见识?请你扪心自问,若你也只有她的条件,易地而处,真能想出比她更好的办法吗?能比她更聪明更勇敢地成功领导工人们追求合法权益吗?
如果你非要说自己是个无师自通的天才先知,即使只有女主的条件也就是能比女主做得好,那我无话可说,拜托你一定要出个车祸或空难什么的好穿越回去到伟人身上引领社会进步╮(╯▽╰)╭。

如果你不是,那你这如何不是居高临下、何不食肉糜、站着说话不腰疼、自以为是的言论?事后诸葛论成王败寇,好一派指点江山的伟岸气魄。

可不论如何,女主终究是失败了。

我也承认资本家老板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开除她是无可厚非的事。但你大约看漏了老板在和女主交涉时,用手摸女主脸的一个细节。这个细节充满了不怀好意的sex暗示。作者也是利用这个细节,暗示了像女主这样的女子,在资本家老板们眼里意味着什么。(当然你要非说他这是彷如父亲一般充满慈爱的举动那我实在无话可说╮(╯▽╰)╭)

与道德无关?呵呵。想必在你眼里所有人都是丝毫不带个人感情公事公办的机器人吧?可是机器人并不会贪恋钱财和美色。

我再次重申,除小儿子外,这家人在法律上确实毫无责任,但不能说明他们在主观道德上也是清白的。开除女主确实是为了维稳,然而换种说法就是杀鸡儆猴,绝对带有主动意识的恶意报复性质。

然而你引用的那个网友的话,却完全是在用没有主观恶意造成的一连串巧合在偷换概念。


第二件事:

遇到这种不合格的服务,投诉是消费者的基本权利,然而回想一下女儿赶尽杀绝的做法吧。她为了泄愤,不仅让女主丢了饭碗,还利用自己的家族势力,不依不饶地让她在这个行业内再也不可能找到工作。这难道不是主观恶意报复?
但女儿知道反省,这就比她父母亲和未婚夫强得多了。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正因为难做到,又是极有道理的宝贵信条才会成为典故流传千百年。

而且你那“女主被解雇后万一过上幸福生活”的愚蠢假设在电影剧情的事实里根本就不成立。何必这么圣母,用子虚乌有的美好幻想替加害方做开脱?这就是你所谓的理性思考?不过是已知犯下的错误之后逃避现实的自欺欺人罢了。

请你根据实际剧情发展做“理性”讨论,谢谢。


第三件事:

关于女主被女婿抛弃后依旧沦落风尘这点。

所以说女主傻啊。也许这份感情挫折已经严重到让她丧失了对生活的积极性(毕竟为情自杀的还大有人在呢),所以之后才会彻底的自甘堕落沦落风尘。可即便如此,她也没有选择去伤害别人。

那么是谁给了她这份情感上的伤害?感情上的纠纷并不好划分责任承担人,但至少最开始是女婿主动撩妹的。

不娶何撩啊男筒子们!你们以为给妹子吃喝钱就叫对她好了,那你们干嘛不跟充气娃娃交往呢?既不用被婚姻束缚,还连吃喝都省了,款也是一次性结清哦亲。

所以你可以怪女主意志软弱,却不能撇清女婿的道德责任。

更何况这男的还是个劈腿的渣男。你站在男人的角度给他找借口倒是找的挺6啊。还无恶意及邪念,呵呵在外偷吃始乱终弃的劈腿渣男都能给说成真君子我也是服。

什么叫真君子?助人为乐不求回报,这才是真君子。可那个女婿,有本事不要跟女主发展男女关系啊。或者早点告诉女主自己有未婚妻免得女主蒙在鼓里做非分之想啊。他做到了吗?女主最开始根本不知道他已有婚约。他们最后是正常的情侣分手吗?

