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底出击

战争片其它1981

主演:尤尔根·普洛斯诺,赫贝特·格勒内梅厄,Klaus Wennemann,Jan Fedder,拉尔夫·瑞克特,古特·拉姆普雷切特

导演:沃尔夫冈·彼德森

 剧照

从海底出击 剧照 NO.1从海底出击 剧照 NO.2从海底出击 剧照 NO.3从海底出击 剧照 NO.4从海底出击 剧照 NO.5从海底出击 剧照 NO.6从海底出击 剧照 NO.13从海底出击 剧照 NO.14从海底出击 剧照 NO.15从海底出击 剧照 NO.16从海底出击 剧照 NO.17从海底出击 剧照 NO.18从海底出击 剧照 NO.19从海底出击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00:56

详细剧情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发明了一艘出没无踪的潜艇,在海战中无往不利。一次,这艘潜水艇奉命出击,执行对英国船队的袭击任务,当他们完成任务返航途中,却遭遇上前所未见的危机。潜在的重重危机随时威胁着舰艇上官兵的生命安全,这个貌似强大而冷冰冰的庞然大物完全不能自保,一切 只能听天由命......  影片改编自战地记者布克海姆的畅销自传,荣获1982年第54届奥斯卡金奖六项提名。 沃尔夫冈·彼得森成为第一位凭着德语电影获得最佳导演提名的人。

 长篇影评

 1 ) 《从海底出击》:二战战争电影扛鼎大片兼海战题材首要经典

《从海底出击》:二战战争电影扛鼎大片兼海战题材首要经典
笑独行解题


《从海底出击》(Das Boot, or U-Boot 96, or Sukellusvene U-96, or Le Bateau, or Ypovryhio U-96 - Epistrofi stin Kolasi,潜艇风暴、特种任务、U潜艇96、U艇,西德,1981)

堪称潜艇作战与生存教科书的二战海战题材绝对经典大片。德国导演沃尔夫冈•彼得森(Wolfgang Petersen)代表作。根据德国作家同名小说改编。1941年德国海军潜艇遭到首次重创后,奉命前往北大西洋海域搜索并摧毁英国商船的U-96潜艇乖舛、荒诞的战争命运:准备返航时已是第65天,受损严重兼燃料将尽,却又受命穿越直布罗陀海峡执行新任务……即使在盟军驱逐舰攻击下不幸中弹、坐沉海底亦得以大难不死,却在返航庆典中被盟军战机击沉在德占法国拉罗歇尔船坞里……悲壮、沉痛的精神失落。U潜艇的坚不可摧与德国人的忍辱负重,毁灭人性的非常战争与耐受战争的非常人性。独特深沉,宏大精细,惊心动魄,淋漓尽致,不觉深陷,令人窒息。乔根•普罗斯诺(Jürgen Prochnow)、赫伯特•格罗纳米耶(Herbert Grönemeyer)、克劳斯•温奈曼(Klaus Wennemann)、胡伯特斯•班斯奇(Hubertus Bengsch)、马丁•塞米尔罗格(Martin Semmelrogge)等主演。

(笑独行按:奥斯卡最佳导演等五项提名,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提名。该影片为R级片。拉罗歇尔(La Rochelle)为法国西南部比斯开湾东岸港口城市。史载德国海军U-570潜艇于1941年8月27日在冰岛以南约150公里的北大西洋海域被RAF巡逻机发现,随后因遭到猛烈攻击而投降。据说该影片所本小说系根据二战时期两艘德国海军U潜艇作战经历改编,影片故事亦体现随行海军上尉记者视角。其间最精警的一句台词是——“如果你想学到领导艺术,就必须成为人格完整的人。”该影片尚有特殊任务、潜水艇等中文别名。该影片有片长不同的三个版本,即149分钟的剧场版、209分钟的导演剪辑版和293分钟的未剪辑版,公认的最佳版本是导演剪辑版。西德、英国、法国曾于1985年联合将该影片改编为同名六集电视电影,每集50分钟。在下所见D9+D5影碟有两条中文字幕,片长为185+108分钟。IMDb该影片评分为8.5分,同名电视电影评分为9.4分。)

