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妈的一切

战争片大陆2021

主演:徐帆,张婧仪,许亚军,张歆艺,陈明昊,吴彦姝,李程彬,韩云云,赵晓苏

导演:赵天宇

播放地址

 剧照

关于我妈的一切 剧照 NO.1关于我妈的一切 剧照 NO.2关于我妈的一切 剧照 NO.3关于我妈的一切 剧照 NO.4关于我妈的一切 剧照 NO.5关于我妈的一切 剧照 NO.6关于我妈的一切 剧照 NO.13关于我妈的一切 剧照 NO.14关于我妈的一切 剧照 NO.15关于我妈的一切 剧照 NO.16关于我妈的一切 剧照 NO.17关于我妈的一切 剧照 NO.18关于我妈的一切 剧照 NO.19关于我妈的一切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4 04:23

详细剧情

妈妈季佩珍(徐帆 饰)是这个家的灵魂所在,她像有分身术一样能照顾到每一个人。在她的面面俱到之下,这个家看上去井然有序,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妈妈季佩珍眼里女儿李小美(张婧仪 饰)永远都是最优秀的,却不知在北京工作生活的她还有另一面。女儿对妈妈的掌控有多抵触,季佩珍更是不了解。医生丈夫李文舫(许亚军 饰)因几年前的一次失误,至今还无法拿起手术刀。婆婆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生活都无法自理……就在身为教师的季佩珍刚刚退休,似乎能松一口气多拥有些自己的时间,却被查出了恶性肿瘤四期。如果妈妈只剩下四个月的生命,这家人的生活又该如何继续下去呢?

 长篇影评

 1 ) 张静仪给了我一个大哭的理由,每一滴眼泪的背后都是成长

《关于我妈的一切》太好哭了。平时泪点极高的我,难得遇到如此有共鸣的亲情片,大半场时间眼泪都没停过,像是开了阀的水龙头般止都止不住,电影里的场景都太容易带入自己了。

尤其是张婧仪饰演的小美,这个角色简直就是生活中的我自己,身上全是我和我妈相处的影子。每次张婧仪一哭,我就跟着哭——和妈妈争吵的哭泣、因为工作压力的哭泣、知道妈妈生病时无助的哭泣……这每一点我都感同深受。

这部电影我印象最深的一场,就是小美在阳台对爸爸哭诉的那段。小美哭得鼻子通红,甚至岔气,歇斯底里地问爸爸“从小到大她什么事情都要管,什么事情都要安排,但是她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她不在了,我该怎么办呀?”这一刻,我真的是破防了。这种接受不了妈妈将要离开,自己却什么都做不了的无力感;发觉妈妈即将离开,自己却还没学会如何与她好好相处的悔恨,这一层层的情感,密密麻麻地戳到我心里,我难以控制自己不去代入小美,但事实上我连想都不敢想,如果电影里的事情发生在我身上,该怎么办?电影还没结束,我已经开始后悔每一次对妈妈的关心所表现出的不耐烦甚至恶语相对。越想越难受,在电影院哭得连声音都压不住,还好隔壁姑娘也在哭,没时间注意我。

电影结尾我很喜欢。小美在妈妈离开后,在家照顾奶奶吃饭,看到爸爸上班会说加油,这时的她终于发现了妈妈为这个家所做的付出,她终于真正了解了关于妈妈的一切。小美也如妈妈的期许,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通过了科考队的考验,获得了放飞气球的资格;在事业上不再浑浑噩噩的混日子,成为了一名主持人,自信从容不迫。可能这也是我们每个人都躲避不了的成长,无论是关于家人,还是关于理想,只不过我们都还有更多的时间,去避免遗憾的发生。

跳出剧情,张婧仪这个小姑娘的演技真的出乎我的意料,可能以后我再见到她,都还会喊一声“小美”。正是因为她用心诠释的这个角色,才让我如此沉浸地感受到这部电影所表达的温情。