所以凭什么不能批判这个始乱终弃的劈腿渣男了?你这偷换概念我也是醉了。


第四件事:

强X就是强X别找那么多借口了。就算是夫妇之间,强X也还是强X。强上都能被你说成小错,你这RP和法律观念也是很成问题啊。

当然之后两人发展出真感情,女主不再计较这个那没什么可说。

然后我在之前反驳你的回复里也说了,卖身伤害的是她自己,小儿子给她盗窃钱财伤害的却是别人。所以她拒绝。

小儿子心地虽然是好的,但他是唯一一个犯下违法过错的人。

你说女主自杀对不起腹中胎儿,那么她自己都活不下去却把一个无辜的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让ta一出生就成为妓女没名没分的私生子,跟着母亲一起挨饿就对得起那个孩子吗?被你说的养孩子是比养猫猫狗狗还不操心的事情哦。




第五件事:

那个老妈,她一开始认为女主说谎,所以多少有些有意刁难她的成分在。但她拒绝女主我也认为这并没什么过错。真正暴露她问题的是在最后的把酒言欢,这我也早反复强调过了。


然后,你或许可以说女主意志软弱,但你没资格指责她自杀的决定。

你说女主遭受的不是真正的苦难,仿佛你经历过真正的苦难一样。你没经历过比她更惨的境况,有什么资格指责她?换你还不一定能比她坚强。
而且不论再坚强的人,你永远不知道压倒ta的最后一根稻草会是多么微不足道的小事。

鲁迅先生有言在先:“自杀其实是不很容易,决没有我们不预备自杀的人们所藐视的那么轻而易举的。倘有谁以为容易么,那么,你倒死死看!”——鲁迅《论“人言可畏”》


五个人五段故事,逐条分析下来,我不认为他们在法律上是有罪的,但依旧坚持他们在道德上绝不是清白无辜的观点。

他们打电话确认女主的生死也不是真的关心女主的死活而是担心女主的死亡可能会给自己带来负面影响。得多瞎才能看不出这家人潜藏在笑逐颜开的人皮下的卑鄙。

【补充我为什么说你瞎的回复——

你484洒,人没死才需要补救才需要防患于未然啊!因为他们确实对那女孩做过那些事,而那个女孩也确实因为这些事有可能遭遇不幸,人真死了才是救个P啊。就你这智商还好意思谈逻辑【不好意思我就是人参公鸡了[拜拜]

再说到自责的态度问题,我给你讲个我亲身经历的真事吧。

有年冬天,很冷。半夜我听到门口传来猫咪凄厉的叫声。我蹲在门口听了半天确认到确实是只猫,犹豫了一下把门打开了,于是黑洞洞的门缝里钻进来一只小花猫。当时我正准备睡觉,但小猫一直冲我喵喵叫,我犹豫了一下,虽然它很脏,但因为同情和怜悯,我还是让它上了床好让它睡得暖和一点。然后它果然不叫了,就那样睡着了。
但我并没有决定好是否要养它,本打算收留它一晚款待它吃点东西再任由它离开,毕竟野猫还不一定愿意留在人家里呢。没想到后来几次给它开门放它出去它都不肯走,但我还在犹豫不决要不要养它。就这么一拖,没有及时为它准备猫咪生活用具,于是它犯了我无法容忍的错误,在我被子上便便了。

我非常生气,训斥打了它几下就把它扔出门外,它吓得一下子就跑出去了。当时是夜里,我站在窗口借着路灯光看它,它也回头看着我叫,叫了几声就走掉了。

气头过去之后我跟人商量起这件事,逐渐开始觉得没给它准备生活用具又没及时把它放出去,猫又不懂事,总不能让人家一直憋着吧?这件事也不能全怪它。

然后我就开始后悔,并且越来越担心它的状况,当时还是冬天,小猫很瘦很小,那天晚上叫得那么凄惨并且一下子就进了门进来了又不想走,一定是因为它特别冷。如果因为我把它扔出去,让它就这样冻饿而死了呢?它可能都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这个一开始还算亲切的人为什么会突然生气,而且也并不全是它的错。虽然我本没有义务一定要收留它,但我就是止不住的担心和内疚。
于是越来越担忧后悔的我就开始出门找它,不记得具体是过去了一天还是两天,白天晚上,哪里都找不到它。

我想它一定是真的走了,再也不会回来了。

这种再也没机会弥补自己过失的失落愧疚和自责让我寝食难安,越想越难过,难过到躺在床上哭了起来。

正因为体会过这种自责,所以我可以说,那家人的表现绝不是一个心中对自己加害过、或者说对不起的对象怀有愧疚和亏欠之情的表现。

而若说他们是为了女孩的平安而放心也根本是一派胡言!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放心?