影片DVD影碟封面与海报

http://sc3h.photo.hexun.com/68616062_1581377_md.html(DVD影碟封面一)
http://sc3h.photo.hexun.com/68616084_1581377_md.html(DVD影碟封面二)
http://sc3h.photo.hexun.com/68616192_1581377_md.html(海报一)
http://sc3h.photo.hexun.com/68616196_1581377_md.html(海报二)

 2 ) 生存,还是毁灭

生存,还是毁灭,
从海底出击,还是从地狱逃生。

这部片子真的很长,但快慢有致。当我在这样一个阴沉的寒夜里终于把它撸完的时候,内心其实是颇为沉重的。

潜艇兵是众所周知的苦,拿各种消耗生命换来的补贴,然后继续潜下黑暗的深海去消耗生命。
时间久了,周围来来去去就那么几个人,说什么,有什么可说的。
黑暗的深海,就像地狱,吞噬着年轻的生命,所以连他们自己都叫它做“铁棺材”。从海中归来,就像从地狱逃生。

但实际上他们无法逃生,回到陆地又怎样,没有一片净土。
这就是战争的残酷,人就像被裹挟在洪流里,翻滚沉浮,生死都无法自主。
有时候想想战争真的来了,逃是逃不掉的,只能勇敢面对,所以古人说“以战止战”。
生活在和平岁月,特别害怕真的会直面战争,说到底,我也只是个普通人,希翼岁月静好。

我特别喜欢艇长和轮机长,坚韧勇敢,那怕只是站在那里,都让人觉得心安。
虽然已经知道从直布罗陀海峡穿过去就像从针尖里穿过一样,但如果不是轮机长最后的那番表白,我甚至没想到船长自己也确信这是一趟死亡之旅,因为他决定去时是那么淡定,完全的使命必达。
大难临头,又有几人能真正淡定从容。
能坏的机器全坏了,海面上敌舰密布,四处都在渗水,没有足够的零件,八个小时才能勉强修复,但氧气根本坚持不到八个小时…
在280米的极限深度,轮机长艰苦工作十五个小时,没有好消息传来,这时我的心都是纠紧的。
连船长都绝望的时候,看着轮机长摇摇晃晃的走过来,说已经修复了,我在屏幕前为他们欢欣鼓舞,确还比不上艇长红着眼眶的一句“很好,你去休息一下吧”。

生和死的距离究竟有多远。
有时我们被感动,并不是因为结局,而是过程中艰辛的挣扎,挣扎求生,挣扎向好。
所以从来没有人会喜欢战争,那太残酷了,眼睁睁去死,或者眼睁睁看着别人死。
所以终我一生,希望不要经历战争。

 3 ) 本片改编自真人真事

也许有人会觉得本片很“无趣”,但真实的战争只会比这部影片更无趣。某些马屁文人大肆渲染战争的美好,坐在温暖的房间里顶着肥肚鼓吹“为国捐躯”,但“捐”的却不是他们自己的“躯”。

影片的完整版长达5个小时,绝大多数时间是在狭隘的潜艇内容渡过,枯燥、乏味、沉闷、压抑、无聊、平淡……这些都是电影唯恐避之不及的“不良”因素,到了本片却成了经典中的经典。

这部影片对人性的刻画,达到了其他影片难以超越的高度,让人领会什么叫“叶公好龙”、“听天由命”。

犹太观众也给予了这部作品掌声。

本片是改编自真人真事,剧中的随军记者在二战后将这次航海笔记整理成书出版,《从海底出击》电影版和小说版都是根据这位记者的书本改编而成。

为了达到真实的潜艇生活效果,剧组还邀请了当年的亲历者作为本片的顾问。你可以在片中看到大量专业的技术场面,当然还有各种没完没了的汗流浃背、食物发霉、传染病等等,而这些往往是在其他战争片中被一笔带过甚至忽略的。但它们才是战争的主要组成部分。