从一个懒散迷茫渴望逃出妈妈控制的小女孩,到得知妈妈患癌症的无助不知所措,再到渐渐接受这一切,努力按照妈妈的希望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小美对妈妈、对亲情态度的转变,是整个故事发展的一条脉络,也是整部电影质感和情感都细腻真实、引人入胜的关键所在。

好的演员可以成为一部电影的灵魂,好的演技对于一部原本题材剧情都很好的作品而言,绝对是锦上添花。这部电影如此感人,离不开张婧仪的演技和付出。也感谢这位好演员,替我表达了平日里与父母羞于谈及的话题和感情,让我开始理解妈妈,开始反思与她的相处模式,开始珍惜与她相处的每一刻;也要谢谢《关于我妈的一切》这部电影,传递了珍惜当前岁月、珍惜我们爱的人的深意……

电影散场后我就给我妈打了个电话,告诉她我想回家吃饭了,也终于对她说出了小美在放飞气球时说的那句“谢谢你妈妈“!

 2 ) 白白浪费两小时

尴尬到脚趾扣地… 本来想骂周也台词不行来着😂结果发现是张婧仪,这俩人这么像的吗? 一癌治百病?原本冷漠的老公(锅都溢了还在看报纸,有那么多国家大事需要你关心嘛)变得会疼人了;叛逆的女儿(巨婴嘛这是,把自己成年后糟糕的生活通通甩锅给“管太多”的妈妈)变懂事了;浑蛋的弟弟改邪归正了,连得了阿兹海默症的婆婆都难得清醒了一下。 剧情七零八碎,仿佛导演是要把催泪情节做个拼盘。 张歆艺是负责硬广的吗?严重怀疑火锅和假发都是品牌植入。湘爱不是湘菜嘛,怎么改火锅店了…… 女儿知三当三的情节对故事有什么推动的作用?为了突出她叛逆?好无聊啊,咋每个叛逆的憨憨都要糟蹋自己的人生,不能好好生活,北京买房,脱离所谓父母的掌控嘛?(另外不得不吐槽编剧是没在北京生活过吗?一个小编导在北京五环内租个一居室,这家里有矿吧) 这母亲也是绝了,为啥要对每个人负责啊,有什么圣母癖嘛?

 3 ) 2023.4.22 23:33

看完这部剧,用了4包纸巾和半只袖子。这部剧主要讲了癌症妈妈和女儿的一些事,包括“束缚”的母爱、亲情。“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这句话很适合用在这里。影片中的女儿是独生女,工作新人不顺利,到处受人指指点点。爱情里知三当三。觉得妈妈一直都在束缚自己,管着自己,像是令人窒息的母爱。可是尽管妈妈再怎么唠叨,女儿仍是不解。直到知道了母亲癌症四期的消息。这时女儿才是懂事的,听话的,有礼貌的。抛出于影片,晚期癌症的确是不治之症,但是好心态也是真的很有用。说是只剩3个月,心态好了,3年都是有机会的。有时候对于癌症患者,善意的谎言也是不错的选择。其次,关于母爱,父爱。能有的最好都要珍惜,20岁之前至少我是叛逆的,我是觉得父母不会生病,也不会去关心他们,我有我自己的梦想的,我要耗费我的青春,想干嘛干嘛。工作了之后发现,父母都已经退休,家里只剩自己在工作,并且工作也极其不稳定,工资时常拖欠。可是他们一点也没有嫌弃,但是自己觉得无法给他们带来好的生活,甚至有些啃老,自己也没有像样的家庭和事业。有时候想带他们去体检,却因为这月没有发工资而让他们自己掏钱。没有能力去给他们更好的生活,只会得过且过。看完这部剧,可以深刻的反思一下自己,另外,每年尽可能带父母去医院系统的体检一次,哪怕是癌症,也要早发现早治疗。愿天下的父母家人都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快快乐乐!