——我正哭着,家人从门口听到猫叫声,没想到小猫就那么奇迹般的回来了!平安无事!家人也很高兴,把小猫抱来给我,我搂着小猫眼泪还是止不住吧嗒吧嗒往下掉,那是如释重负、仿佛被救赎一般的心情。

——在确认到当事人真的安然无恙,这才是真正值得高兴的事!否则假设当事人没事只是自我安慰自欺欺人。而那家人他们只给警察局打了个电话问有没有出人命,丝毫没打算真的去确认那个女孩过的好不好。
注意,儿子是唯一一个想去找那个女孩的人,女儿想必也支持他,那才是真正有补过意愿的表现。

正因为我体会过、明白理解那种情感和心理,所以我可以理直气壮的断定他们把酒言欢时内心的真实想法。

而你,呵,正常反应?同理心?你根本不懂人心。

至于宗教相关,我只想说作者只是小说家言罢了,借虚构的故事讲寓言是剧作家的权力,这个故事也不是史实故事,而分析战争前因后果是史学家的工作。在只是借用了历史背景的非历史向虚构故事里硬要找史实,你的脑回路也是清奇。】

绝大多数人类身上不可能有绝对的善也没有纯粹的恶,只能借用人类社会长期以来形成的道德规范不断调整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有什么问题吗?想不明白这个你干脆别做人了,野兽不用纠结善恶对错。是人,就得纠结。


你说:“ 电影传达的精神内核是绝对自律的道德感和宗教审判,在我看来,这并不是让这个世界保持公平正义及和谐的最主要的力量。 法律、制度、好的游戏规则才是其坚实的保障。而宗教与道德 只能起到辅助作用,不能当作主流工具。 ”

——作者想表达的是,在法律无法触及的地方,宗教和道德自有其约束作用和存在价值,人家又没有否认法律的作用,你才是在曲解作者的原意吧?


你又说:“这个女工的悲剧不再发生的基础应该是这些:
  ----------------------------------
  有完善的劳工法,保护劳动者权益的组织。有雇佣合同,那么资本家就不能随意开除工人。工人有要合法的有效的提出合理薪酬的表达途径和渠道。当然,直到现在,这个问题到现在还没解决好。但这些问题的解决绝对不能仅依靠宗教或者道德,得靠法律和制度。”

——最后再次重申一遍——法律是在有人遭到迫害、牺牲的前提下通过无数人的抗争和努力一点点建构完善起来的,万丈高楼不可能平地而起。你坐拥前人的牺牲成果嘲笑他们死的不值得,实在是有些忘恩负义吧?


最后我想说,对于一部虚构故事来说,创作它的编剧即是上帝。与其说他说上帝咋地咋地,不如说他借剧中人物之口表达了他自己希望如何如何。
故事终究是人编的。

不过,身为作者嘛,一般都会想——“我是作者我最大,我说啥就是啥,不爽不要看。[拜拜]”

PS:一路下来三观跑偏的到底是谁哦,真正违法的人都能被你说成是小错,这恐怕与你推崇法律的观点自相矛盾吧?呵呵。


——————————————————回复分割线————————————————————


回复阿布——

剧中的上帝要怎么做不关我事,我只从影片所展现出来的情节分析剧中人的行为和心理。你一厢情愿的用美好的想法展望那家人改过自新的未来,只能说相信人心地本善的愿望是好的,但是那种在电影里没发生过的同人情节也不在影片的讨论范围内了。而且,我原不原谅他们无关紧要,女主才是有权决定是否原谅他们的受害人。

还有你同情那五个人,其实是因为他们在舆论谴责下也已经沦为弱者,所以才会觉一棒子打死他们不公平,想要替他们说话。
且不论我只是就事论事,谴责他们确实犯下的行为,我也并不觉得他们应该因此去死,我甚至认为他们不可能付出任何代价。但即使如此,很多人们仍然在替他们说话,谴责女主。所以才令人无力令人气愤,令人想要发声说些什么。
就像许多荒唐新闻里,执法机构无微不至的保障犯人的人权,受害者的人权谁来保证呢?