这部影片基本上是按照故事顺序来拍摄——观众们可以留意一下演员的胡须生长程度。许多影片先出现的镜头未必是先拍的。

片中那个拥有法国女友的新兵是导演添加的虚构人物,但记者和艇长等人则有历史原型。

艇长原名叫海因里茨·莱曼。曾击沉20多艘敌船。

但这部作品却没有去渲染艇长的“辉煌战绩”,相反更多地停留在潜艇任务期间各种无聊而沉闷的生活片断上。(而且无论本片、还是航海笔记,都只是记者参与U-96的这次航海经历,并不是艇长的全部军事生涯。)

二战后艇长因为曾经击沉商船的问题(剧中有提到),被判刑一年。

出狱后艇长积极地参与各种海洋上的人道主义救援活动,并曾于1959年一次海难中、在巴西轮船“天琴座”爆炸的情况下,英勇地救出50多名船员。(这段英勇事迹,可以对比下剧中战争时、艇长不愿救遇难敌军船员的场景。)

艇长本人看过《从海底出击》这部影片。电影于1981年上映,而他于1986年去世。

右边是艇长本人,左边是扮演他的演员

史实中这艘U-96沉没于1945年3月30日,不久后二战结束,当时莱曼已不在U-96任职。下一任U-96舰长黑尔里格尔,在1944年7月2日殉国(当时他驾驶的U-543被美军击中)。影片应该是把这两位舰长的结局合并了。

莱曼艇长先后驾驶过U-8、U-6、U-96、U-256四个型号的潜艇,写过四份航海笔记。而片中的记者,是U-96的随军记者,因此本片主要改编自第三份航海笔记(1940年9月14日—1942年8月1日,U-96,八次作战巡逻。259天),只不过将U-96各时期的经历移到了片中这几个月里。

但豆瓣上的某篇热评《既不伟大也不光荣,只有残酷和求生》却在完全不去了解事实的情况下、想当然地断言这些都是虚构不真实的。而这种不负责任的文章,还有一堆人一味无脑跟风。很多人是一看到某种导论就不加思考地被牵着鼻子走,并没有试着去了解影片的创作背景。

 4 ) 转点IMBD看到的趣事

译自IMDB

那个Pilgrim从潜艇指挥塔上滑落摔伤肋骨的故事,居然是拍片的时候真实事故。导演开始还以为是表演,最后决定加入片中,保留在导演兼基本里。

To simulate the storm in the Atlantic, a model of the tower was splashed with water from a large tank. Actor Jan Fedder lost his grip on the railing and was washed off the model, breaking a few ribs in the fall, one of the other actors instantly shouted "Man Overboard". At first Petersen didn't realize it was an accident but enthusiastically yelled "Good idea, Jan. We'll do that one more time!". Peterson still kept the scene and rewrote Jan Fedder's part in the film, so that his character spent a short portion of the movie in bed. The actor actually had to be brought back and forth from the hospital every day because of concussion. The painful expression on his face is real and not acted. (The scene which features him bedridden is available on the uncut edition.)

演员们在拍摄期间被要求不许外出,为了保证潜艇队员那不见天日的脸色

The cast was deliberately kept indoors continually during the shooting period in order to look as pale as a real submarine crew would on a mission at sea.