 4 ) 《关于我妈的一切》观后感:妈妈的爱总是毫无保留,但好在我还有机会珍惜这——关于我妈的一切

前半段我是一直笑着看下去的,印象最深的两个片段:一个是李小美为了躲避和老妈的视频,假装信号不好而黑屏,实则是用手捂住前置摄像头,简直和我为了挂掉老妈的视频,一动不动假装卡住的小伎俩有异曲同工之妙。还有一个就是选择去北京治病,实则为了纠正小美在恋爱上错误的季佩珍,吐槽着小美打扫的看起来干净的屋子其实衣服乱八七糟的塞满了一柜子是“猫盖屎”的时候,我笑着感慨电影的真实。 但是渐渐的剧情就开始催泪。因为我妈就坐在旁边,我一直在她面前装出的都是一副无忧无虑没心没肺的模样,所以电影后半段都是掐着胳膊看完的。但是小美因为妈妈独自去找了郑毅而生气的时候,徐帆那句“可是妈妈,等不了了”让我瞬间泪崩。其实从外公的离世开始,妈妈和我说的那句“我再也没有爸爸了”,我就特别害怕自己爱的人离我而去,也常常会因为一些文章而泪目。特别是慢慢的长大以后,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现父母已经老了。我妈也不会像以前那样打我骂我,而是什么事都会选择最委婉的方式说。 就像电影中一直任性的李小美问的那句“如果有一天她不在了,我怎么办呀”是啊,不管遇到了什么事妈妈也都一直是我的避风港,以后如果她不在了我该怎么办啊……这个问题我从来不敢想象,一直拿着我还小妈妈还不老来糊弄自己。可是我也知道自己也不小了,而爸爸妈妈也是一年比一年老,但自己每次任性妄为的时候,却从来不会考虑这些。 当然全剧最感同身受的就是剧中的妈妈因为怀孕而放弃了去南极科考队的机会,徐帆的那句“但是你不一样,妈妈希望你可以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更是直击泪点。亦如《你好,李焕英》里面那句“我的女儿,只要她健康快乐就行”一样,妈妈的爱总是毫无保留,我也总是会不理解厌烦抵触,但好在我还有机会去珍惜这——关于我妈的一切。

 5 ) 女性题材的电影,我们需要怎样的女性形象与男性形象?

从今年贺岁档的《你好,李焕英》到《我的姐姐》再到这部《关于我妈的一切》,对于女性社会身份的探讨已然成为当下热门的议题。这当然很好,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反思已然存在的问题才能一路前行。然而我觉得《关于我妈的一切》(以下简称《关于》)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男性形象多是“残疾”的。

影片中的三个主要男性形象:1.季佩珍的老公老李,影片一开头就刻意展现了他“君子远庖厨”的那面,锅烧开了,警报器一直在响,他就坐在厨房边却不见任何动弹,还要佩珍远远跑来关火。尽管方方面面展现了他很爱佩珍,但他对佩珍的实质性帮助少之又少。2.佩珍女儿小美的男朋友,这人不必多说,妥妥一渣男,有老婆小孩了还在外勾搭,面对小美的母亲不见他有任何责任与担当。3.佩珍的弟弟佩奇(这名取得挺好,每次听到我都跳戏到小猪佩奇那),早年哈毒,负债累累,佩珍把他送进去后并把老家房子卖了替他还债,还完债剩下的钱佩珍也没给他,所以他对佩珍一直怀恨在心,他认为姐姐欠他的,他继续做个吸血虫也理所应当。

其实这样的男性形象塑造主要反映了一部分人的心态,即认为男人在家庭关系的处理当中存在种种问题——诚然,这是对的,但这样的心态暴露出来的一个弊端是,它从侧面在暗示一种解决途径:只要男人变“好”,那就“problem solved”,万事大吉。

可事实真是如此吗?在《82年的金智英》里,孔刘饰演的男主绝不算是糟糕了,然而为什么金智英还是会感到压迫和窒息?