 4 ) 上帝来过

      罪恶之家,英文却是 An Inspector Calls,直译过来是一个探长的来访。看之前只是知道口碑爆棚,所以看到中英文名还不太了解:这翻译是什么情况?
      大致剧情是,一家人正在庆祝两大财阀联姻,忽然来了一个不速之客:探长Goold。表明身份后边说明来意:一个女孩自杀了,就刚刚,在医院,她留下了一本日记本。Mr.Berlin是一家之主,他说那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探长报了名字,Mr.Berlin有点小慌张,但还是表达质疑,于是探长给他看了照片。于是他慌了,因为他认出来了,便说出了原委,原来两年之前,是他工厂的员工,却因领导了小小的抗议而被辞退。但那都是两年前了啊,她现在的死跟我又有什么关系呢?
      女儿走了进来,探长又把矛头转向了她,给她看了照片!原来被辞退后她找了份工作是百货公司的员工,却被这位大小姐的脾气给搅了,间接地导致了她的又一次失业。
     走投无路之际,她去了酒吧,听到这里,女儿的未婚夫愣住了,这个女孩她在酒吧邂逅了,玩了几个月后又把她抛弃了。又一次,她陷入了困境。
     看到这里,我忽然明白了,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是间接的刽子手,都是有罪之人,所以中文名才翻译成这样啊!我继续看下去,轮到夫人了,女孩实在无法生存了,来到了妇女救助的地方,夫人是主席,决定是不是施与帮助,但是听女孩自称说是Berlin夫人,还说自己怀了孩子,但是跟孩子父亲不能在一起,是两个阶级。夫人觉得她在扯淡,决定拒绝帮助。说出缘由的夫人质问探长,你应该去找那个男孩啊,把她肚子搞大你来找我们干什么?女儿这会儿突然明白过来,跟她母亲强调,难道你还不明白么?那个男孩?Oh no!就是她儿子啊!
      作孽啊!可怜的女孩!碰到了一家子的”恶人“。
      探长说完该说的,走了。留下惊魂未定的一家人。我默默祈祷,那个女孩没死,不要死就好了,最好让男孩去接她回来(我真狗血)。跟着探长的步伐,来到女孩楼下,探长向窗户望去,女孩坐在床边,正在记日记,她看了一眼楼下,空无一人,她把照片夹在日记本上,离开了家,走到一个露天场所,喝下准备好的“毒药”...还是死了
      而那家人突然醒悟过来,这个所谓的探长。根本不存在,还打了电话问了医院是否有个女孩自杀,得到结果是没有。打去警局查询这个探长也不存在。他们放心了,开始庆祝虚惊一场。然后这时,铃声响起,医院打来的,一个女孩刚刚自杀了...
     Goold就是God。上帝来过,来警示你们;上帝来过,带走了痛苦的女孩。

 5 ) 时代与人性

这个故事的背景设定是1912年,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2年。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正蓬勃发展,逐渐进入垄断阶段,而工人被更多地盘剥和压榨,却没有发声的权利。
原著剧作家J.B. Priestley作为一个坚定的社会主义者,在此剧中非常明显地表现出对工人阶级的同情和对资产阶级的斥责。在国内,我们也有‘雷雨’这样的题材的剧本,以个人命运荒诞悲剧的切入点,直指社会和时代之恶。
Mr Goold说, 对于这个女孩的悲剧他想知道Why it happened?
我们可以说时代之恶滋养了人性的恶。
剧中的Arthur Birling代表了典型的资本家的麻木不仁
Eva的阶级出身也注定了她命运的坎坷
在Priestley眼里,这应该是个非常糟糕的时代。所以在剧中他一再暗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因为上帝对人类的罪恶的不满而降临的天谴,上帝以战争的形式拜访人间,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秩序和财富分配,新的时代诞生了……
尼采曾经哀叹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他应该没有想到过了百年之后,人性还是停留在他的那个时代。
Priestley也应该不会想到即使在他一心向往的社会主义国家,依然可以在富士康这样的地方找到Eva.Smith,也可以轻易在东莞遇到Daisy.Ranton
经典著作之所以能经久不衰,是因为切换了时代背景,我们发现人性还是一样不堪。
Arthur的贪婪,sheila的妒忌,始乱终弃的gerald,虚伪冷漠的母亲和自私懦弱的儿子还是在不同的时代一次次重演。
当Gerald指出这个他们所认识的女人可能不是同一个女人,更巧妙地使这一戏剧化的特殊巧合更具普遍性。
‘为什么相信上帝
因为不能相信人,总得相信点什么
不然会无尽地坠落’
这种对人性的深深的绝望,在各个时代回响……..