 5 ) 黑色剑鱼,德意志钢铁U96

看完之后电影中的几个镜头实在夺人心魄:
1.遭遇英军巡洋舰,躲避敌舰潜入深海,舰内一片死寂,船员们都抬头望着上方,其实不可能看到什么,英军的超声波探测发出的蜂鸣和舰体被水压压迫的声音,头顶随时会落下的深水炸弹犹如达摩克里斯之剑令人窒息。
2.舰长:沃纳,不要装英雄,你不知道那意味着什么
   舰长面对沃纳职责舰长不人道的质问:船上装了必须的50个人就几乎满了,你想救上来多少人呢?1个?10个?100个?我们接受到的命令是在发现敌舰的地方击沉它,剩下的,你去问发动这场战争的人吧
3.U96于浮上水面,打开气阀的一刻,所有在指挥舱的船员都立刻扑向楼梯口大口的呼吸。
4片最后回家时船员们又唱起了英军的军歌longroad,又再次说起要美美的干一个下午。
5.始至终的配乐到最后听起来觉得完全不同了。
6.舰长中弹后望着U96完全沉入水中的时候也倒下了,U96对这群德国人意味着什么,不谈战争立场,日耳曼民族着实令人起敬。
       影片中很多细节很有深意,不一一说了,这是部举手投足都真实透骨的二战经典,这不是什么米国英雄主义式的单方面的说辞电影,平实的镜头道出了战争就是赤裸裸的泯灭人性的残酷的真相,沃尔夫冈其实什么别的都不用拍了单靠这部电影就可以打上伟大的导演标签。

 6 ) 从海底出击

战争背景之下的生命失去意义,符号化的个体丢失人性也丢失特色,沦为毫无生命的数字,残酷而麻木。狭窄密闭的潜艇空间在深海之中暗夜航行,与孤独与自然与危险的搏斗,杀出一条血路,但从大自然抗争中逃生后却葬身在战斗机轰炸之下,意味深远,振聋发聩。荡气回肠!
三小时十九分的导演剪辑版,不知道完整版什么情况。就剪辑版而言,是很很到位的潜艇题材,有如教科书般。潜艇作战在其天敌驱逐舰诞生前一直是取得制海权的极有效手段,风险也小,但随着声呐和驱逐舰的出现,潜艇的优势越来越小,并且潜艇需要经常潜伏在海下很长时间等待机会,有时是以月为单位的。狭小密闭的空间,沉闷枯燥的水下生活,腐败变质的食物和长期食用罐头食品,还有战争的危险,这些无疑是对潜艇兵最大的考验,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上。

 短评

最好的潜艇片

4分钟前
  • agean
  • 力荐

实在是好,5个小时不间断。。。最好的写实战争电影,和它比,各路好莱坞经典战争片儿加一块也是渣

6分钟前
  • 沮!
  • 力荐

潜艇真是个邪恶又让人绝望的发明。

7分钟前
  • 愔之
  • 力荐

一开始觉得冗长、重复、无聊,结果越看越觉得给劲,最后的逆境重“升”真是看high了,演员演技了得;密闭空间,压抑情绪,黯淡的灯光好像在每个船员脸上都写上了悲伤;舰长无情的面对死亡,在生的曙光面前,却湿润了眼眶,这种人格魅力真让我欣赏。

8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10.31 三小时版,窒息、煎熬、等待、致命,欲望无法停息,意志无法止歇。狩猎、鏖战、重生、荣归、消逝。封闭空间,永不放弃希望,憾人心魄。人格完整意志完整,男人教程。

13分钟前
  • arlmy
  • 力荐

5个小时。原声乐不错。剧情也不错,扣人心悬,虽然冗长但不拖沓。

17分钟前
  • 船长刚哥
  • 力荐

五小时的超长战争写实,拥有潜艇片的一切要素:幽闭空间,深水炸弹,舰艇对战,绝境逢生,不可逆转的命运...

21分钟前
  • 噩梦枕头
  • 还行

密闭空间的残酷和求生,不光荣也不伟大,却把战争中最普通的官兵生活心理状态真实的展现出来了。看过二战时期德国军队在海上阻击英国货船的那段历史,英国损失惨重。没想到德国潜艇大多数时候都在隐藏和躲避,也同样过的很惨。战争中真的没有赢家。结局反转,在海上遭遇大风大浪和那么多次攻击甚至停车搁浅在海底,都幸运的与死神擦肩而过,没想到回到祖国回到港口反而送了命,唏嘘不已!看电影的心情随着剧情跌宕起伏,三个半小时一直揪着心,最后荡到谷底。摄影配乐场景布置都很好,舰长太帅了