因为潜在的问题不是男人对女人不够好,而是男女之间存在着权力上的差距。比如做家务这件事,如果在一个家庭的集体潜意识里就认为做家务是低人一等的,那么即便一个男性每天都帮妻子做家务,他也会从心底认为这是自己对家庭的布施——那颗高傲的头颅没有低下来,他对妻子再多的温柔善良也是枉然。

《关于》里,当季佩珍即将离开时,小美在意的是没有人管她了,老李在意的是没人给他做饭了——说到底,他们对佩珍多是依赖,但我可以依赖一支带给我好运的笔,直到我遇到一支带给我更多好运的笔。它对于我只是一支笔,一件物品,我需要它时便用它,不用了就弃如敝履。这些人对于佩珍的态度其实也是一样的,所以即便结尾在煽情,但其实我看到的并不是女性的伟大,而是女性的悲哀,她们在他人的潜意识中被物化了——如果有天小美遇上一个对她非常好还不像她妈一样有那么强的控制欲的男朋友,那小美就很容易把她的依赖情绪转向那个男人,尽管可能会在某个月圆之夜,看到一碗饺子时想起她的母亲,但仅仅只是想起,她会默默在心里说一句:“妈,谢谢你。”转而扑在男朋友怀里,感恩所拥有的一切。然而季佩珍这么些年所缺失的东西,谁来弥补给她?而小美,会不会在结婚生子之后,变成下一个她妈?

所以没有对等的关系,又如何谈“爱”?即便有爱,这也是对电饭煲的爱,对捣蒜泥的爱,对腌茄子的爱,而不是罗密欧对朱丽叶的爱,不是蔻蒂莉亚对李尔王的爱。

而季佩珍自己,在被他人物化的同时,心里也将自己给物化了。所以她一生都在为他人付出,却没有为自己活过,而这造成的一种极端,就是她把全身心都吐出来的时候,形成的却是对他人的压迫,所以小美才那么想逃离她。如果季佩珍在生完孩子后继续追寻她的梦想,参与南极科考团队,那么她对小美的关注将没那么多,小美是否也会觉得更舒适,季佩珍的人生也更完整,并且家人能够从佩珍给予的喘息的罅隙中感受到更多她的好,不再把她的付出当作理所应当,对她也能有更多的“爱”而不是“依赖”?

(当然现实里还有另一种极端,就是在有的家庭里女人特别剽悍,男人唯唯诺诺,这就好像有的人养的猫脾气很爆,还会乱撒尿,但他却能一直包容这只猫,因为他宠爱这只猫。但别忘了,这到底只是人与猫的关系,并不是人与人的平等关系,所以这还是一种非常不健康的关系。)

其实季佩珍的做法就是典型的自我感动型。影片最后通过母亲的死亡来达成全部矛盾的和解,那要是换个情况,假如母亲特长寿,那女儿岂不是到六十岁、八十岁也无法与母亲和解,始终会觉得母亲压她一个头,而她将带着这份窒息感直至进坟墓?

所以这样的和解终究是电影里才能给到的恰到好处的圆满,现实会比这支离破碎得多。

这让我想起前不久朋友给我讲的一个关于北野武的故事,北野武的母亲还在世的时候,她一直朝工作后的北野武要钱,北野武觉得母亲就是个吸血鬼,等到母亲去世后,北野武的哥哥把母亲的遗物交给他,他这才知道原来妈妈未曾动用过从北野武那里要来的钱,而是一笔一笔全为他存着。

朋友觉得这个故事很感动,我听完其实很麻木——如果是想替孩子存钱,那和孩子明说不就好了;如果怕孩子不乐意把钱交给她,那也先明说自己的目的,以及存钱的用途,并俩人商量存多少比较合适,这不很好吗?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让孩子在她活着的时候对她心存怨恨,死了又对她心存悔恨?这样孩子一辈子心里有个洞无法填上,一辈子都活在痛苦的阴影里,于是,父母一辈子都在等孩子的一句感谢,孩子一辈子都在等父母的一句道歉,这样畸形的“爱”,还是为了孩子好吗?