 6 ) 熟悉的故事,颠倒的人心

以为是一部悬疑片,所以没有看之前屏蔽了一切剧透。

看的过程中,一种奇妙的熟悉感油然而生。1912年英格兰的故事并不陌生啊,在当今我们的时代中似乎天天都在发生啊!

一边是工人们饥寒交迫,一边是资本家锦衣玉食,哦对了,资本家同时还在政府部门里任职,马上就要晋升爵位——恰恰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了关于中国版爵位的讨论,参见“怎样看张铁林当活佛了”问题下,玄不救非氪不改命的答案)。

一边是贫困者窘迫无助,一边是救助站奢靡骄纵。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贵妇委员会在听证穷姑娘救助申请时的做派,那貂,那咖啡,那烛台,有没有联想起郭小姐的玛莎拉蒂以及其背后的某十字组织。

至于大款包二奶,少女做人流,富二代大闹商业场,公务员——哦不,是参议员——醉酒耍流氓……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打开微博,这些故事,都能够找到原型。

看完了电影再搜评论,知道了这出话剧本来就是英国左翼文艺界的扛鼎之作,自然也不意外了。

真正觉得有意思的是,网上中有相当多的评论认为Eva及其背后的被侮辱和被损害的女工也是no zuo no die,甚至觉得资本家并没有做错什么,不理解他们为何如此紧张,上帝化身的探长为何要对其无限苛责。

罢工领袖是否应当免于被开除的危险?贫困人群是否应当得到无条件的救助?富家公子是否应当对自己的爱情负责终生?

一百多年以来,无数的社会主义者用他们的生命和热血,对这些问题做出的明确的肯定回答,其影响之大,不仅使得社会主义国家中人人平等,劳工神圣等理念成为了不可挑战的意识形态,而即便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也已经形成了基本的政治正确,不得轻易逾越。此片及其话剧的原产地是在英国,即是例证。

但是,2015年,在某具有该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广大人民群众已经主动对这些问题做出了否定回答:罢工头头不开除,怎么保证经营的稳定?贫困少女申请救助时虽然已经身无分文,但明显可以依靠让她怀孕的男人,社会组织凭什么要援助?富家公子和情妇是好合好散的,还给了她那么大一笔青春补偿费,何错之有?

上帝探长如果在东方走一走,估计要被网友骂圣母心吧?

同样的故事,在我们这里却遭遇了截然不同的人心。

耗时,只有区区三十年!


 短评

我认为此片并没有包含太多的逻辑推理部分,“探长”站在道德高点施展威压而推动情节发展,五个蒙太奇,“五宗罪”,通过一个圆桌审判联系起来,不同人物不同阶段的台词变化也很有意思。如果没有最后15分钟,这可能是一部另类的《东方快车谋杀案》,而正因为这15分钟才点明主题:待人以善,与上帝同在。

4分钟前
  • 洛风城
  • 推荐

一定要拍成这样吗,我感觉我受了90分钟的教育……

7分钟前
  • 曾良君
  • 推荐

讲不清谁对谁错。只能说女的作,那一家都太坦诚。

11分钟前
  • LoVe
  • 推荐

伦敦西区三大名剧之一,If you do have fear of God. We are responsible for each other. ,旗帜鲜明的左派观点。不过剧中人物的“罪行”,在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简直不是事儿

15分钟前
  • 叶洲
  • 还行

简单幼稚得像五四热血青年排的街头剧,为了阶级仇民族恨硬生生拼凑出一个英国白毛女来~

16分钟前
  • 巳注销
  • 较差

你们曾有过重新一次的机会...