22分钟前
  • 带刺的黑玫瑰99
  • 推荐

看的是5小时未剪辑版。终于明白为啥有149分钟/210分钟的另两个版本了。因为未剪辑版实在是拖沓冗长。除了艇长和上尉外没有塑造出形象生动印象深刻的角色。很遗憾。优点也不少,多个出色的长镜头极好地表现出潜艇的幽闭,气氛的紧张。海战戏逼真而震撼。让我怀念小时候玩的《猎杀潜航》,忍不住去找来玩

23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平实、冗长、出彩。都说潜艇电影闷,我倒不觉得,空间限制了只能直线推进,简单舒心,比看那些装逼导演故弄玄虚的解构片好得多,那种看得一头雾水的才叫烦闷。以德方视角拍的,看得情感难分敌我。比起这普通潜艇的伧陋,那“”红十月”核潜艇简直是豪宅,舰长还有小单间。原来还区分得出演员,海底呆久胡子拉渣后脸盲了。

28分钟前
  • 小重山
  • 力荐

最好的战争片之一!狭小潜艇中精妙的运镜开创同类题材之先河。加长版近5小时片长却毫无拖沓感,随着剧情时间的流逝,形形色色的细节真切无比。我们跟随官兵们一起体验密闭空间中的绝望与焦虑,在意想不到的结局面前大跌眼镜,潸然泪下。影片消解了宏大叙事与英雄主义,呈现了最真实的人性。(9.0/10)

33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结尾沉重一击,群像表演与空间惊叹调度,斯皮尔伯格一辈子也没达到这种高度!

36分钟前
  • 尚在影
  • 推荐

最后一场潜艇里的戏,泛着青光的场景如地狱一样。写实的战争片,让观众承受如片中人一样的煎熬。一种生与死的对抗,

4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这是一部伟大电影,它有史诗级的画面和能量,在潜艇题材的电影中更是无人能及,在它的面前,《猎杀U-571》只能算是一场令人激动的游戏。电影让人令人无法呼吸般地绷紧神经,在紧张和放松之间往复来回,这源于电影出色的叙事结构和对于人物心理的描绘,带有战争中的人性光辉。

45分钟前
  • 韩伯愚
  • 力荐

一气呵成的导演剪辑版,三个半小时竟然不觉得冗长。虽然一开始会觉得有点沉闷。但随着剧情的推进,配乐的渲染以及演员的表演,就会觉得很精彩。影片用狭窄场景,取得了宏大场面所特有的巨片气氛,被誉为潜艇片的经典。以战争中的一群普通士兵为主角,从人性的角度极其真实地再现了二战期间一艘巡游于大西洋的德军潜艇:狭小的空间,让观众完全进入人物的情景,感受到他们的恐惧。影史上最好的战争片之一。8.3

50分钟前
  • 梦之安魂曲
  • 推荐

1981年的德国电影,209分钟的导演剪辑版,没有先进的拍摄技术和特效,一部纯正的男人戏,看完心情却异常的沉重。

54分钟前
  • 夏洛特的舟
  • 力荐

真没想到这部电影是1981年拍的 ,比我年纪还大,佩服那时候的技术,现在看也不会说很过时

57分钟前
  • ✨小宝贝✨
  • 推荐

毫无疑问是最强的潜水艇电影。

1小时前
  • 僧撸矛机茅笆时
  • 力荐

5小时版,这长度也更能体现影片主旨。影片并不十分强调视觉效果,更多地是描写密闭空间里真实的在绝望和崩溃边缘徘徊的船员们。战争并不只是英雄和打打杀杀,更是对人类意志的考验。

1小时前
  • 彦夕
  • 推荐

长达五个小时的电影时长,并未尝有以何般冗长的难耐,相反《从海底出击》严谨的架构,残酷的真实写照,使战争阴云下人性的挣扎在潜艇这个幽闭的空间中得以极具张力的呈现,当那震撼为人唏嘘的结局到来,唯感这部以德国视角对战争的反思是如此深刻。

1小时前
  • 梦里诗书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