所以我对于东方家庭这种父母的自我感动表示不屑,并不觉得这很伟大。比如在《关于》里,季佩珍去找女儿的人渣男友那段,她目的是为了让女儿与渣男断干净,但她的做法却是一种令女儿难堪的方式。我记得《致命女人·第一季》里那个意大利女人有一段名场面,她孩子受欺负了跑来找妈妈,那女人说了句,他打你你就打回去呗,我又不是你保姆。

就像气球要高飞了,你却觉得气球太脆弱,一只飞鸟的轻啄就会让它爆炸,于是你把手里那根线攥的紧紧的,气球飞不出去很难受,你的指甲掐进了肉里,血流了出来,你也很疼,彼此都痛苦。但气球从未飞出去的话,它作为气球的一生也是不完整的;你为了气球付出了一生却没为自己活过,人生也是缺憾的,不是么。


个人公众号:Imagine Heaven。

 6 ) 在泪眼中散场,在和妈妈的拥抱中继续生活与爱

我爸爸家那边,重男轻女的观念很严重。我妈生下我发现是个女孩的时候,我爸很失望,都不愿意抱我,甚至想和隔壁床生了双胞胎男孩的家庭半开玩笑地讨论,能不能换个男孩过来。我妈生气的把热水瓶给砸了,哭着说,我的女儿你不要我要。

我爸单位组织春游,我想跟他一起去,他兴冲冲地把我带上车之后,领队告诉他不能带家属来,我满腔的欢喜瞬间破裂,哭着自己回了家,我妈看我哭着鼻子回来了问我怎么了,我说人家不让带小孩去,但是我看到车上有小朋友的啊。呜哇哇哇哇~

我妈一听,提着扫把就冲去我爸单位拦住了大巴车,把我爸揪了出来,「凭什么别人家的女儿能带上车,我家的女儿不给上车。」

后来的结果我已经忘记了,只记得我妈的彪悍从此在院里闻名遐迩,谁也不敢惹。

这一幕多么像电影里,目睹了女儿作为新人备受欺负时,站起来掷地有声地质问在场每一个欺负小美的人的发文时的季佩珍一样,当女儿受了委屈,妈妈永远是那个战斗的老母鸡,第一时间挺身而出去呵护你的人。妈妈永远是我们的英雄。

后来我念高中的时候,分去了文科班,但是我最喜欢的数学老师主管理科班,从此我的数学课就听不进去了,成绩一落千丈,我妈在数学老师办公室门口站了三个小时,求他给我开小灶补补课,后来我勉勉强强补了上来,很多年后回到高中我数学老师还记得执着的我妈。

但,我痛恨文化程度并不高的我妈对我的人生规划指手画脚,她希望我留在她身边,随便找个工作嫁个人就够了,我不想听。我使劲浑身解数逃离她,逃去北京,一年都不回一次家,我问她,为什么我拼命想要飞上天,但是却是你要不停试图折断我的翅膀。

爆发了数年的争执之后,终于在我病倒我妈来照顾我时达成了和解,那么热的天,她从南京背了4支冷冻野生鸽子来,我嘟囔道上海又不是买不到鸽子,她咧着嘴不好意思地说,你们上海太复杂了,找不到对的买菜的地方,又贵又不好,妈妈一辈子没出过远门,不适应。

她跟不上我的步伐,只能用那么原始和笨拙的办法去表达,我终于也不再排斥和厌恶她,和她进行了漫长的谈心,谈这些年疏远和冷落她背后的原因,谈我吃过的苦,谈我的压力和我想要去的未来,我妈说,你想要的爱,这么高级,这么前卫,妈妈小时候也没被人这样爱过,不知道还可以这样爱孩子。

我想起了「请回答1988」里著名的一句台词,「德善啊,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

为人父母,确实没有一场考试,妈妈也是出于本能当妈妈,她的唠叨,她的控制,她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出于爱的本能,有些做对了,有些做错了,但是妈妈就是妈妈,也许长大了坚强了的我们,应该是自己学会去与矛盾和分歧共存,去理解和包容,并给予妈妈的回馈的时候了。