19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推荐

本担心过多的巧合与惊人的集中会毁了一出戏,谁料话锋一转,一个不幸的女子变成千千万万个不幸的女子,格局一下子开阔。谁没遭遇过求公义而不得、求爱而不得的时刻,被人无心之失而承受责难的时刻?在那些时刻,我们都成了Eva。Eva成为了受难的象征,就连Eva这个名字也是意味深长的。

21分钟前
  • 昏金暗玉
  • 推荐

明明只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却被那么多人冠上"圣母婊",电影与现实,如此契合的讽刺。我们都不是圣人,每个人都会在有意或者无意间犯错,而社会之所以还能让人感觉到希望,不过是取决于事情发生后,"喝酒庆祝的三个人"多还是"反思弥补的两个人"多。

23分钟前
  • 某J。624
  • 推荐

BBC出品电视电影 改编自已经问世70周年的同名经典话剧 逻辑强大 在步步逼近、氛围紧张的对话中推理出真相 也更加洞悉人性的卑劣 结局设定非常巧妙 对白直指人心 表演堪称完美 体现出优秀的戏剧冲突和间离效果 美指功力深厚 服化道具也都非常精致 年代感和文艺色彩浓厚 令人回味

24分钟前
  • 🥗
  • 推荐

前半部分非常精彩,人物表现和情节展开堪称完美。但是后15分钟耍小聪明又牵强。我完全看不到Mr. God做这一切的动机,对于电影里的世界,不去救那个自杀的女人,反而去帮那家人做好思想准备?英国电影难得如此不合逻辑,尤其是对于逻辑推理片来说

25分钟前
  • 雨夜飞行
  • 推荐

信仰即是苦难人生的底线。

27分钟前
  • 已zhuxiao
  • 还行

一气呵成的经典。贪婪,妒忌,色欲,无情,懦弱这累累孽障是重重的石头,一层层压在善良正直宽容的土壤上,那棵绿芽是在上帝的注视下扎入黑土去往天堂的,这是嘲讽悲剧人间的完满的结局。了不起的剧作家J.B.普利斯特利。话剧舞台到大银幕,魅力不减!无耻的人从不知道悔改,TA的内心即是TA的地狱!

32分钟前
  • 小小农
  • 力荐

又是一个评论装x犯多如牛毛的电影,打一星exo me?我觉得拍得很棒,剧情在意料之中,但是一个悲剧人物因为一系列的事件逐渐划入深渊这一点并不能说不真实。结局卢平教授的一番说教我觉得并不仅是说教,而是想让这家人醒悟去做补救,然鹅到处都是麻木不仁,就像现在的社会一样。

34分钟前
  • launcelot
  • 推荐

人性如此狡诈,永远不见棺材不掉泪,不到需要偿命,付出惨痛代价的那一刻,永远不会承认自己有错。但真正可怕的,并不是自食恶果,而是在决定作恶的那一刻,你已经出卖了自己的道德底线,走入魔鬼的阵营。菩萨畏因,凡夫畏果。可惜世人皆无明,永远不懂,审判你的从来都是因,不是果。

36分钟前
  • 亚比煞
  • 推荐

人吃人的故事 我们的生命互相交织 彼此负责 没有人可以独活 节奏紧凑 后20分钟更出彩 音乐赞

40分钟前
  • 韵外之致
  • 力荐

上帝来过!

41分钟前
  • 芳心暗许
  • 力荐

一个轮番打脸的上流家庭故事会,也只有腐国能把耳光pia得这么慢性优雅了。虚虚实实的结尾很有黑色气息,充分满足了我的恶趣味……

45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一直在疑惑督查到底是什么人,直到看评论说是上帝我才意识到。看来心里没有上帝的人就是真的没有吧。

48分钟前
  • 绒布狗子
  • 力荐

原话剧精妙的剧本、对白、场景、悬念,甚至演员的演技,很好的通过电视电影的形式展现,并无限放大其精髓和魅力。故事本身已经通俗而精彩,结尾反转让巧合的剧情披上新意、赋予寓意,看完意犹未尽。只是电影版还是话剧感太强了点,特定场景里意料之中的轮番登场、角色脸谱化都略出戏。

51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就算探长是上帝、却什么也改变不了、真的探长来了之后、又能怎么样呢?两个孩子的反应、对得起自己身为资本家的父亲吗?如果结尾真的探长来了、和大家把酒言欢、那毫无疑问是五颗星...

54分钟前
  • 玛丽莲教父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