当电影里季佩珍和女儿在隧道里迷路,李小美蹲在地上哭着说「我根本就是一个碎催,我配不上你吹的牛逼,我什么都做不好,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我根本不是来追求梦想的,我只是为了逃避你!」的时候,我哭的泪如雨下,这样的冲突的台词,好真实,它是好多好多北漂沪漂的心声,我们在这样高压的城市里面对喘不过气的工作,还要不停保持坚强和鸡血,真的非常疲惫,妈妈们不一定理解,他们不一定能感同身受,但我们也应该理解她们的不理解,我们也可以去感受到那些唠叨和关心背后纯粹的爱,那是我们可以一路打拼的能量供给,是强大的后备力量,是我们累了可以回头栖息的港湾,谁都可能会不喜欢你,但是妈妈永远最喜欢你。

「关于我妈的一切」看似时间很长,足足两个小时,但是看完才发现每一个镜头都充满了深意。电影前半段展示了一个忙忙碌碌的妈妈,身兼妻子,媳妇,妈妈,老师,她充满活力,也浑身烦恼,思念的女儿一回家,她就开始张罗着相亲,向所有亲朋好友炫耀女儿的钢琴,没有边界感地无限入侵女儿的隐私,这些优点和缺点,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同款妈妈」。但是导演和编剧没有刻意把这些特质做的很做作,而是用温柔的镜头平淡的展现我们生活里的点点滴滴,让感动和反思不知不觉中浸入到我们的内心。在习惯了商业片的刻意渲染之后,对于这种真诚的呈现方式,我觉得十分难得。

影院里四周一直环绕着此起彼伏的抽泣声,到了后半段我的眼泪几乎是像拧开了的水龙头一般止不住,很久没有在电影院有过这样的体验了,虽然很好哭但却像是在忙碌的工作生活里得到了一次发泄的机会,而且看完之后真的愈发地想家。

只要妈妈在,无论我多大,在妈妈面前永远都还是小孩。

整部电影质感细腻真实,情节和对话都非常有代入感,徐帆的演技也再一次证明了有些深刻的角色,一定需要岁月和经历的沉淀才能表达出来。镜头最后一幕,徐帆对着镜头说,选择为每一个人而活,是她自己的选择,但是对于女儿不一样,妈妈希望你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那一刻的眼神,是妈妈的眼神,那里藏着光。直到散场后许久,还在我的脑海中萦绕,温暖许久。

谢谢这部电影,替我们和父母互相表达了平时羞于去谈及的话题和感情。

珍惜眼前人,珍惜我们爱的人。

片尾的音乐声响起,无数平凡人的母亲和童年的自己的旧照片浮现,观众们久久不愿起身,耐心的看完,像看完自己的前半生一般,被奉为编剧教父的罗伯特麦基的名言「to tell the truth」,这部电影就是对这句话完美的演绎。

 短评

如果人永远都有妈妈该多好啊

6分钟前
  • 干不了活
  • 还行

导演手法生涩,不会转场,都是生硬的淡入淡出。对演员表演也不太有调节能力。主角的情感与身份设计包罗是挺全的,母亲,姐姐,妻子,媳妇,包括少女时独立个体。但冲击与感染力比较泛于表层。像陈明昊完全该有一场爆发的戏来给全片添彩的。导演浪费了他。

11分钟前
  • 光影一路同行
  • 还行

3.5,传统的“我管着你”“我都是为你好”,在绝症的包裹下,变得愈加悲天悯人。创作者也可能意识到了这点,在结尾补充了一段,希望女儿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把价值观拉回来一些。原著居然是韩国小说,还有韩影韩剧,东亚的传统价值体系,是多么统一……

12分钟前
  • kakakarl
  • 还行

投机电影,全片就一个目的,让你哭。可惜这糟糕的剧本、人设、表演都让人哭不出来。张婧仪的表演不行,徐帆演得也十分肤浅且咄咄逼人。在她俩的塑造下,这俩角色都挺烦人的。里面很多情节都特别失真,没见过十二点吃年夜饭的……最后为了找补,强行加了一段价值观输出,但前面对于母亲的牺牲都是歌颂式的。比李焕英差了二十个我的姐姐吧。

15分钟前
  • 我模糊了
  • 较差

电影只配两星,再多一星看在这个电影提了妈妈,所以是给我妈的这样一个女人,没有一点的私欲和个性,她的一切都可以预测,我没有一点点的共鸣,因为我妈不是这样的人,她或许不符合大众对于“好妈妈”的标签,但她更鲜活。关于李小美,我更不想说什么,她的一切都是我不太能理解的。怎么做到知道她妈快死了,还要跟她吵架;怎么做到去和那样一个男人还谈感情,要断不断。

20分钟前
  • Vic.柒染
  • 还行

徐帆说话方式怎么这么别扭呢

21分钟前
  • 九月枉生
  • 还行

这名字碰瓷意味明显

23分钟前
  • K、
  • 还行

为题材加一分。这种主题就是奔着让你哭去的吧?确实也哭了,比较适合带妈妈去看。无论如何,希望能看到更多以中年、老年女性为题材的影视作品。整部影片中规中矩,最大的不适来自于徐帆的演技,太浮夸了,各种表演上的痕迹和套路,交出的都是行活儿,反倒是饰演舅舅的演员更亮眼、更生活化,全片最佳。母亲大概是所有人的痛点,无论你拥有怎样的母亲,一旦失去了,都是会痛苦的,她是我们来到这世上最初的联结,失去母亲是所有人的内在恐惧。

25分钟前
  • 今天小熊不吃糖
  • 推荐

辱阿莫多瓦了

29分钟前
  • 鲸鱼马戏团
  • 很差

😓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恶毒的输出

31分钟前
  • 半瓶白醋
  • 很差

好家伙,在电影院看了个《娘道》,吃下了一整年份的狗血。

32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很差

比较建议这对母女去看心理医生

35分钟前
  • 豆瓣路人己
  • 较差

你再逼我哭,我就要笑了

38分钟前
  • 大树
  • 很差

这个电影里就许亚军的表演像个正常人

40分钟前
  • 还行

这妈妈活的可真累

41分钟前
  • 魔力水族
  • 还行

仪再加加油

42分钟前
  • 面拖鳕鱼
  • 还行

张婧怡演技还欠火候,但整体是个好片子,挺匹配当代年轻社畜现状(传媒方向)。还是别带妈看了,妈妈会烦心自己的身体的。张歆艺的角色是亮点,这片子吧……哭是肯定会哭的,就看想不想了。

47分钟前
  • 穗尔Sybil
  • 推荐

啧啧啧,又是这一套东西。

49分钟前
  • kaiser
  • 还行

看片名会想到阿莫多瓦,其实是翻拍的韩剧《世界上最美丽的告别》,预测可能会因为翻拍招致一些质疑吧。我主要是看入围了北影节主竞赛单元,点开淘票票看有点映就顺手买了张票看看。发现不一样的是徐帆这次成了女主角,一样的是依然饰演一个温柔不失坚韧、勤劳不失优雅的母亲形象,的确她非常适合这种角色,但是似乎也已经完全被禁锢了,当然从选角来说,张婧仪(好美)版的女儿和许亚军版的父亲都不错,包括吴彦姝饰演的奶奶和张歆艺饰演的病友都还算可以。不得不承认观影过程中有好多处情节我都非常触动,甚至有些激动,可能因为年纪大了,经历的事情多了,会想到自己身上的不少过往,再加上身边一个很重要的人现在也得了癌症,正在化疗,所以就还挺难受的。希望她能尽早战胜病魔吧!只是电影走的还是比较传统的苦情风,但是俗套归俗套,确实挺有效。

52分钟前
  • 连城易脆
  • 还行

隔壁的观众哭了很久,的确是很好哭,徐帆真不错。只是我觉得太温情脉脉了,里面的家庭问题、母子问题、姐弟问题,每一个追究下去,都是玻璃渣,踩一下都会流血的,不过现在因为妈妈要离去,就给柔化了,磨平了,这让我不满足。这位妈妈是中国大部分妈妈的缩影,我们接受起来非常顺滑,因为电影再一次歌颂她肯定她,我们被她感动,也为自己感动。但妈妈变成这样,更深层的原因不是感动能解决的。

54分钟前
  • 邓安庆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